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X射線60945207
-
2 # 張章張看教育
我也是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和一名孩子的家長的身份來說,作為一名老師完全不體罰懲戒學生應該是不可能的吧,就像父母管教自己的孩子,應該不會完全沒有體罰懲戒吧!
-
3 # 吳振革
是老師都會有我們具體的管理辦法去對待我們的學生。如果連教育孩子這樣的事情都管不好,看來這個老師肯定也不是一個合格的老師。雖然有的孩子在家長面前不聽話,但是他們喜歡老師,他們愛聽老師的。作為一個有智慧的老師,我相信哪一個老師都知道怎麼樣去教育好我們的孩子。只要我們有愛心,有責任有擔當,什麼樣的事情都能做好。如果一個人總天天揪著一個罰戒權糾纏不清狡辯不行,我看這個人也實在是沒有意思。
-
4 # 肇l
真是暈,你肯定不是一線老師。換一個角度,你來我家帶一個7∽1O歲的小孩,不罵不體罰,每天輔導作業,不準孩子損壞物品,不準受到傷害,全程視訊監控(學校教室也是監控),你帶得好這個孩子嗎?
-
5 # 瑞豐131
如果老師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完全不體罰懲戒學生,那與網上授課就沒有了區別。譬如一塊土地,播種之後,無人管理,任其自生自滅,會打糧食嗎?如果誠如題主所言,孩子從小到大,完全接受網上授課就可以了,無須國家浪費如此大的人力物力,建立學校了。
教育,單從字面上看,就含有強迫性在裡面,而強迫中就包含著懲戒,懲戒是什麼,是讓學生知道應該怎麼做,不應該怎麼做。人都有惰性,有慾望,單憑孩子自我識別,自我革命,哪一個孩子不想快樂的玩,哪一個孩子,不希望好東西都是自己的?
既然教育,就離不開懲戒,有懲戒才能實現教育目的。沒有體罰可以,但沒有懲戒的教育,結果不可想象。
-
6 # 鍾庸教育
那麼,在教學工作中老師完全不體罰懲戒學生會出現怎麼樣的教育結果呢?
現在,國家也看到了教育的困境,於是出臺了關於懲戒學生的規定,這是一個積極的訊號,但必須還要有配套的措施,不能讓媒體隨意放大懲戒的”副作用“。我們捫心自問,有幾個教師是專門以體罰學生為樂的?個別教師或許在”恨鐵不成鋼“或”自衛反擊”的時候言行有些過激了,但媒體有必要因個別老師的個別行為就妖魔化全體老師嗎?
教育生態是該到整治的時候了,否則我們的教育就會出問題。 -
7 # 天下金鑰匙
教育如果不仰仗威嚴或者懲戒,感覺效果會大打折扣,對於那些本就聽話的孩子影響不大,但是,對於那些試圖在犯錯邊緣掙扎的孩子,影響卻是巨大的,他們會因為沒有老師的管教,而不按時完成作業,會因為沒有老師的叮囑,而放飛自我放棄學習,更會因為沒有老師的督促,而在犯錯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如果教育沒有戒尺,就像社會沒有法律,對於學生沒有一定的威懾,一旦沒有明確的要求和規則,他們就會在“自由”的土地上,長成東倒西歪的樹木。戒尺很重要,但是,如何掌握懲戒的度,對於老師來說才是最難得!既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又不能放縱孩子的行為,只有掌握了這個度,對於孩子成長才是最有利的!
-
8 # 老樹書法
學校不但是教書的地方,也是育人的地方,育人最為重要。育人的方法有多種多樣,其中懲戒不失為方法之一。就像一棵樹要想成材,必要的修剪是必須要有的。失去懲戒權的教育,就是被閹割了的教育,最終失去的是學校的育人功能。
-
9 # 墨浪花
體罰肯定是不允許的,懲戒如果也沒有的話,學生就像脫韁的Mustang無所畏懼,只會培養出越來越多的溫室花朵,活不過幾時!
結語:體罰是不能有的。但是沒有懲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學生體會不到挫折就沒辦法理解什麼是堅強。同樣,沒有懲戒的教育也會讓學生在走上未來人生的道路迷失方向。 -
10 # 東方G819
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完全不用體罰學生,說明學生徹底懂事了,沒有一點瑕疵,不用老師費心費神費力了;說明家長太明理了,交給老師的孩娃在家庭時就已徹底洗腦了,清毒祛溼了,排除各類垃圾了。否則,少了適度的體罰,學生就要飛起來咬人,家長就會怒氣沖天,社會就會亂象一團。
-
11 # 教育發生
如果老師在教學工作過程中,完全不體罰懲戒學生,那麼最終會出現怎麼樣的教育結果?我要說的是,沒有懲戒的教育是有缺陷的教育,只有賞識教育的教育,培養不出完整的人格,其心理素質不足以應對社會中的各種壓力。這就是缺乏懲戒的最終結果!
-
12 # 牽牛花牽牛郎
老師不敢懲戒學生,最終老師只能明哲保身,學生學習完全靠家長影響,最終教育分化越來越嚴重!
我記得在20多年前,家長都會對老師說:“隨便打、隨便罵,孩子教育就靠老師了”,而到現在,老師卻不敢體罰學生,連責備的話都不敢多說,生怕刺激學生惹起麻煩!
這20年到底發生了什麼呢?主要是計劃生育的作用,導致每個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家長嬌生慣養、不讓他吃苦受累;並且社會工作崗位多元化,不上學也有出路,不至於將來失業。如果學生在學校裡受到懲戒,當時家長內心都受不了,而不會考慮孩子未來的發展。
現在造成一刀切的風氣,老師不敢懲戒學生。那長此以往會造成什麼樣的教育後果呢?
第一,學生的學習主要靠家長影響。老師不敢懲戒學生,那有很大一批學生將不會認真學習,因為學生年幼的時候,根本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只有老師知道:百年樹木,十年樹人。
那學生的學習動力,將主要來自於家長。如果家長重視學生的學習,那會勉勵學生,督促學生認真學習,並注重學習成績!如果家長不重視學習,老師也不敢對其懲戒,那學生將會肆無忌憚,那學生的成績將會越來越差!
在一年級的時候,學生還會隨大流重視一下學習,但是當遇到學習差之後不會受到懲罰,也就不會有後顧之憂,在以後的年級裡學習成績也會越來越差。
並且在一代一代的傳承之中,學習成績差的家長,會導致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因為中間沒有教師的干預。所以這種迴圈會持續下去,最終造成教育分化嚴重!
我們的至聖先師孔子曾經說過要:因材施教,(1)有的學生比較自覺學習,就可以實行鼓勵教育的方式;(2)而有的學生就調皮搗蛋,不重視學習,這時候老師給予適當的體罰能預以糾正,畢竟肌肉是有記憶力的,對還不懂事的孩子來說,體罰的要強於說教。
所以,整個社會給老師寬容一下吧,首先提高老師的自身素質,讓老師有懲戒權,並且懲戒有度,其次讓家長對學校和老師產生信任。
這樣,老師既能實現教書育人的理想,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
13 # 義哥說教育
教育本身是一個從行為到思想改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必定是對學生的某些不當行為進行糾偏。在糾偏的過程中,學生必定會感到不適應,如果完全沒有任何的懲戒,我想教育是難以完成的。
因為,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所提出的要求,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能夠按要求完成,對於沒有按要求完成的學生,必定要記性一定形式的懲戒。如果,沒有的話,其他同學就會仿效,那麼教師就沒有任何的威信。
現實生活中,最明顯的提現是軍事化管理。從現在的角度看,軍事化管理是最有效的教育過程,為什麼軍事化管理教育效果那麼好?就是因為,軍事化管理規定嚴格,如果沒有按照要求完成相關任務,懲戒是非常嚴重的。這就是最好的體現。
2019年11月22日,教育部發布《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
《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戒規則》是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保障和規範教師依法履行教育、管理學生的職責,維護師道尊嚴,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而制定的法規。
教育懲戒,是指教師和學校在教育教學過程和管理中基於教育目的與需要,對違規違紀、言行失範的學生進行制止、管束或者以特定方式予以糾正,使學生引以為戒,認識和改正錯誤的職務行為。
所以說,懲戒在教育中是必須的,只是要掌握度。如果教育沒有任何的懲戒學生,老師就沒有威信,學校就沒有規矩,這種環境是培養不出好的學生的。 -
14 # 原點教育
不會有什麼教育結果,之前是什麼樣,之後就是什麼樣。
現今的社會環境下,體罰只能作為形式上的威懾,不具有實際的操作效果。他已經落後於時代,落後於這個全新的社會結構模式。
題主需要明白的一點是,體罰只是一種手段,從來不是一種目的。
一旦把手段當作了目的,就會背離設立此種手段的初衷。
一定需要注意的一點是:任何試圖糾正個體的懲戒,需要有適應的環境相配合,脫離環境的懲戒,對個體而言只能起到短暫的威懾,並不能持久。顯然的,普通學校所構建的社會環境,並不適合以體罰作為懲戒學生的主要手段。
體罰是什麼?體罰是通過對個體造成生理上痛苦,並利用痛苦的力量歸正個體行為的一種懲戒方式。
有效的體罰往往是群體性的、規律性的。
對於普通的學校而言,斷無可能滿足任何一個條件,脫離社會環境的體罰,能帶來的,只有生理上的痛苦,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題主如果仔細的思考,或許可以發現,近幾十年以來,體罰已經慢慢的成為了歷史,人們開始提倡多元的教育方式、理性的教育行為。究其原因,是體罰的效果不如以前好了,體罰產生的惡性事件越來越多了。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個體意識覺醒速度加快的必然結果——為什麼那麼多人說,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早熟了呢?
並不是孩子早熟了,只是缺乏硬體支援的我們對於社會的認知速度太慢了。
明白了這一點,接下來就容易了許多。
這個問題答案下的其他答主、各地偏遠地區的教師們,都會發現一個同樣的問題,總有一些“人渣”式學生,體罰只能起到短暫的懲戒,甚至已經對這些人毫無效果。
因為這些人已經變成了孤例,少了,也不被主流的群體所認同,在他們身上,正常的,試圖讓其回到主流序列,遵循規矩的教育效果往往都不適用。他們擁有自己的舒適圈,也擁有尋找自我認同的地方,自然不會在意體罰背後所蘊含的教育意義(歸正主流)。
體罰在什麼時候是有用的?在他所接觸到的集體只有一個聲音的時候是最有用的。因為人不能脫離集體而存在,因此監獄、軍隊,甚至北派傳銷的窩點,都會使用體能訓練的方式統一集體的行為,歸正個體的意志。
這!!!才是體罰真正的目的和用意。
這!!!也是體罰慢慢被社會所拋棄的原因,社會在不停的解構著,每一個人都能尋找到自己應該存在的位置,對於學生來講也是一樣的道理。當行為脫離社會需求的時候,它會自覺的消失,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
我們總是要尋找新的教育方式,
在普魯士教育體系的基礎上,建立更加完善的,培育孩子心智的課程。
體罰作為集體歸正的表象到了它該退出的時候,總會有新的接班人代替它的位置。
總會有更適合這個教育體制下的獎懲方式。
最後的最後,辯證的看待,在這個社會,極端總是很難出現的。
-
15 # 尖尖老師講數學
懲戒必不可少,但要注意方式方法
我是講數學的尖尖老師,首先表明我的觀點:
1、懲戒必不可少對於成人來講,責任意識決定了一個人的未來,而對於兒童來說,由於他們沒有完整的責任意識,因此他們對於事物的判斷往往依賴於家長和老師的反應。
某位學生未做作業又或者與人打架了,卻未受到“教育”,那麼這位學生就會預設為這件事是正確的,繼續這樣做的現象會一直持續下去。
懲戒實際就是一種糾正學生錯誤行為的方式,也是一種立竿見影的方法。基於以上原因,如果教育離開了懲戒,教師最終將變成和稀泥的老好人、堵槍眼的烈士,卻無法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2、懲戒要注意方式方法懲戒在很多人看來就是一個詞體罰,當然體罰的方式多種多樣:揍一頓、站一會、抄一天,然而這均是當前教育體制下無法採用的方法:一方面這種懲罰會給予學生生理的傷害,二是易誘發其他各類事件。
那麼作為教師如何懲戒學生呢?我簡要列舉以下幾種方法:
(1)電話聯絡家長,與家長溝通,將懲戒主體轉化為家長。
(2)留堂陪讀,曾記得當年,天色灰暗,父母從老師處接到我的情景,這種在教師面前做作業的方式其實學生是揹負巨大壓力的,這種壓力也是一種懲戒。
(3)勞動懲戒。
當然,如果學校能成立一個專門的懲戒部門,承擔體罰的責任,我想中國的教育教學質量會有進一步提升的。 -
16 # 巴陵華傑
獎勵和懲罰是教育的兩把尺子,是讓學生知道對與錯的有效手段。失去懲罰的教育,培養出來的人對於犯了錯就會無所謂,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他也許就會因為不斷犯小錯而集大錯,最終受到社會更加嚴厲的懲罰。
我想大多數人都同意懲罰教育,但不同意體罰教育。因此,問題的關鍵是界定哪些體罰行為是不妥的,哪些是允許執行的。
教育部在2019年11月釋出的《中小學教師實施教育懲罰規則(徵求意見稿)》中明確規定,“教育懲罰是教師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職權”,如果學生有違反相關規定的行為,可以根據情況進行一般性懲罰(點名批評、書面檢討、增加運動、面壁反省)、較重懲罰(予以訓導、隔離反省)、嚴重懲罰(停課、停學、矯治、轉學),以及採取強制措施(由公安機關依法處理)等規定。同時,該規定還提出了一些禁止性的懲罰方式,比如說不能造成身體痛苦、不得辱罵或歧視、侮辱學生的人格尊嚴。
如果徵求我的意見的話,我對此表示贊同。
-
17 # 苑小喵親子教育
教育的無奈就是:老師不敢管,家長捨不得管,外人不方便管。
但是,為了孩子的未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怎能缺位?
對於現在家長過於包庇保護自己的孩子,對於懲罰孩子的老師,動不動起訴,威脅,要求賠償30萬等的事情也是數見不鮮。
但是,我們老師怎能放任不管,這也違背了作為一名老師最初的初衷。
就我個人的看法:老師教導學生是有必要的,有一種高教育境界,叫“無言自威”.
1.放低身段,平等相待
2.以誠相待,以理服人
3.嚴寬相繼,善於溝通
沒有懲罰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但是懲罰並不意味著體罰。
雨果在《悲慘世界》中這樣想到寫道:“儘可能少犯錯誤,這是人的準則。不犯錯誤,那是天使的夢想。”
塵世上的一切都是免不了錯誤的,就如地心引力。
學生作為一個發展的個體,出現一些錯誤也是可以理解正常的行為。有時候會讓教育者感到憤怒或者失望。因為人類的發展過程就是和自己原有的不足做鬥爭。不斷摒棄自身的錯誤和完善自身,是一個超越自我的蛻變歷程。
對於學生的錯誤,教育者應該以發展的眼光看看待學生的錯誤,用一種平和的心態和寬容的姿勢,面對自己的教育現象。
我相信,體罰不會常常發生,悲劇也不會時常上演。
大家好:我是苑小喵,初中數學教師。業餘時間喜歡讀書、碼字。
擅長回答親子類,教育類問題。
-
18 # 艾倫英語部落
現如今越來越緊張的師生關係,讓大家開始思考我們的教育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今天我們一起來談談一個尖銳的問題——體罰。體罰到底對不對?如果完全不體罰,是不是會對老師的教導造成麻煩?
體罰到底對不對?我相信每個家長都十分心疼自己的孩子,捨不得打罵,但是設想如果孩子犯了極其嚴重的錯誤,為了解決問題,你經過一番苦口婆心無用後,你該怎麼辦?
學生和老師以及家長之間的關係其實並不複雜,家長將孩子託付給老師管理,幫助孩子學習和建立人生觀。所以我認為老師對孩子持有管教的權利。在這裡討論“體罰”這件事是否正確,我覺得不可以忽略老師的動機,如果這位教師單純是為了施虐,或者內心看不起自己的學生,那麼體罰當然不對,情節嚴重的甚至要將他繩之以法。畢竟胡亂體罰的老師是非常可怕的,但如果這位老師抱著一種為學生好的心態,並且懲罰是適宜的,比如打掃衛生,或者繞著操場跑幾圈,甚至罰站一節課,我覺得完全可以接受。
畢竟每個學生的管教方式,有的孩子聽勸,有的孩子需要管教,使用適當的教育方式可以讓教師更好的管理學生,並且避免懵懂無知的學生走上歧途。
那麼如果老師完全不體罰學生,最終會出現什麼教育結果呢?就如我前面所說每個孩子接受方式不同,所以最理想的狀態就是“對症下藥”。如果沒有“體罰”,會發生什麼呢?如果一群孩子全部都是能夠接受語言上的勸導的,那麼這個班級會非常和諧,並且有秩序。但是我們都知道人是多樣性的,所以現實的角度上來說,那些只有體罰才能管教的學生會被放棄,對,是放棄,因為語言勸導無用,又不能“體罰”,那就只能放任他們自由生長了。
其實如今很多的新聞已經讓很多老師逐漸開始思考自己和學生的關係,有些老師不想和家長產生衝突,所以在管教學生方面並不是很嚴厲。就算學生真的惹出涉及別的孩子的事情,這些老師也只能上報給上級,請求上級傳達指示管理。
-
19 # 影像印象
其實老師適當的用懲罰來教育學生,目的只是讓學生明白自己犯的錯都要承擔後果,有些事情學生是承擔不起後果的,老師用教育和懲罰相結合方式,讓學生知曉做事需遵守一定的法則。國有國法,校有校規、班有班紀,不合規的事不要去做,做了就有相應的懲罰。
如果教師完全不懲罰學生,那麼我們的教育者都變成了孩子的奶奶,每天對發生的事嘮嘮叨叨,學生們不耐煩,從來聽不進你說的話。行為上我行我素,欺軟怕硬,更有甚者唯我獨尊,拉幫結派,各種亂象。班級不安身,學校不安寧,社會不安定。
其實如果是這樣,教師反倒輕鬆了。老師只需教育那些好學的學生,只管那些守紀律的學生,其他的放任自流,交不交作業無所謂,遲不遲到無關緊要、曠不曠課逃不逃學自己把握,做不做壞事有法律懲治……不知做家長的同不同意這種做法。如果你們同意,我們做教師的也不同意,因為學校是片淨土,是思想品質、知識傳承的培育之地,我們的教育者有尊嚴,更有責任和擔當……學生是國家的未來,誰也不允許將學生的未來毀在學校。
請家長理解,每個學校的校紀校規、班紀班規,所有的規定懲罰都有度。如果懲罰過分,家長可與老師進行交流,再過分可到學校與校領導進行交流。其實家長和老師的期望大體一致,陪孩子健康地走過這一段未成年的時光。
-
20 # 心願豬
只獎賞好的,而不懲罰壞的,就沒有規矩;只懲罰壞的,而不獎勵好的也臺造成混亂。
我認為老師在教書的過程中,要有懲戒機制,不能完全獎賞或懲罰學生,也不能不完全不獎賞懲罰學生。
下面就說說不體罰懲戒學生的後果:
聽話的學生和調皮的熊孩子第一種:不管老師怎麼處理事物,學生都依然把心思放在學習上,聽從老師的教誨,認真學習,態度端正。
第二種:調皮的熊孩子1. 欺負老師好說話,上課大聲喧譁,吵吵鬧鬧。
2. 看到老師不體罰學生,心裡暗歎這次逃過一劫,下次仍然犯錯誤,甚至下次發更大的錯。
3. 不聽老師的話,導致不用心學習,學習成績下降。
老師1. 失去威望,沒有地位。
2. 不受學生尊重。
3. 由於學生的放縱,氣壞身體。
4. 影響上課心情,教學受阻。
班級1. 秩序渙散,上課分為兩大幫派:學習幫,玩耍幫;亂成一團。
2. 學習氣氛淡化,課堂變成自主學習。
3. 搗蛋的人影響其他同學學習。
有上面的這些危害,所以老師不能不完全不體罰懲罰學生。
正確的做法體罰與懲罰區別不在於是否打了學生,而在於是否傷害了學生。合理的處罰是一種教育策略,教師應該有處罰權,也應該合理利用處罰,懲罰的真諦在於愛的感動。老師要有因材施教,建立懲罰獎賞機制,有賞有罰,賞罰分明。用語言、事物表揚,用警告、訓斥、懲罰及對特殊的個別的過錯採用體罰,以有教益的懲罰制度,即持以坦白的態度,出以誠懇的目的,使兒童理解這樣做是對他有好處的,正如吃苦藥治病。
回覆列表
可以完全不體罰,不可以一點都不懲戒。
但是如果因此而對學生不管不問,任其自由發展,這種“放羊”式的管理方法是教師不作為、不敢為、沒責任心的表現,既不符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要求,也是誤人子弟的行為。
如何界定體罰和懲戒呢?個人理解:
1、看目的。如果教師為了報復、為了出口惡氣而打罵學生,就是體罰;如果出於教育學生,目的是好的,不超出分寸的情況下就是懲戒。
2、看分寸。教師的出發點即便是為了教育學生,也不能超過一定的分寸,例如不能隨便打學生、不能侮辱謾罵學生,利用別的方式例如罰學生跑操也不能超過一定的限度。
3、看場合。懲戒學生要在一定的場合例如德育處進行,實施懲戒的老師也不是隨意的,應該讓專門人員例如德育處老師、班主任老師進行,並且應該兩人以上的老師在場才可以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