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世民開了個壞頭
玄武門之變,是唐朝歷史發展的必然,雖然說從某個角度來說,李世民開了個壞頭:親王殺害太子,脅迫皇帝退位,但是,任何人處於李世民的位置上都會這樣做,沒得選擇。畢竟,這是你死我活的事情。
而李世民這樣做,也在後來,客觀上影響了唐代歷史的走勢。
彷彿,唐帝國在玄武門之變的陰影下,被覆蓋了上百年,這種情況,直到唐代宗在位時期方結束。
但是,迎接唐代宗的,是宦官專權和軍閥割據。
1、太宗時期
李世民當皇帝后,照例立嫡長子李承乾為皇太子,而這引起了吳王李恪和魏王李泰的覬覦。而由於唐朝有非嫡長子當皇帝的先例,因此,吳王李恪和魏王李泰信心大增——憑什麼你李世民能當皇帝,我就不能?
為此,李承乾、李恪、李泰三兄弟,在太宗一朝爭鬥的不可開交,最終,便宜了後來的高宗皇帝李治。
2、高宗時期
唐高宗和武則天有四個兒子:李弘、李賢、李顯和李旦。
李弘之死在歷史上充滿了謎團,而李賢本來是有機會做皇帝的,但有說法認為,李賢搞陰謀搞垮了李弘,最終東窗事發,於是遭到武則天的打擊,最終失去了繼位的機會。
3、中宗時期
神龍政變後,唐中宗李顯復位。李顯復位以後,李顯的太子李重潤生性懦弱,被安樂公主欺負,李重潤知道,自己如果不搞個政變,非但自己當不上皇帝,只怕自己也性命難保,於是李重潤學李世民,打算也來一場政變。
結果李重潤性格太軟弱,不是發動政變的材料,最終,政變失敗,李重潤和李建成一樣慘死。
隨後不久,韋后毒死李顯,立李重茂當傀儡皇帝,結果沒過幾天,韋后就被李隆基推翻,李重茂則宣佈退位。
4、睿宗時期
李重茂退位後,睿宗李旦登基。
李旦老好人性格,不願意得罪太平公主,也不敢開罪太子李隆基,於是在位沒幾天,也宣佈退位給李隆基。
李隆基在隨後不久,殺死太平公主,唐朝內鬥才算暫時停止。
一、李世民開了個壞頭
玄武門之變,是唐朝歷史發展的必然,雖然說從某個角度來說,李世民開了個壞頭:親王殺害太子,脅迫皇帝退位,但是,任何人處於李世民的位置上都會這樣做,沒得選擇。畢竟,這是你死我活的事情。
而李世民這樣做,也在後來,客觀上影響了唐代歷史的走勢。
彷彿,唐帝國在玄武門之變的陰影下,被覆蓋了上百年,這種情況,直到唐代宗在位時期方結束。
但是,迎接唐代宗的,是宦官專權和軍閥割據。
二、玄武門之變的後遺症1、太宗時期
李世民當皇帝后,照例立嫡長子李承乾為皇太子,而這引起了吳王李恪和魏王李泰的覬覦。而由於唐朝有非嫡長子當皇帝的先例,因此,吳王李恪和魏王李泰信心大增——憑什麼你李世民能當皇帝,我就不能?
為此,李承乾、李恪、李泰三兄弟,在太宗一朝爭鬥的不可開交,最終,便宜了後來的高宗皇帝李治。
2、高宗時期
唐高宗和武則天有四個兒子:李弘、李賢、李顯和李旦。
李弘之死在歷史上充滿了謎團,而李賢本來是有機會做皇帝的,但有說法認為,李賢搞陰謀搞垮了李弘,最終東窗事發,於是遭到武則天的打擊,最終失去了繼位的機會。
3、中宗時期
神龍政變後,唐中宗李顯復位。李顯復位以後,李顯的太子李重潤生性懦弱,被安樂公主欺負,李重潤知道,自己如果不搞個政變,非但自己當不上皇帝,只怕自己也性命難保,於是李重潤學李世民,打算也來一場政變。
結果李重潤性格太軟弱,不是發動政變的材料,最終,政變失敗,李重潤和李建成一樣慘死。
隨後不久,韋后毒死李顯,立李重茂當傀儡皇帝,結果沒過幾天,韋后就被李隆基推翻,李重茂則宣佈退位。
4、睿宗時期
李重茂退位後,睿宗李旦登基。
李旦老好人性格,不願意得罪太平公主,也不敢開罪太子李隆基,於是在位沒幾天,也宣佈退位給李隆基。
李隆基在隨後不久,殺死太平公主,唐朝內鬥才算暫時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