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教園

    大資料真是了不起,竟然把這個問題推給了我。

    我就大膽老臉的談談自己讀書的經歷!

    少年時,我是個不愛讀書的孩子,但常常自作聰明,自我感覺有聞一知十的天賦,竟然敢用古代文人“草草瀏覽、觀其大略……”之類的名言標榜自己,實質是讀不進去,走馬觀花!

    少年時期認真看過的書只有《三國演義》、《水滸傳》兩本,曾經對書中的人物、故事著迷。而真正開始理性讀書也是源自這兩本書。相信很多喜歡《三國演義》的朋友都有一個愛好——拿歷史的真實與小說的虛構進行對比,為了認識真實的曹操、諸葛亮等等人物,我閱讀了第一本史書《三國志》。

    讀書二十年,最大的感觸是:書本都是相通的。即便是晦澀的《道德經》也能與現代文學作品之間找到共鳴!或許,有朋友會認為我的說法過於牽強。而我還想再強調一次:每本書都是相通的,並且都有你非常需要的東西在那兒。

    簡單的說,閱讀源自興趣,可當我們進一步反思閱讀的困難時,就會發現真正的難點其實是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在哪裡?我將會喜歡什麼型別的書籍?如果解決了這兩個問題,閱讀是快樂而輕鬆的事情。

    興趣需要發現和培養。為了讀書而讀書,不如先放下書。

    本人經歷:如果不是因為讀《三國志》,就不會接下來讀《史記》,更不會去讀《漢書》《莊子》……我閱讀《清史稿》居然是因為電視劇《紅樓夢》。《紅樓夢》是排名第一的名著,我原本不喜歡這種型別的故事,但還是常常翻看,因為裡面隱藏著歷史故事,漸漸的我也成為一個“紅樓迷”。還常常會突發奇想的問:曹雪芹和托爾斯泰究竟誰更了不起,儘管知道這種問題毫無意義,仍然忍不住仔細閱讀他的三大著作。國外名著讀過幾本後,我才知道自己最喜歡《悲慘世界》和《復活》這種型別的名著。

    閱讀能力?是個偽問題,形成閱讀習慣之後,大腦會自動在閱讀中發現各種問題,又逐步從書中找到答案。這不用去刻意管它,閱讀能力毋庸置疑的強。

    至於體系之說,我沒搞懂。大概是分型別?我上面已經說過了,書本是相通的,很難區分體系。當然,我不是說《語文》和《核科技》是一回事。

    說了這麼多,都是基於自己的愛好,而非功利性質的閱讀。如果是為了賺錢而讀書,沒有好辦法,也許懸樑刺股有用吧。

    最後推薦華人必讀書三本:《史記》《紅樓夢》《菜根譚》。

  • 2 # 易家文化學府

    閱讀誤區

    切勿急於求成。

    在孩子還沒有養成閱讀興趣之前,就給他們佈置大量和閱讀有關的作業,諸如摘錄好詞好句、做讀書筆記、寫讀後感等,讓孩子在愛上閱讀之前,先“恨”上了閱讀。

    切勿推薦“必讀書目”。

    閱讀這件事,如果方向錯了,越用力,傷害越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第五人格咒術師,調香師和入殮師哪個更值得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