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東方削麵

    我覺得好吃便宜不過一碗麵條。記憶裡有一碗麵條。就在我的中學門口。這碗麵條用料其實很簡單,就是大骨湯下的掛麵,當時一碗只賣3.5。但是確實非常實惠。上面撒上些蒜苗,淋上些許香油,但吃到嘴裡,卻是很香、很美味。我們幾個夥伴經常放學以後著急的跑到賣面的阿姨那裡。每次我都是急急地吃起來,經常上牙膛被燙破皮,滿滿一大碗,一會兒功夫就被消滅了,一點湯汁也不放過,就差舔碗邊了!吃過之後,收穫的滿滿是幸福,嘴裡一股濃香,令人回味無窮!遺憾的這麼多年,我品嚐過很多種類的面,但從來沒有那一碗麵讓我難忘,只有那碗蒜苗湯麵的滋味讓我魂牽夢縈,時常回味!

  • 2 # 居安家庭美食

    我的一幫老友,經常在外燒個雞,烤個紅薯,捉條魚,捕個蟲:,四季輪流,時節產什麼做什麼,然後一夥人齊動手,熱熱鬧鬧的。

  • 3 # 宿遷小東

    宿遷的 溜素桂魚 泗陽膘雞 新袁羊肉 穿城大餅 年糕燴排骨 曉店街野生雜魚 車輪餅 娃娃魚 捲餅 菜煎餅 擀麵皮 皂河撒湯 五香大頭菜 黃狗豬頭肉 牛肉鍋貼 錢集老鵝等等

  • 4 # 客山暮暮

    我覺得最難忘最值得回憶又好吃的就是梅城老街的煲仔飯了。

    第一次吃煲仔飯是在小學的時候,學校組織去縣城旅遊,那時候旅遊帶的錢不多,小孩子第一次出遠門,看到什麼都覺得新鮮,都想買來嘗一嘗,等到中午集合吃飯的時候,摸摸口袋,錢不夠了,同學們都交了錢排隊進飯店吃飯了,只有我跟一個不想吃飯的在外面。

    長大後想想,老師為什麼不預先把學生飯錢收上去,這是後話了。

    那時候特喜歡吃話梅,就捏著幾包話梅在電影院外面等同學吃飯,真的超級湊巧,我媽在飯店門口叫我,她每天早出晚歸送炭到城裡,那時候城裡人喜歡用木炭生火,媽媽就一天兩遍從鄉下送炭進城賺點差價養家餬口。

    媽媽是送炭給飯店老闆然後看到門口的我,看到我手中的話梅,她也沒說什麼,就叫我進了另一家店吃飯,那是一間超級老的煲仔飯店,飯菜什麼味道已經記不清楚了,只記得裡面的排骨超級好吃,飯燒成鍋巴後超級香,吃完飯媽媽把我交給老師,自己又去送炭了,成長過程中外面吃過那麼多飯,惟有這個最是難忘。

    現在自己也會做煲仔飯來吃,幾根香腸,一個雞蛋,幾顆香菇,幾片青菜葉,簡單的醬汁,吃後純粹就是飽而已,沒有小時候那種覺得連骨頭都香的感覺了。

  • 5 # 家有兩隻猴

    記得剛剛畢業踏入社會,那時還是實習期每月幾百的工資,每天下班都到一個菜市口吃一個砂鍋好像是8元,米飯隨便吃的那種,砂鍋品種多,有圓子的,酥肉,排骨,蹄花,三鮮等,好吃的沾水,是吃過的又吃的飽,又實惠的,主要是有湯,有菜,有肉,還有飯,對於剛出來的實習生已經很好

  • 6 # bell

    吃飯是滿足人的基本需求,粗茶淡飯,山珍海味,街頭小吃,刁角美食,任何一個都可以解決溫飽問題,但是更重要的是吃的是否愉悅,和誰一起吃,吃飯的氛圍。

    儘管現在的我喜歡安靜的用餐氛圍,但是我更懷戀曾經上學時,在學校后街,擁擠的人群中覓食的快感,那時的我們,簡單美好,沒有社會中的複雜,下課便和室友趕緊去排隊搶食,每天可以不重樣,一週偶爾會奢侈一把,吃個大餐,荷包羞澀了,一包泡麵也是能夠解決的,對於怎麼泡泡麵的方法,也是能夠製造出各種新鮮吃法,曾經室友的開水瓶蓋也被徵用了泡麵,吃的不亦樂乎,從中的樂趣可以回味許久,似乎吃到了想吃的,便得到了全世界。

    儘管那時我們很窮,可是我們內心是快樂的,滿足的,想吃一個大餐,需要稍稍用點力,吃到了無比開心,毫無被社會浸染的痕跡,而現在隨時都能吃到想吃的美食,內心卻再也沒有曾經那種滿足感,再貴的美食也不過就是滿足口腹所需。

    如果和好友,志同道合之人一同尋找刁角美食,那種快感,樂趣,跟坐在館子裡吃,是無法替代的,這個過程就好像尋寶一樣,跟著地圖,慢慢找到要去的店家,這其中也許還能沿途偶遇味道驚豔的店鋪,收穫滿滿

    我還是更願意做回學生‍,儘管窮,但是真的很滿足!

  • 7 # 小甘的每一天

    我每次回家,都會在鎮上吃家鄉的一種小吃《湯河粉》就覺得那種味道是在外面吃不到的,很好吃!我們小時候才1到3塊錢一碗,現在也就4到6塊一碗,不貴還好吃又能填飽肚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哪些大段的電影獨白讓你覺得瞬間被“刺激”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