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谷電影1

    原文:(出自鄒弢的《三借廬筆談》)  蒲留仙先生《聊齋志異》,用筆精簡,寓意處全無跡相,蓋脫胎於諸子,非僅抗手於左史、龍門[注]也。相傳先生居鄉里,落拓無偶,性尤怪僻,為村中童子師,食貧自給,不求於人。作此書時,每臨晨攜一大磁罌,中貯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陳蘆襯,坐於上,煙茗置身畔。見行道者過,必強執與語,搜奇說異,隨人所知;渴則飲以茗,或奉以煙,必令暢談乃已。偶聞一事,歸而粉飾之。如是二十餘寒暑,此書方告蕆(chăn),故筆法超絕。王阮亭聞其名,特訪之,避不見,三訪皆然。先生嘗曰:“此人雖風雅,終有貴家氣,田夫不慣作緣也。”其高致如此。(既而漁洋欲以三千金售其稿代刋之執不可又託人數請先生鑑其誠令急足持稿往阮亭一夜讀竟略加數評使者仍持歸時人服先生之高品為落落難合雲)  釋文:  蒲松齡(字留仙)先生的《聊齋志異》,用筆精簡,有寓意的地方並沒有留下痕跡(指不點明寓指的事物),大多脫胎於諸子百家的文章手法,不僅僅只是可以與左丘明、司馬遷抗衡的。相傳,蒲松齡先生住在鄉下,景遇落魄沒有伴偶,性格特別怪僻,當村中孩子的私塾先生,家中貧窮,自食其力,從不向別人求助。創作這本書時,每到清晨就拿一個大磁罌,裡面泡著濃茶,而且還預備一包菸草,放到行人大道旁,地上墊著蘆蓆,(先生)坐在上面,煙和茶放在身邊。見行人經過,一定強留他們和自己談話,蒐集奇說異聞,讓對方知道什麼就談什麼;渴了就給行人喝茶,或者奉上煙,一定讓對方暢談才可以。每聽說一件有趣的事,回到家裡就加工潤色。就這樣經過二十多個嚴寒酷暑,這本書才完成。所以他的筆法非常絕妙。王阮亭聞名特意前來拜訪,卻避而不見,三次來訪都是如此。先生曾經說,“這個人雖然有文采,終究還是有富貴人的味道,農村人不好與他結緣。”可見他崇高的人品和情趣是什麼樣的。(接著,漁洋想買斷他的書稿代他印成書籍,他堅決不同意。又託幾個人幾次請蒲松齡先生,感激他的誠懇,於是讓使者趕快步行去給他送稿件。阮亭一晚上就把稿件讀完又略微加以批註,使者仍將批註完的稿件帶回。當時的人們都佩服先生的高雅品格,認為他特別突出,與世俗難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代名人他是怎麼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的?像諸葛亮,劉伯溫,墨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