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米愛小米
-
2 # 無情觀電影
我之前發了一篇文,裡面有一段話,剛好能回答題主這個問題,而且很貼切,所以我就直接套用了,望理解!
有人說,男人到了35歲以後便會越來越
注意和懂得要照顧自己的父母,這時的男人可以說已經算是中年了吧,我很慶幸,我才19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可是也有一些傷感,我是一個“計劃生育”政策執行不徹底的產物,換句話說,我是二胎,我姐姐還比我大8歲,這些意味著我的父母年齡必定不小了,父親1964年出生,現在已經55歲,母親1970年出生,今年也已經馬上50,可以說,我越長大越來越發現自己追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時光沒有留給我太多時光去孝敬父母,而目前的我卻還在讀大學,經濟沒有獨立,也不能帶給他們什麼,我想,怨時光的吝嗇,倒不如感謝時光帶給我的早一點成熟,努力學習,早日經濟獨立,讓他們不那麼辛苦。放假前,姐姐打電話問我多久回去,本來我打算在假期找一份兼職留在學校當地,可是在和室友聊天時,我有些傷感的說:唉,每次和父母打電話,寒暄完都不忘了加一句,爸媽,我沒錢了,他們每次都痛快的把錢打過來,以後的我是不是能夠做到在給他們買東西時掏錢掏的毫不猶豫,越長大,越覺得父母老的更快了,我們的成長已經追不上父母的老去了。我們人就是這樣,擅長說服別人,不過這次,我也說服了自己。父母老的越來越快,以後的我可能每年回家的機會可能越來越少,管他有錢沒錢,成績考的怎麼樣,回家吧,我便沒有再找兼職,回家要緊,陪著父母要緊。
-
3 # 洋洋242201523
大年三十不遠萬里的回家團聚,是為了看望家裡的每一個親人,去盡點孝心和責任,也是在外漂累了,想回家停停,因為家,那裡才是你停流的港灣,在那裡你可以把工作的繁忙和爸嘮叨,心中的空虛和壓力和媽媽訴說,家,是溫暖的,只有在家裡處,處才充滿著愛與關心,所以好多外去的人,到了大年三十,都會不顧一切回家團聚,放鬆心情減輕一下壓力的回到充滿愛和溫聲自己的小家,一年到頭,想陪陪自家的親人,也想一年到頭趁過年和自家的親人嘮叨,談談家事與勾通,,如果長期不在一起團聚的話,親人之間就象斷了風箏的錢,也不知在外過得好與不好,也就沒有親情感了。
回覆列表
人生不光有詩和遠方,不光有朋友和工作,百善孝為先,春節與父母團聚,看望父母也是人生得一部分,是責任,也是義務,讓父母開心。
很多人為了生活為了工作,一年都見不到父母一面,兒行千里母擔憂,父母還是想見孩子一面的。父母也想享受一下天倫之樂。有錢,沒錢回家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