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和光同塵SYZMD
-
2 # 解夢畫卷
我來講講我跟隨白先勇先生在北大做崑曲傳承計劃的經歷。
北大崑曲傳承計劃是2009年開始,本著讓崑曲這個傳統文化走進校園的初心,白先勇先生當時和北大葉朗教授定了幾個方向,1、在北大開設經典崑曲傳承通選課,所謂本科通選課,就是本科生可自行選擇的通識課程,這門課容量大約是200人,因為請了大量的大師參與教學,每次都爆滿,白先勇先生也會帶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員團隊現場帶妝演出片段。不能選課的研究生和其他院校的學生也會來聽,每次教室都要中午就去佔位,到課前就已經擠的進不去了,這門課也被稱為“北大史上最火爆公選課”;
2、在北大開啟校園版《牡丹亭》專案,由蘇崑青春版《牡丹亭》原班人馬對學生團隊進行指導,最後攢成一臺由學生帶來的牡丹亭;
3、開設崑曲工作坊,講授崑曲表演、化妝、音樂等基礎知識;
4、在校園中進行崑曲展演,而且難得的是,這些崑曲演出對選課學生是免費的,對購票學生也全是低價票。
北京大學從2005年3月開始推動崑曲藝術進校園,青春版《牡丹亭》、《玉簪記》、《桃花扇》等經典劇目先後多次進北大演出,2009年,傳承計劃正式啟動,首屆北京大學崑曲文化周(三場青春版《牡丹亭》北大公演、兩場新版《玉簪記》公演,四場崑曲新美學講座、經典崑曲摺子戲專場(北大、北師大各一場)、校園版《牡丹亭》北大及上海公演等。2005年——2018年,青春版《牡丹亭》四進北大,受到了北大師生的熱烈歡迎。每場演出都始終被雷鳴般的掌聲和喝彩聲所貫穿,每天謝幕時,觀眾都會對演員的精彩表演久久擊賞和讚歎,這樣的景象,是以往校園活動中所罕見的,並帶動了周邊高校聯動,獲得了巨大的成功。2011-2018年,為了將更多崑曲精彩劇目帶進校園,讓高校學子對崑曲有更多的認識,北京大學崑曲傳承計劃邀請江蘇省蘇州崑劇院為北京高校學子帶來了經典崑曲摺子戲演出。
5、未來目標還有培養崑曲導演等。
非常可惜,這個專案經歷了兩個五年計劃也就是十年,就因為經費問題停止了。但在這十年裡面,很多大學生、高中生都透過這個專案認識並喜愛上了崑曲,算是真正的傳統文化走進了校園。
回覆列表
一個沒有文化傳承的民族是沒有根的,就像美國建國才三百年,沒有可以驕傲的文化值得溯源。在歷史長河裡,我們炎黃子孫文化源遠流長,五千年的文化傳承,像燦爛瑰寶,鑲嵌在中華大地,是我們這個東方大國的自豪和驕傲!我們要薪火不斷,代代相傳。教育和傳承要從孩子做起,教課書就是最好一種教育傳承的方法,傳統文化《弟子規》學校都在普及,學生們規範禮儀,都和統文化的教誨息息相關。只有這樣潛移默化影響和推廣,我們的傳統文化才能夠一代接著一代傳承下去並不斷的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