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中至正之蘿蔔
-
2 # 歷史摘要
當時孫策去世時才二十六歲,他的兒子十分年幼,大概只有七八歲。並不具有掌權的能力。如果當時就把江東給幼兒,在一個戰亂時代,就容易被奸臣利用,甚至會造成國破家亡,使自己打下的江山毀於一旦。
再者孫策剛剛打下江東不久,站立不穩,很多勢力並不心服。江東地區局勢還是十分的混亂,年幼的孩子沒有什麼能力能夠震住這些人。鎮不住就容易出亂子。所以需要一個,有能力有威望的人出來主持局面。而這個人無疑是孫權最合適不過了。孫權小時候就表現出異於常人的智慧,年輕時也是結交了一群有志之士,有才之人。在能力上能夠服眾,在地位上作為孫策的弟弟,他也算是合法的繼承人。別人也沒有什麼能說的。
再說了孫策就算是把位子傳給了他的孩子,他的孩子年幼需要人輔佐,那麼這個輔佐的人選有誰來擔當最為合適呢?還是孫權,孫權來輔佐是最合適也是唯一的人選,無論是從能力還是其他的一切因素,都沒有人能比孫權更合適。到時候還是孫權掌權,東吳的大小事還是孫權說了算。給自己兒子名義上的君主地位,不僅會影響到自己弟弟才能的施展,還會讓很多人利用這個來離間他們叔侄。還不如直接把大權交給孫權,省去那些個麻煩事。
所以孫策最終選擇了讓孫權繼位,這也是一個正確的選擇。
-
3 # MrK64842791
兒子太小,容易被人架空,更加無法領導群臣,而且當時局面複雜。如果不能選取一個具有一定能力,而且身份可以被大部分人認可的合格人選,很容易造成內亂!內憂外患,所以孫權成了最好的人選。
-
4 # 聽書狂
不是無私而政治家的考量
首先孫策去世時僅二十六歲 他的兒子過於年幼,沒有政治經驗也沒有人脈根基。而弟弟孫權自幼聰明好學,少年老成,又是名士張昭的學生。孫氏若想在江南發展壯大取得名士望族的支援很重要。與兒子比起來弟弟孫權顯然更容易獲得支援。其次當時天下大亂江東地區也不平靜年幼的兒子,顯然不可能有能力在複雜的政治軍事鬥爭中取勝一旦失敗那不但霸業毀於一旦。孫氏家族也會家破人亡。最後孫權英武仁厚,傳位於他不但霸業可成自己的妻子兒女也不會被孫權薄待,一舉兩得。
-
5 # 江湖三七鍋
因為他的兒子太小了。當時天下形式很不好,東吳的天下好不容易安定下來,需要以為有能力的人來管理天下!就跟五代後周的周世宗一樣,亂世,君王太小,皇位還是讓趙匡胤奪去了
-
6 # 四川達州人
不是無私,是無奈。
當時正是軍閥混戰時期,江東初定,內部還有大量反對者,也有山越叛亂,江北是猛人曹操,西面是敵人劉表。孫全的兒子還太小,根本無法控制政權。
如果強行傳給兒子,又必須安排自己信任的人去扶助,難免大權旁落外姓。
如果讓孫權當監國,也不能避免出現問題,那還不如交給孫權。
-
7 # 良醜
東漢西漢為啥滅亡的,孫策心裡怎麼可能沒有點數呢?皇帝年幼,外戚干涉朝政,黨派分離,江東的割據坑定亂成一鍋粥。
孫策這江東小霸王的稱號不只是驍勇善戰,政治才敢卓越的他,培養了一票土生土長的能人志士,這些人都是孫權成就帝業不可或缺的。
再者,孫權在小時候就跟著他哥孫策南征北戰,耳聞目染中,快速成長,比其他兄弟都要高一籌。孫策身邊的人又是看著孫權長大與成長的,與其輔助年幼未知世事的小孩,還不如扶著這個已經成才的大人。
回覆列表
就像孫策這樣的年少時期就橫掃並一統江東六郡雄主不會因為無私而亂傳大位的。
首先,孫策之子太小,在亂世之中很難維持下去。在外部,曹操、劉表、黃祖等各大勢力虎視眈眈,對富庶的江東垂涎已久;對內來說,孫堅、孫策父子“新造江南,其事未集”,眾心未附,臣子們極有可能會輕視幼主而起異心。
其二,孫權才幹出眾,政治才能卓越。
雖然自己已基本上完成了靠武力打江山的使命,但目前江東局勢未穩,作為接班人,接下來更需要的不是軍事才能,而是政治才能。而這正是性格、作風和自己不同的孫權所擅長的。因此,在臨終前,孫策把孫權叫來,把印綬給他戴上,並說:“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孫策首先想到的是能保住江東,後來歷史證明在孫權死之前確實不負所望保住了江東。
第三,孫策害怕外戚當政。歷史上一旦兒子小,往往母親的勢力過大。這樣有可能重蹈東漢後期的覆轍。而且外戚當政這是漢朝通病。孫策是個有本事的人,對當時的情況洞若觀火,他不想讓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付之一炬。
最後一點,孫權有抱負,有謀略,有野心,志向遠大,如不傳位與孫權,必定會引起蕭薔之禍。而且孫堅其他幾個兒子根本幹不過孫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