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笑的嘿嘿嘿酷
-
2 # 爵士好刀
哈哈,腦洞夠大的!估計您得意思是如果有一百個和諸葛亮能力一樣的人歸諸葛亮統一指揮。結局很難說,但是得用演義中的諸葛亮的能力,因為演義中的諸葛亮和妖怪差不多。這樣的話,一百個這樣的傢伙分配一下,有回去搞內政的,發展後勤,有回去守南方的,有回去守荊州的,有壓糧運草的,有搞外交的,有負責協助劉禪把家裡那些混蛋搞定的,有徵兵的有練兵的,有搞軍工的,那天下大勢還真有可能轉變,大家認為呢?
-
3 # 吉祥流年
愚以為,有一千個諸葛亮北伐也不可能成功。
就像現在的集團公司,有一個八面玲瓏的領導就夠了,真要是一百個一千個,爭權奪利、拉幫結派,非亂套不可。
蜀國要想北伐成功,主要還是看他的綜合國力,不是看領導人多麼的牛叉。有一句話叫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如果,蜀國綜合實力碾壓曹魏和東吳,一個諸葛亮就足以北伐成功。
當然,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是不能忽略的,但是你再會排兵佈陣。你手下兵弱將少,又怎麼能最終取勝呢。
包裝再硬的雞蛋
也碰不過石頭吧!
-
4 # 高車道運
請問一下,是誰給諸葛丞相一百個諸葛亮?誰有那麼大的能耐?如果是老天爺話給丞相一百個孔明,結果自然就是能成功了,老天爺都幫你,你會輸嗎,你咋會輸,只會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時來運轉皆同力,天地齊心神洲合,漢家江山千秋傳,中華一統古今長。
-
5 # 婉婉林
不但不會成功,還會加速蜀國的滅亡,大夥想想和諸葛亮的才能在伯仲之間的龐統、周瑜是什麼下場?諸葛亮不可能容忍其他100個同時存在的,其它的諸葛亮也必是如此想法,於是各自施展計謀欲置其他諸葛亮於死地,最終的結果是蜀國再無諸葛亮,魏國則乘機發兵一舉蕩平蜀國。
-
6 # 青青蘋果
三個臭皮匠勝於諸葛亮,給他一百個諸葛亮,也就等於說給諸葛亮三百個臭皮匠,北伐能成功否?
這樣一轉換,問題是不是就簡單多了,答案也是顯而易見吧,當然還是失敗當然這是開玩笑。
要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從六次北伐失利的原因來看看:
1.內憂
其實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已經佔據了很大的優勢,因為第一次士氣足,而且是攻其不備,曹魏上下根本沒有準備。
正當諸葛亮準備一舉拿下長安,直指東都洛陽。但主管糧草的李嚴不願看到諸葛亮做大,斷了他的供給,導致第一次,也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一次北伐,就這麼偃旗息鼓了。
2.事必躬親
諸葛亮可以說是累死的。司馬懿聽說諸葛亮事無鉅細,凡是必親自過問,斷言,諸葛亮命不久矣。
事必躬親,說明諸葛亮不信任別人,同時也說明諸葛亮不會看人,不會用人,所以沒有得力手下,只能自己上陣。諸葛亮選的馬謖丟街亭,傳人姜維也沒能北伐成功。
3.外患
諸葛亮為啥一隻要北伐,不能休養生息嗎?
不能,因為蜀國比起魏國,無論土地還是人口都遠不如。如果再等十年,魏國只會更加強大,也許不等諸葛亮北伐,鄧艾就殺過來了。
4.司馬懿
從歷次北伐來看,無論是曹休還是曹真,都不是諸葛亮的對手。尤其是聯合孟達那次,如果不是司馬懿星夜發兵滅了孟達,諸葛亮說不得就得手了。
司馬懿與諸葛亮對壘,堅持使用堅壁清野的策略,就是看準了諸葛亮急於決戰。既然已經看穿了對手,那司馬懿就立於不敗之地了。
司馬懿就是諸葛亮一生之敵
可見,諸葛亮北伐失敗基本上是註定的。他欠缺的東西太多了,遠不是多幾個諸葛亮,甚至張飛關羽再生也不行。從荊州丟了那一刻起,蜀國就已經失去了逐鹿中原的機會。
六出祁山,無功而返。
嗚呼哀哉
-
7 # 大鯨
看到這個問題我只想套個娃
給諸葛亮一百個諸葛亮,但是沒有明指這個諸葛亮是給他的諸葛亮複製人還是諸葛亮本體,所以:
一個諸葛亮要配一百個諸葛亮,但是這配的一百個諸葛亮每人也都要配一百個諸葛亮,配給這一百個諸葛亮的諸葛亮們也必須每人配一百個諸葛亮,
以此類推,我想,甭說北伐,宇宙你都能拿下來,畢竟你有近乎無限的諸葛亮。
如果不考慮每一個諸葛亮的衣食住行的話,那寧肯定比尤里還厲害。
-
8 # 真正鱷魚不哭
有一定可能性。
當然,前提是這些“諸葛亮”能夠絕對服從本體指揮,而不去七想八想出么蛾子。
蜀漢很缺人才的。如果有那麼多能和本體想一塊,又堅決服從命令的分身,可以放八十個留守,幾乎每郡乃至一些重點縣都能有一個諸葛亮,絕對行政效率極高。你要知道,古典時期低效的官僚系統會無端消耗巨量資源(這還是不考慮貪腐問題),效率提高了就能省出很多資源用於前線攻伐。
而且前線也很缺人啊,要不是沒有合適人選可用,能把初哥馬謖推倒前鋒線嗎?
街亭一戰蜀漢軍不是沒有勝機,但是馬參軍犯了很多錯誤:
1、過分謹慎,臨機處置不堅決
馬謖考慮到地形不利,不願意強攻張郃搶佔的山口沒有問題,但他不該只顧下寨駐防,放棄了進一步威力搜尋。正確做法應該是:發現魏軍哨探後,一面立足防守,一面選派輕銳加入前哨戰,堅決將敵軍斥候懟回去。即使不能探察敵軍細節,也要強力遮斷對方搜尋幕,強化戰場迷霧。張郃是強行軍趕到隴山的,孫子云:“百里而爭利……勁者先,疲者後,其法十一而至”,麾下五萬步騎最多萬餘人能夠堅持不掉隊,疲憊不堪之餘,對馬謖部談不上什麼優勢,正常情況下是不敢脫離山口出擊的。
2、既不知己又不知彼
馬謖對魏軍鐵騎戰鬥力沒有準確認識。臨戰時沒有把最堅強的部隊放在一線,於是前軍被張郃精騎輕易沖垮,不得不過早撤退上山,全軍陷入完全被動。馬謖不是沒人可用。將軍王平系曹魏降將,堅忍善守——該部在全軍潰敗時還能保持建制收容潰兵,可見戰鬥力相當不錯。
3、貴族作派,不能與士卒同甘共苦
事實上馬謖軍出現缺水情況後堅持時間很短,還沒到真正飢渴難耐的時候就崩潰了,可見軍心已亂上下解體。而就在那個時候,蜀軍主力已經近在咫尺(“袁子曰:亮之在街亭也,前軍大破,亮屯去數里”)。如果馬謖能多堅持半天,蜀軍就可能前後夾擊打敗魏軍,甚至奪回隴山隘口封閉戰場,最終完成隴右攻略;即使張郃警覺,及時撤出戰鬥,馬謖自然得救,蜀軍不過是打一場損失較大的“浪戰”而已,算不得嚴重失敗。
如果諸葛亮自己親臨指揮,基本不可能出現這些錯誤。也就有可能截斷隴山席捲隴右。這樣下來勝負未可知也。
-
9 # 淨月暖陽
給諸葛亮一百個諸葛亮,北伐能否成功?
這算什麼問題?比腦洞誰的大嗎?比誰的骨格清奇嗎?比誰語不驚人死不休嗎?
我們先把人分成體力和智力兩部分,先說體力。
諸葛亮是個文官,不說手無縛雞之力吧,可要和關羽、張飛這樣的萬人敵沒辦法比吧?就不拿三國演義中被神化了的五虎上將的單挑實力說事,就正史中關羽刺顏良於萬馬軍中,諸葛亮也難忘其項背吧?多出來這一百個諸葛亮,肯定不是能多出100個勇猛無敵的臨陣大將,實話實說可能還頂不上100個訓練有素,年輕力壯計程車兵,要這100個諸葛亮來幹嘛?唯一好處是諸葛亮飯量小,能省一點北伐常缺的糧食?可能腦洞也就只能開到這兒了。
再看智力。諸葛亮是以“智聖”聞名,如果101個諸葛亮,智力思維都是一樣的,那在戰略、戰術、行政方法上都是一個模式,那麼一個和一百個的區別又在哪兒呢?如果每個諸葛亮都有相同的智力,卻有不同的主張,那可熱鬧了,莫說北伐,天天在成都吵架都來不及,這個說公有理,那個說婆有理,永遠不會有個結論,還北什麼伐?連節約糧食這一個優點也沒了,坐而論道,純粹是在浪費糧食。能人過多不是好事,只會增加內耗,這是無數事例證明了的,現在是個常識問題。三國時袁紹就是前車之鑑。
當然,還有種用法,既然有這麼多諸葛亮,就把他們分派到各縣,各個部隊的各個崗位上,不是就發揮能力了嗎?這恰恰是用到了諸葛亮的最短板。
三國演義中,司馬懿說過諸葛亮,三軍棍以上的事,諸葛亮就親自過問,就不是個好主帥,不僅把自己活活累死,而且這就不是主帥該乾的活。多出那麼多諸葛亮來,是不是累死幾個也不要緊?其實正史研究諸葛亮,事必親躬,管得過多,使蜀國在諸葛亮死後再無什麼優秀人才出現,就是諸葛亮的大錯!一個都壓制了人才湧現,那100個,還有沒有人在蜀漢政權效力?是不是都會如張松一般,帶著蜀漢的政治、經濟、軍事情報,去投靠魏、吳了?朝中只是100個諸葛亮,真能幹過天下英才?答案一定是否定的,魏國先曹真後司馬懿,兩人領魏雍涼軍力,就擋住諸葛亮北伐步伐了嘛!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也就郝昭一人一城一千兵,不是也讓武侯無功而返?
蜀之北伐,在於不順天時,不通地理,不符人和才失敗,不是諸葛亮一人或101個諸葛亮就可逆天的!甚至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諸葛亮身上,更多諸葛亮只會讓錯誤更多,錯上加錯!
也許還有不服的會說,多出一個諸葛亮,親自領兵去守街亭。當道紮寨,就能敗張郃,不犯馬謖的錯誤,那北伐第一次就可成功啦!
只能說執此觀點者,是受演義的荼毒太深,根本不瞭解街亭之敗是怎麼回事,在此不再多解讀,去查本人對街亭的專項解讀文章吧!
回覆列表
啥叫搬救兵?五虎若真能力敵萬人,讓五虎將救場就行了,何必勞命傷財搬救兵。 所以說一百個諸葛亮不重要,國力兵力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