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百曉生
-
2 # 百諧01
原來在兒時的記憶中很多事物不經意間就離你我而去。等恍然發現已過去了很多年!像現在我們城市的不斷髮展,高樓大廈林裡、水泥路柏油路、等現代化的建築裝置都影響了很多動植物的生存。使這些本來該在自然環境下生活的它們。適應現代化的東西。肯定會不適應的它們漸漸離我們遠去!讓我們懷念一下小時的小夥伴們名字吧!燕子,青蛙,蜻蜓,泥鰍,知了,蛐蛐,麻雀等!!其他歡迎大家在補充!
的確,小時候幾乎村裡家家戶戶都會有一兩個燕子窩,而那會兒每到夏天時很容易看到燕子飛進飛出的情況,然而隨著歲月流逝,農村社會經濟逐漸發生改變,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燕子等農村常見動物、昆蟲的生存狀態,例如現在農村人們視野中看到燕子、青蛙、黃鼬和蛇等生物的機會沒有以前多了,而至於原因,我感覺具體表現為:
一、農業生產方式改變。雖然現在的農田產量越來越高,但相比傳統農業方式要對土壤和所處環境有明顯破壞力,例如因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使得農田生存的昆蟲數量大幅減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燕子等捕食者的食物鏈。
二、農村房屋建設格局越來越不符合燕子居住。隨著這幾年人們生活條件改善,對於新建宅院也有了更高要求,例如現在農戶蓋房越來越漂亮,宅院環境越來越少乾淨衛生,併為了避免蚊蠅等昆蟲進入室內,一般會在門窗上安裝紗窗,或者是直接噴藥防治蚊蠅,使得燕子可以就近獲取食物面臨短缺。另外,有些農戶擔心燕子等搭窩會弄髒家裡衛生,於是也會透過各種方式阻止,因而燕子逐漸遠離村落區域。事實上,有時走在村外你會發現電線上一排排的燕子,數量並不少,記得我們鄰村村頭地邊上有一個養雞場,或許因為那裡蚊蠅較多,平時路過總會看到附近電線上落滿一排排的燕子。
三、農村“人走茶涼”,閒置破舊房屋越來越多。一般來說,燕子對於生活環境還是有一定要求,並非胡亂入住,如果農戶家裡進城生活或長期外出打工,可能會令房子長期無人打理而環境變得比較差,也沒有生機活力,可能會被燕子認為此處環境比較差而被捨棄掉!事實上,現如今不僅是農村生物數量越來越少了,就連村裡農戶規模也不斷縮小,很多村裡大多隻為中老年人而已,因此,既然人們可以轉移生活環境,那麼燕子也是有可能的,例如去鎮上或縣城時,會發現一些門店廣告牌下會有燕子窩,說明這裡更適合它們生存居住,估計部分燕子也搬到“城裡居住”了!
總得來說,隨著農村人的生活工作方式發生改變,很多動物也會隨之適應新環境而改變生存能力,畢竟適者生存,如果平時見到燕子等動物越來越少,一方面說明其數量變化,另一方面也說明當前村落髮展已經令它們無法生存繁衍而遠離了人類活動區域,因而看到機會越來越少!(以上為個人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