回覆列表
-
1 # 強哥新語
-
2 # 小滿江山
460年(北魏和平元年),雲岡石窟開始開鑿,到524年(北魏正光五年)止,歷經60餘年,用工3771萬餘,可見其工程之浩大。其後,又經唐、遼、金、元、明、清等朝代多次維修、彩繪和增鑿少數石龕和石窟。
460年(北魏和平元年),雲岡石窟開始開鑿,到524年(北魏正光五年)止,歷經60餘年,用工3771萬餘,可見其工程之浩大。其後,又經唐、遼、金、元、明、清等朝代多次維修、彩繪和增鑿少數石龕和石窟。
雲崗石窟指位於中國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武周山北崖的一系列石窟,建於北魏年間,是中國第一處由皇室顯貴主持開鑿的大型石窟.石窟依山開鑿,在武州河北岸東西綿延1公里,主要洞窟達51個,整個窟群共有大小佛蹲1100多個,大小佛像51000多尊,最大佛像高達17米,最小佛像僅有幾釐米高.最大石窟是第6窟(北魏孝文帝時開鑿),由地面到窟頂高達20米.整個窟群分東、中、西三部分.東部的石窟多以佛塔為主,又稱塔洞;中部曇曜五窟是雲岡開鑿最早,氣魄最大的窟群,開鑿於北魏時期;西部窟群時代略晚,大多是北魏遷都洛陽後的作品.
龍門石窟是中國著名的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位於河南省洛陽南郊12公里處的伊河兩岸.經過自北魏至北宋400餘年的開鑿,至今仍存有窟龕2100多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3600餘品,多在伊水西岸.數量之多位於中國各大石窟之首.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唐代著名書法家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範.根據《魏書》記載,龍門石窟開鑿於雲岡石窟之後.這一時期北魏統一北方,外來的宗教佛教成為思想統治的精神支柱.為了控制中原地區,太和十八年(494年),孝文帝將國都平城(今山西大同)遷於洛陽.龍門石窟始建於北魏太和年間、遷都洛陽的前幾年.此後在東魏與西魏、北齊與北周、隋、唐、五代、北宋、明都有修復和續作,其中以北魏和唐代的開鑿活動規模最大,長達150年之久.
雲岡石窟的開鑿從北魏文成帝和平初(460年)起,一直延續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後60多年。此後的東魏、北齊、隋及初唐,平城改為雲中郡恆安鎮治。 、
唐代,據金皇統七年(1147年)曹衍撰《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記》載:"貞觀十五年(641年),守臣重建";
初唐以後,平城呈現蕭條景象,雲岡石窟的建設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未有大項工程。
遼金,遼興宗、道宗時期,遼皇室曾對武州山石窟寺進行過延續十年之久的大規模修整。修建了石窟前接木構窟簷的通樂、靈巖、鯨崇、鎮國、護國、天宮、崇福、童子、華嚴、兜率十座大寺,並對一千餘尊佛像進行了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