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騎牛者之心
-
2 # 六月的幸福生活
當然有呀~
我覺得過年重點是團圓嘛~
現在大家都在不同的城市生活工作,大家的休假時間都不同,只有到了過年這個節日,大家的假期都會比較統一,這樣大家都會從四海八方趕回家,聚在一起,熱熱鬧鬧的,多好呀!
所以,形式怎樣變都好,只要團圓不變就行!
-
3 # 使用者歲月如歌
中國傳統節日中的“孝”文化
有一首詩:當你老了,睡思昏沉,在爐火旁打盹……
有一首歌:常回家看看,幫父母洗洗足,刷刷碗……
有一種民俗,家家戶戶在堂屋安“香火”,供上“天地君親師”牌位;
有一種民間祭祀,叫“祠堂祭祖”(或‘’認祖歸宗‘’),雖天南海北,千山萬水,仍歸心似箭,萬里奔赴,盛況空前;
有一種“鬼節”,每年七月半,給死去的親人和孤魂野鬼燒錢紙,潑水飯;
有一個全國性假日——清明節,專為祖墳“掛青”(白紙剪做)、燒錢紙掃墓;
有一種叫做“感恩”的教育,從幼兒園到大學,成為終身不忘的品德教育。
在金錢、物慾、貧富比較現實的今天,也許有的人忘記了“感恩”,覺得這些風俗習慣,陳舊、過時、繁瑣了。寧願出去旅遊觀光,也不願回家磕頭、行禮,聽老人嘮叨。
但是,你別忘了,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幾千年來,歷朝歷代傳承的儒、道、墨、法和諸子百家學說,核心都離不開“忠孝節義”、“禮儀廉恥”的“孝”文化。
換作今天的現代語言,就叫作“良知‘’、“感恩”、“不忘初心”、“立德樹人”和“百善孝為先”。
中華民族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為傳承了同族同根,“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富貴不婬、貧賤不移‘’的“孝”文化。
少年強則中國強。很多人能同甘苦而不能共富貴,根本原因就是隻注重追求物質而忘了精神。而中國的老人,最不缺少的就是對子孫的愛。頭可以不磕,禮可以不行,長輩也可以不叫,但“紅包”、”壓歲‘’錢一分也不能少。
過年過節,正是教後輩行孝立德做人的好機會。愛而不溺,富不忘本,貧不失教,尊老愛幼,扶貧濟困,是家教的原則。秉承家教,就是最大的“孝”。俗話說得好,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天道酬勤,人道酬善,關心他人就是關心自已。你只有傳承了孝的文化,你才能收穫到愛的回報、孝的幸福!
回覆列表
禮節流失了!但願我們的禮貌不要流失!年味淡了!但願我們的人情味不要淡!年是我們人生歷程一個節點,在這個節點上我們得總結一下,規劃一下,回憶一下,流浪在外的人累了回家歇歇,在家依門而望的人有個期盼!願我們的鄉愁還是那個記憶!願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