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令孤
-
2 # 靜看風雲
生理本性不能改變,比如心跳、呼吸;性格本性也有其生理因素,難以改變;道德品性是與成長環境互動形成的,成年以後也不易變化。不過對於大多數人,其行為受道德環境約束;但是每個社會都有異常分子,在一定條件下就會實施犯罪。
-
3 # 許強54134406
人性本善的本質本來就是具足且恆常不變的,這就是眾生的佛性!但因一念的無名而生三細即墮落凡夫位。而凡夫位人的本性已經是染汙的穢濁之身心,不透過持戒清淨正法的修行是絕對不會找到佛性的源頭的,這也是佛教作為長劫黑暗中的明燈所起的指月之手的作用!南無阿彌陀佛
-
4 # 歷史是非誰之過
人的本性本質應該是趨利避害,而對於善惡之間舉動的界定是靠本能與認知來進行選擇的。這也是許多窮兇極惡的人,私下裡卻是鄰居口中的老好人的原因。本能是先天存在的,我們每個人都無法改變的。但是認知是通過後天的形成的,我們透過教育、法律等方式告訴他人什麼是惡,什麼是善。
所以人的本性是不會變的,但是可以通過後天的教化來約束自己的行為舉止。
一個人的後天修養,能改變性格,但改變不了作為人的本性。
人的本性,指的是作為人類普遍所具有的心理屬性。因為人是動物的一種,不過是比其他動物高階一些罷了,所以人性中也有動物性的那一部分。
比如慾望的衝動、趨利避害的選擇、對愛的渴望等,都屬於無條件反射式的天性,是人天生所具備的,不會因為後天有多大改變。
這也就是為什麼,人類歷史已經發展了數千年,社會制度和科學技術已經完全改變了生活的面貌,但是作為人,有些東西始終和幾千年前一模一樣。
比如我們看清朝電視劇中的宮廷人事鬥爭,和之前的秦朝相比,有什麼變化嗎?沒有。劇情是雷同的,只不過是人的服裝、屋子的佈置、鬥爭的方式不同而已。
大家所追逐的依然是那個核心的東西——權力。有了權力,就有了掌握別人生死的快感,這就是人性的東西。它是黑暗的,但也是維持社會存在的必然。
所以,之前姜文導演在上《圓桌派》的節目時,說了這麼一番話:
“人類這麼多年的進步沒多大,你可以說人類掌握的技術在進步,人類自己,還因為那三頓飯能不能長肉在著急。”
既然人類的本性都不可能改變,何況某個人呢?我們只能通過後天的教育和努力,讓自己變得正義善良勤奮,但是真遇到危險的境地,誰敢保證自己就是偉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