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弈童成長
-
2 # 心理諮詢啊粟啊
醫院的心理醫生有處方權,心理諮詢師沒有處方權。如果你覺得自己的問題嚴重,達到用藥的程度,那麼就去醫院的精神心理科。如果你覺得自己只是情緒問題,或者家庭紛爭、親子關係、人際溝通不暢等等之類,那麼就去社會的心理機構找心理諮詢師。找到諮詢師後,首先需要了解諮詢師的從業年限、擅長方向,諮詢理念,其次跟諮詢師做十分鐘左右的簡單溝通,聽聽諮詢師是否會跟你提及保密協議、收費標準、以及針對你所描述的問題的簡單的回答是否符合你的情況。如果都很好,那就可以預約第一次的正式諮詢了,在第一次諮詢結束時,諮詢師會跟你商定諮詢方案,以及後續諮詢目標的大概程序。
心理諮詢覆蓋面廣,每位諮詢師的擅長方向也是不一樣的,而心理諮詢師跟來訪者都有一個匹配度,所謂的好的諮詢師未必擅長你需解決的問題,所以重點看諮詢師的擅長方向,不要盲目追求名師。
-
3 # 心理學董老師
接觸下來,不要太年輕,也不要太老,四十五十的精神科醫生是靠譜的,經驗和專業都不錯,但問題是太忙,一個病人給15分算不錯了,開藥沒問題,如果期待一個小時的傾訴和詳細交流,比較難,少數醫生能做到,他們既有精神科的藥物訓練,又有心理諮詢,家庭治療的訓練。心理諮詢師也有靠譜的,他們不開藥,會耐心的交流,建議兩者配合。藥物和心理諮詢都很重要
-
4 # 聽說吧心理諮詢
醫院的心理科呢,首先他們更擅長通過藥物來緩解症狀,其次,醫院多收治嚴重精神障礙的人,而且醫院統一掛號門診,環境較開放、透明的。
如果是一些在家庭、婚姻、親子教育、兒童青少年身心發展中等生活及情感方面方面遇到困擾的或者是輕微精神障礙的人群呢;建議選擇通過心理諮詢來解決自己的問題。
心理諮詢擅長通過專業的心理諮詢技術來幫助來訪者,針對來訪者的不同情況採用各類心理諮詢技術,如:精神分析、行為療法、催眠等從根源上幫助來訪者走出困境。相對多的健康和亞健康的人群會選擇心理諮詢來幫助自己生活得更幸福。而諮詢中心的諮詢環境也相對私密、安全、人性化些。你可以先選擇一個比較專業的心理機構,然後從中挑選合適你的諮詢師就可以了。
希望這個回答能幫到你,後續若你還有疑問我們也可以繼續交流~
-
5 # 一生心醫師
任何疾病要及時治療,時間久了一怕個別器官器質性病變,二怕養成習得性無助。
如準備接受心理諮詢,最好就近找靠譜的心理諮詢師,現在不靠譜的比比皆是,靠譜的鳳毛麟角。
有些看證,看資質;證、資質是敲門磚,沒有這個敲門磚就沒有從事心理諮詢工作的執業資格;解決心理問題的能力才是從事心理諮詢工作的奠基石,有了這塊奠基石,才能在心理諮詢行業屹立不倒。
怎麼判定解決心理問題的能力是高是低?接受心理諮詢,現在主流是在醫院,社會上有些機構、個人也在從事心理諮詢業務。不管在哪裡接受心理諮詢,從接受心理諮詢起,心裡一次比一次快樂,一次比一次愉悅,可以繼續接受諮詢。如果一次比一次壓抑,一次比一次痛苦,我建議換個地方諮詢。找能讓人一次比一次快樂,一次比一次愉悅的心理諮詢師。
-
6 # 溫超萬醫生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正規醫院的心理醫生說靠譜的,但是心理方面的問題,需要長期的治療,去醫院掛個號看一下是達不到效果的,需要醫生一對一的長期跟蹤治療是效果比較好,試想一下,醫院那麼多的病人,醫生又那麼的緊缺,大部分醫院裡的心理醫生配員是不足的,根本無法滿足跟蹤持續治療的要求。現在社會壓力很大,也逐漸出現很多心理上的疾病,慢慢的也會引起國家的重視,就目前而言中國在心理方面重視程度還不夠。相信不久的將來,國家一定會重視心理健康的。目前而言,對於心理方面的諮詢,還是在網上諮詢比較合適,因為網上這方面的資源還很多,而且通過網路可以實現視訊一對一的諮詢溝通,也方便長期持續的跟蹤。成本比醫院低很多。
-
7 # 胡文生心理
首先宣告一點,中國目前就沒有"心理醫生"這個職業,所以醫院也不存在什麼心理醫生。中國目前從事心理問題和疾病工作的人員有以下三類。
一,精神科醫師。所學知識為精神病醫學,以藥物治療為主,具備精神類藥物處方權,是從精神病病理學層面利用藥物來治療精神病的。但不從事心理治療。
二,心理諮詢師。是2017年以前由國家人力資源部委託培訓部門培訓,經全國統考合格並頒發二、三級心理諮詢師證的一部分人。獲得心理諮詢師證的人再經過心理療法培訓和自我成長及督導後從事心理諮詢工作,主要以幫助來訪者解決心理問題、心理危機干預為主。如果是在醫院的心理諮詢室,也都是心理諮詢師這部分人。是否靠譜,不是是否在醫院工作,而在於該諮詢師的受訓背景以及個人成長程度。
三,心理治療師。是由國家衛計委組織委託培訓並經考試合格,由衛計委頒發心理治療師證,然後也需接受再培訓以及個人成長和接受督導具備上崗資格後從事心理治療工作,但不具備藥物處方權,也就是不能從事藥物治療。
值得說明的是,心理治療師與心理諮詢師所學心理知識和心理療法是相同的,因為目前國際主流心理療法主要是認知學派、精神分析學派、人本學派三大學派的療法,所以無論心理諮詢師還是心理治療師都是以學習這三大學派療法為主的,其它後現代心理學的各類療法大都是由原來三大學派療法派生出來的,也沒有更多的新鮮之處。
就目前來講,在中國持有心理治療師證的人很少,這是因為衛計委設定的心理治療師報名門檻過高的原因造成的,報考心理治療師,需有心理學背景的醫師、助理醫師資格,並且醫師資格者需從事相應心理治療工作三年以上,助理醫師資格者需從事相應心理治療工作五年以上,因為符合條件人太少,所以報考的人就很少了。所以現在的醫院也基本上沒有或很少有心理治療師,很多醫院是由心理諮詢師在從事心理諮詢工作。
也就是說,在醫院只有精神科醫師具備藥物處方權,而心理諮詢師和心理治療師均沒有藥物處方權,只能從事心理工作。
-
8 # 解構空間
正規的醫院三甲以上的醫院的心理醫生相對靠譜
心理醫生和心理諮詢師是有差別的
我們國家的特殊性,由於行業起步較晚的關係,我們所稱的心理醫生有兩種含義:第一種是精神科醫生,醫院裡從事精神衛生或者是神經科的醫生另外一種就是心理諮詢師,是因為中國之前沒有心理諮詢師這個職業,最早一批這行的人基本上是醫生轉行(現在醫院從事心理諮詢的基本上都是精神科背景的醫生轉行過來的)心理諮詢嚴格意義上是個服務行業,心理關懷是重點。所以心理諮詢的重點不在於真實的病例,而在於心理諮詢的當事人感覺“有效”。所以每個人當你有感覺自我認知心理以及情緒上有需要幫助的時候,都可以去找心理諮詢師。 -
9 # 心理醫生陳震平
當前,人們對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存在很多誤區,同時,一些不良商家也盯上了這個新興的行業,紛紛承包醫院或醫院科室,在媒體上大做廣告,不管是什麼症狀,在語言上加以恐嚇,然後每人都開相類似的藥,一次一兩千……時不時有受騙的心靈求助者轉診本人,本人痛心之餘,只能儘自己綿薄之力,在此呼籲:經常在媒體上做廣告的,不管是某醫院的科室還是某醫院,不管名頭看上去是多麼的可信,往往是騙人的。在搜尋引擎中有“推廣”字樣的排名,都是用錢買的廣告。
心理諮詢或心理治療是正常緩解心理壓力與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好辦法,幾乎每個人一生中都需要心理諮詢或心理治療,但現實中還有不少網友對心理諮詢或心理治療存有一些認識誤區。
誤區:名頭越多,心理醫生越高明?年齡越大,心理醫生越有經驗?
在這裡,引用中日友好醫院心理專家李子勳(中央電視臺《心理訪談》特約心理專家)的文,作為說明。
下面的方面是最不可靠的:
1、職稱:比如教授或主任醫師,甚至博士的頭銜也不能代表什麼,這是說明他們在某些學識上有造就,但不能代表他作心理專業就在行。(心理治療是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光有理論永遠不夠。“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只是代表其通過幾個月的學習,參加了國家相關部門組織的考試,成績合格,並非“國家級”諮詢師。那些參加過老外舉辦的相關培訓班,拿個證書,就把自己抬高為“國際級”諮詢師,也是吹得沒邊)。
2、心理學會的領頭人:如協會主席、理事、全國委員等,忙於事務工作的人,不可能靜得下心來做個案。
3、收費昂貴的人:收費貴的人不代表他水平高,自以為是的人總覺得別人該他的,過高地估價自己。
4、海外鍍金的人:有海外求學的背景固然很好,但要搞清楚求的什麼學,鍍的什麼金。有些人回國來,以為國內的都是鄉巴佬,隨他們怎麼擺佈。我就遇到幾個自覺很牛的人,真心地希望她來做一次個案督導或講講課,才發現是牛頭不對馬嘴。
5、出書的人:千萬不要以為能寫書的人諮詢水平就高,十本中國醫生寫的東西,九本都沒法看,讓好人也會看出滿身的毛病來。
6、年老的人:心理諮詢或心理治療是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工作,要求諮詢師必須精神飽滿,精力充沛,一定是思想開放,靈活,超前,並有多元文化的價值取向。而老年人的思想很難不僵化,自以為自己吃的鹽多,也很難剋制得住不去教育人。
誤區: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以吃藥為主,心理疏導為輔?
目前很多醫院的心理科都是精神科醫生兼任或轉任,不知不覺之中,總以精神科的觀點去看心理障礙,往往動不動就給患者開藥吃,每週費用二、三百,而極少進行心理疏導。也難怪,現在醫院的心理科病人多,每天少則十幾人,多則三四十人,如果每人給予1小時的心理輔導,看也看不完……
真正的心理障礙是無需用藥的(或僅在急性期少量用藥),原因有四:
1、心理障礙均為心靈暫時無法面對壓力引起,屬於心靈調節功能障礙,心病還是靠心理輔導來調節;
2、吃藥可能會讓症狀很快得到控制,但因為導致心理症狀的根源未去除,一旦停藥,就容易復發,這樣治標不治本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3、部分臨床心理醫生相信心理症狀是化學物質不平衡的結果,即某種神經遞質過多或過少,進行藥物治療是可以解決的方法。在這種情況下,來訪者在促進恢復的過程中沒有什麼積極的作用,來訪者成了生理失調的犧牲品;其實,正是因為來訪者的心理症狀,導致的化學物質的不平衡。臨床醫生弄反了,道理很簡單:比如感冒發熱,引發我們體內的白細胞含量偏高,而不是因為體內白細胞偏高,導致了我們的感冒發燒。當然,如果化學物質過度的不平衡,導致軀體出現極度的難受,可以藉助藥物適當地降低。
4、部分來訪者把心理障礙當作一種生理疾病來看,總覺得醫生看病不給藥不合常理,這也從反面誤導了醫生,所以,看心理障礙,醫生開藥患者吃藥便順理成章地成了周瑜打黃蓋。
-
10 # 心理諮詢與聆聽
正規醫院的心理醫生說靠譜的,但是心理方面的問題,需要長期的治療,去醫院掛個號看一下是達不到效果的,需要醫生一對一的長期跟蹤治療是效果比較好,試想一下,醫院那麼多的病人,醫生又那麼的緊缺,大部分醫院裡的心理醫生配員是不足的,根本無法滿足跟蹤持續治療的要求。現在社會壓力很大,也逐漸出現很多心理上的疾病,慢慢的也會引起國家的重視,就目前而言中國在心理方面重視程度還不夠。相信不久的將來,國家一定會重視心理健康的。目前而言,對於心理方面的諮詢,還是在網上諮詢比較合適,因為網上這方面的資源還很多,而且通過網路可以實現視訊一對一的諮詢溝通,也方便長期持續的跟蹤。成本比醫院低很多。
回覆列表
正規公立醫院的心理醫生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要看您是什麼樣的具體情況,是否需要精神科醫生和心理醫生幫助你一起解決問題。心理諮詢師只能做評估,不能做診斷。而且每個醫生擅長的領域也會不一樣。
但是很多來訪者初次見心理醫生或者心理諮詢師的時候都會抱有很大的期望,認為和醫生、律師一樣可以替代她解決問題或直接給出方案直接快速一次解決問題,否則就認為沒有效果。反正來訪者會想我少花錢多辦事,最好能夠一針見血的解決問題。
能不能解決你所求助的問題,取決於你和諮詢師之間或者你和醫生之間的這種互動和你自己本身的力量。有來訪者他自己很有力量,覺察力也很好,目標也特別明確,但是他就在卡點上,其實就那麼一個點,所以你跟他聊天說起來,其實你只需要點一下,甚至有的時候就只需要問一句,就不需要他回答,他就知道說老師我知道應該怎麼做了,轉身就走了。
然後大部分來訪者在面對諮詢師和醫生的時候,發現沒有辦法一招靈,沒有辦法一下子解決他問題,然後他就走了,我就去找別的諮詢師,結果就陷入周而復始的死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