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桃默默
-
2 # 使用者蒙呆啦
此時此刻,你不要再在她面前提“讀書”二字,否則,會加重她的現在的病,玩手機來轉移她現在的心態也不是個辦法而且是個壞習慣,你仔細觀察她或者好好地問問她,除玩手機外還有什麼愛好,最好是體育,娛樂方面的,比如,跳舞、打球……。等她自我走出現在的困境再說。作為她的父母也不要為她的以後想得太遠,只好走一步看一步。
-
3 # 老Q痴語
為了什麼休學?一定有原因的,不能光憑孩子整天玩手機而下主觀定義,如果懷疑是抑鬱症需要去醫院確診。孩子還小,要積極尋求專業人士幫助,儘早幫助孩子迴歸常態生活,這是孩子目前需要家長去做的。
-
4 # juexing
建議看心理醫生。我兒子也遇到過這事,讓她放鬆放鬆,學習和孩子健康比起來健康重要,休學一二年也沒事。要知道孩子的病因。不是讀書的料幹萬別勉強。條條大道通羅馬,家長的心態要好。
-
5 # 瀋陽屈豐富
都不是 既不是青春叛逆期也不是憂鬱症 是教育出問題了 問題不在孩子身上 養不教父之過 你只是把這個孩子養這麼大 你沒教育好 沒有辦法了 正常孩子教育都在三歲之十歲之間 養成啥習慣基本上就一輩子了 應該教育的時候 你沒教育好 已經沒有辦法了 你是這個孩子得罪人呀 給國家也帶來麻煩了 唉 悲哀呀 當初幹嘛生下她呢 坑了孩子 害了自己
-
6 # 高友德
17歲的女孩 ,休學在家玩遊戲,不是好現象。該管還得管,嚴管。送她去技工學校讀書,學一點手藝,今後經濟上可以獨立。你總不能養她一輩子。
-
7 # 深冬雪潤
女兒的教育和男孩不一樣,尤其母親更加要注意。
一,給予女兒的愛是全方位的,尤其言語上,不要吝惜語言,每天對女兒說甜言蜜語,女兒聽多少都不要厭倦。
語言上的甜蜜,給予女兒的安全感最大。
二,在早期的女兒教育上,要有技能教育,情商教育,家庭儀式教育,女孩子這樣的教育必不可少,長大了,青春期過度非常好,特別懂事愛學習,也特別體會愛父母。
三,在幼女期,少兒期,也是女孩子的關鍵期,帶女兒去旅遊,體會親情,體驗父母家庭之樂。
反之,你這些都沒做到,女兒叛逆就不要抱怨了。
-
8 # 拂塵記
要好好去了解孩子,從深層次找尋孩子休學的原因,很多孩子問題,歸根結底都是父母的問題,雖然這話不中聽,但是事實的確如此。
你給出的資訊太籠統,不能給出有針對性的答案,如果想要救孩子,那就積極想辦法,去看醫生或者心理醫生,任何事情都有至少三個解決辦法,就看你想不想做?
-
9 # 芝麻辰小七
作為家長很理解題主,尤其我家也是個閨女,說老實話,樣女兒總是會更操心一些。
但是,題主既然有感覺孩子是憂鬱症的擔心,那就趕緊去醫院檢查一下吧。畢竟專業的問題需要專業的人去解決。而且只有看完醫生才可以更好的解決孩子休學的問題。
如果真病了,那就聽醫生的話,藥物心理兩方面入手,爭取孩子早日康復。
如果和抑鬱症沒關係,那就從孩子心理、親子關係和家庭關係等方面去找問題,然後再解決問題。因為玩手機上癮到休學,如果沒有病態的原因,那很大程度上是孩子缺少安全感或者幸福感,所以要在虛擬世界找回這種可以讓她依賴的情感歸屬。
-
10 # cutie風輕輕
家長得努力找到他為什麼一直沉迷於遊戲!是因為逃避學習生活的問題?還是因為對遊戲的熱愛?還是性格的問題?找到了才可以對症下藥。
-
11 # 揚名設計
女兒17歲,正值青春期的年齡,休學在家,整天玩手機打遊戲”毫無疑問是女兒的學業或者心理出現了問題。這個年齡段面臨著高考的壓力,身體和心理的巨大變化。
想要知道孩子是哪方面出現問題,我們就要看看具體的青春期、叛逆期有哪些特徵?青少年憂鬱症有哪些特徵?針對孩子表現出來的行為,父母要找出問題的根源,多陪伴孩子,幫助孩子化解困惑,讓孩子能夠順利地度過這段時間。
一青春期、叛逆期特徵及表現
青春期是以身體的發育成熟及第二特徵發育為標誌,普遍年齡範圍從14歲~18歲,男孩與女孩的年齡範圍略有不同。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大多數都有叛逆的表象。
叛逆心理是指人們為了維護自尊,而對對方的要求採取相反的態度和言行的心理狀態。
>心理特徵:
青春期孩子越來越有自己對事情的主見,漸漸地就會在自己的生活和學習上不願意受父母過多的照顧或干預,對待事情是非曲直的判斷也不願意聽取父母的意見,並有強烈的表達自己觀點的願望,甚至於對一些傳統、權威的結論提出異議。由於經驗的欠缺,會經常碰壁,又不得不從父母那得到幫助,再加上經濟不能獨立,父母的權威作用又不得不讓孩子去依賴父母。
02成人心理與青少年心理的衝突
青春期的孩子不管從外表還是生理都達到了成人的標準,這就形成了孩子感覺已經成人、成熟的心理特徵。這種心理會使孩子在言語、行為、社交、思維認識上表現出成人的樣式。在心理上渴望得到認同感和尊重感,期望別人把他看做大人。但是由於社會經驗和生活經驗的不足和知識的侷限性,卻往往在言行上比較盲目、衝動,“做傻事”,帶有明顯的小孩子氣,比較幼稚。
03渴望被理解與害怕別人瞭解的矛盾
青春期的心理需求讓孩子渴望公平地與同齡人、異性、父母交流,但是每個人想法不一、或者性格使然,使他們沒有得到可以向別人釋放內心的機會,有的孩子只能把心事寫在日記本里,但是又會出於自尊感,就會形成既想被別人瞭解又害怕被別人瞭解的矛盾心理。
二青少年憂鬱症的心理特徵與表現
>行為特徵:心境低落、思維遲緩、意志活動減退、孤僻不主動社交、甚至有悲觀厭世、自殺等行為。
>心理特徵:
01學業壓力
面對中高考等升學的壓力,許多學生會感到窒息,從早到晚都沒有休息的時間,再加上家長、老師的殷切期盼,長期以往就會讓有些學生身心疲憊,壓力不得以釋放,就會產生一定的心理問題。從不時傳出的臨考生跳樓事件,我們可以看出考學壓力越來越大的今天,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不再是校園裡的個別現象。
02校園的人際關係壓力
孩子與同學、老師之間的關係也是產生心理問題的重要因素。有人的地方就有社交,學生也不例外,住校生之間會因為舍友之間的生活瑣事產生被排擠的現象,學生會因為感覺老師對自己的忽略而產生厭煩老師上課的現象,等等這些都會影響孩子的學業,有些比較極端的事情也會讓孩子產生厭學甚至退學的想法。
03家庭環境壓抑
青春期的心理特徵下,當家長沒有給孩子公平交流的機會,孩子的想法處處得到壓制,孩子的情緒就沒有機會得到抒發。在這樣長期壓抑的環境下,孩子會出現說話越來越少、常常把自己關在臥室越來越封閉的現象。抑鬱症就是情緒病,情緒長期處於壓抑的狀態,得不到釋放就會久病成疾。
針對這個孩子的情況,任何人也不能妄下判斷,錯誤的引導會造成更壞的結果。作為這名女孩的父母首先要承認對自己孩子教育上的失敗,平時沒有做好對女兒心理的瞭解和監督,任何問題的積累也不是一天就會變成現在這樣。
每個學生出現的問題肯定在學校和家庭兩方面。如果是在學校的原因,要與孩子班主任多瞭解情況,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和現在的學習成績,以及和別的同學的關係、狀況,有條件的話可以和孩子在學校裡面的好朋友瞭解更多孩子的資訊。
學業壓力:多鼓勵、少施壓。針對現在孩子的狀況,父母要多肯定孩子的努力,減少給孩子提高要求的表達。其實正常的孩子都有提高學習成績的願望,反而有些父母時不時的“嘮叨”才會讓孩子有厭學的想法。
校園的社交問題:家長主動與班主任尋求有效的辦法,如果是因為與同學的交往問題而產生的休學原因,老師也會非常重視並積極配合家長,比如調座位、換宿舍等,或者積極有效的心理疏導都能讓孩子有所轉變。
家庭環境壓力:給孩子多一些話語權,尋找機會和孩子平等地交流,多肯定,多建議,少打擊,建立孩子的自信。面對孩子出現問題的時候,指責要雷聲大、雨點小,給孩子自己反思錯誤的機會,一味地職責對於正是青春期的孩子只能起到激化和叛逆的負面效果。
五 結束語
孩子現在的狀態表現出一系列叛逆期的特徵,不敢斷言是不是抑鬱症,但是如果孩子沒有正常的學校生活,始終沉迷於手機與網路的話,長此以往孩子得心理疾病還是很有可能的。
-
12 # 羅紅黴素和夏冰雹
要正確認識你的女兒。
第一是正確認識你女兒是不是得病,我建議是找心理醫生進行診斷,心理疾病並不是說家長認為是什麼就是什麼,也不是網名討論是什麼就是什麼,這很大程度是對於女兒的不尊重,病情更加需要問一問專業的醫生。
第二是正確認識你女兒的喜好,如果是喜歡打遊戲那麼她喜不喜歡程式設計呢?如果是你是否有時間和她一起學習?如果不是喜歡打遊戲僅僅因為外部壓力巨大她無法接受呢?每一個子女有事都會最先和父母訴說的,我相信很多時候她是和您訴說了很多次而您卻一直沒有迴應,很多父母都會以自身角度去找答案,但是也請您帶入一個17歲的無助小女孩的視角去找答案。如果有條件的情況下,很多時候也可以花一年休學的時間,帶著你的女兒去各地旅遊,讓你們互相瞭解,當然前提是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你在乎的女兒大於工作。
當然讀書肯定是一條出路,但是經歷過這麼多人和事,我可以告訴您如果您的女兒是診斷出來有心理問題,那麼這是一條長遠的治癒之路希望您能堅持,而如果不是我覺得休學一年,兩年甚至三年都為時未晚,對於女兒心理問題才是未來長久最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在僅限的時間讓大家互相瞭解,去做些親子活動才是比讀書更重要的事情。
-
13 # 雁過無痕2020
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雙相情感障礙、恐懼症以及精神分裂等所有所謂心理、精神疾病的真相與解決之道
心理和精神問題是當前非常嚴重的一個社會現象,尤其是在孩子中也越來越多,實在讓人痛心疾首。由於不明真相和解決之道,多少人沉浸在別人無法想象的內心痛苦和絕望當中,甚至想放棄生命。也造成無數家庭瀕臨崩潰。我作為一個從二十多年心理痛苦中走出來的人,發自內心地想幫到更多和曾經的我一樣痛苦的朋友。
首先,我想要告訴大家,選擇結束生命是一個極其錯誤的選擇。結束生命並不是痛苦的結束,而恰恰是另一個沒有盡頭的更加無數倍痛苦的開始。生命永遠不會結束,每一段生命都有它的意義。
其次,我想告訴大家,所有所謂心理和精神疾病,無論什麼型別,無論自認為多麼嚴重,無論身心症狀多麼複雜,都不過僅僅是一種外在表現而已,也就是說僅僅是症狀,是結果,但並無實質病變。這些所謂心理和精神疾病為什麼難治癒?是因為我們大多數當事人並沒有真正搞清楚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本質、真相和根源。如果找到了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根源,無論問題輕重,無論情況多麼複雜而又與眾不同,任何問題自然都會迎刃而解。所有心理和精神疾病本質上是一樣的,只是不同的人的情緒、軀體症狀表現不同而已。由於症狀可謂千奇百怪,人人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病名,但痊癒的過程和途徑是完全一樣的。
那麼,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根源是什麼呢?
心理和精神疾病首先表現為各種負面情緒,比如傲慢、刻薄、憤怒、仇恨、冷漠、痛悔、恐懼、焦慮、渴求、憂傷、無助、吝嗇、貪婪、發火、怨恨、絕望、報復、自責等。這些負面情緒本來是所有人都有的正常情緒,就像呼吸一樣。倘若能像正常人一樣,不去理會它,讓它們自然過去,也就不會產生所謂心理和精神疾病了。可是我們卻把它們當作一個問題去解決。本來就沒有問題,因非要解決它反而產生了問題,並惡性迴圈下去,越陷越深。這些情緒又怎麼可能解決掉呢?這本是人之常情啊。如果我們去關注它或解決它,只會產生更多的問題,這就是心理和精神疾病越解決越嚴重的原因,因為這是南轅北轍,方向反了,根本就不需要解決。只要我們不去關注它,解決它,隨著時間它就很快自然消失了。如果非要去解決的話,除非把生命解決掉才能沒有負面情緒。這也就是很多人越解決越嚴重,直至絕望,甚至最終選擇走向絕路的原因。
一般的人遇到負面情緒很快就放下了,但我們不行,非要解決它,哪怕魚死網破,結果越來越嚴重。殊不知,不去解決問題,轉而放下問題就解決了。根本沒有什麼需要解決的,根本沒有什麼心理和精神疾病。這些壓根就不需要管的問題在我們把它當成一個問題去解決的過程中產生了所謂的各種心理和精神疾病。
情緒和身體是相關的,負面情緒也會引起一些生理和軀體的變化,也就是所謂的各種檢測結果和軀體症狀。其實,這些變化只是負面情緒引起的生理變化,並無實質病變。如果負面情緒消失了,這些軀體症狀也會很快隨之消失。
當然,我說過,這些負面情緒和軀體症狀只是症狀而已,並非根源。要想療愈所謂心理和精神疾病,減少負面情緒發生,必須從根源入手。那麼,根源又是什麼呢?
根源在於我們的內心,在與錯誤的思維模式和思想觀念,在於我們非要執著於某一個東西。其實,任何人和事都具有兩面性,我們卻總是執著於某一面,執著於非要得到某一個人、物、結果或目標,如果是別的結果就接受不了。比如一些孩子,非要考到某一個成績,非要得到別人的評價和認可。得不到時會痛苦,得到了又怕失去,各種擔憂、害怕、恐懼。
有的人後悔過去,可後悔有什麼用呢?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了。
有的人特別怨恨別人過去對自己的傷害,可傷害已經造成,冤冤相報何時了?別人只是傷害我們一時,之後一直傷害我們的是自己,何苦自己與自己過不去呢?
有的人事因為自卑。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也都有自己的長處。如果世界上每個人都一樣,那這個世界還有什麼意思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並沒有好與壞。
有的人抱怨父母沒給自己帶來好的條件,可古今中外世界上出身卑微的偉人也比比皆是,我們必須學會接受現實。
有的人認為只要有錢了就會好了。但是,實際上有錢人抑鬱的多的是,沒錢人快樂的也多的很。快不快樂取決於自己。人的慾望時無窮的,如果思想觀念不變,即便有了錢,還有會其它更大的新問題等著我們。
有的人認為只要換個環境就會好了。也許,換個新環境會帶來暫時的緩解,但由於沒有內心觀念的改變,同樣還會遇到新的問題。
有的人是因為身體得了難治的病。其實身體上的疾病和心理疾病也是一樣的,就和發燒一樣,是人體的自我保護,提醒我們內心錯了,都只是症狀而已。如果我們改變了錯誤的內心,疾病也就完成了使命,離我們而去。包括傳染病,看似隨意,實際上沒有無緣無故的。
有的人把心理和精神疾病歸結於原生家庭。如果相信這個理論,那我們還能有什麼希望?那些一個家庭幾個孩子,個個性格不同,如何解釋?其實,是因為一個家庭的成員容易形成類似的錯誤的信念系統和思維模式。
有的人把心理和精神疾病歸結於遺傳,這更是荒唐。誰生下來就有心理和精神疾病?得病之前算什麼?這種理論害死人。其實這也是因為一個家庭的成員容易形成類似的錯誤的信念系統和思維模式。
總之,原因看似各種各樣,但都可歸結於執著於某有個東西,總事有東西放不下。所以,只要放下了,就什麼都好了。
有人說,我不知道我的原因,我是莫名奇妙得的。那怎麼可能?你仔細想想,你的的所有負面情緒一定是和某個東西在掛鉤,那就是我們的執著。我們腦子裡不停的想的東西就是我們的執著。
有的孩子很小就得了心理問題,這也是和執著有關,這個執著很可能與家長教育理念或孩子所處社會關係影響有關,通過耳濡目染,孩子很小就形成了了一些錯誤觀念,讓孩子有學習壓力,或讓孩子產生自卑、攀比等心理。其實有時家長都不瞭解自己孩子在想什麼。
任何痛苦背後一定都有一個執著或慾望,放下執著是解決任何問題的唯一之道。
由於錯誤的內心,帶來負面情緒,進而帶來各種身體變化。心是因,身是果,千萬不可本末倒置。
我們要改變內心,不要過於追求物質,不要瀏覽不良網站,不要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人生的意義是奉獻。奉獻才是快樂之道。
很多家長不但自己觀念錯誤,還把這些錯誤觀念強加給孩子,自己把孩子害了還怨天尤人,還埋怨孩子。
所有的慾望和負面情緒都是負面能量,都會不斷糾纏與放大,惡性迴圈,最終正向能量越來越少,最後甚至發展到以負面能量為榮,以正向能量為恥而毫不自知,這能不帶來痛苦嗎?這不就是現在社會的普遍現象嗎?為什麼大多數人活得很痛苦?這就是總根源。只是每個人的表現不一樣,有的人身體得病,有人心理得病,有人遭受挫折或災難等等。
一旦得了所謂心理疾病,我們就開始怨天尤人,就認為自己倒黴,就認為上天不公,都不認為是自己的原因,而把原因歸罪於遺傳、家庭、環境、貧窮、疾病等,逃避責任,讓心理和精神疾病來替自己承擔責任。不知錯改錯,又怎麼能好呢?當然,這不是故意的,是沒有認識到而已。我們在渾然不知中給自己戴上了心理和精神疾病的枷鎖,並在痛苦中越陷越深。
其實,上天是最公平的。每個人做的錯事,都必須要自己承擔。如果不願意承擔,就得一直揹著。我們很多人都選擇了逃避責任,但怎麼可能逃避得了呢?
有人去找心理諮詢師傾述。傾述本身又是在釋放負面能量,這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雖有暫時緩解,但最終還會招致更多痛苦。因為並沒有去改變內心,怎麼會有用呢?
言歸正傳,明白了這些所謂心理和精神問題的本質和真相,所有所謂心理和精神問題自然都會迎刃而解。因為實際上它本身並不存在,當然也就沒什麼要解決的。如果我們一開始有點人人都有的負面情緒不去管它,不要當成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問題非要去解決,就不會製造出很多真實的身心問題,更不會不斷惡性迴圈下去,直至身心無力而絕望。
如何解決呢,首先不要管看起看來無論怎樣嚴重和無法忍受、解決的一切身心痛苦症狀,找到它們背後的錯誤執著,努力把它放下就可以了,這樣所有身心痛苦都會消失,人將獲得重生,灰暗的天空重新陽關燦爛,人生充滿希望、幸福、快樂!
有人說,心理和精神疾病怎麼會不存在呢?我們內心煎熬的痛苦多麼真實,我們現實面臨的問題實實在在,我們就是睡不著覺,我們身上的症狀和疾病也是真實的,我的人生就是看不到任何希望等等不一而足,這些痛苦就是明明存在啊?說不存在不是自欺欺人嗎?
是的,對我們來說,一切都是那麼真實。我想說的是,這些所謂真實情況都只是結果而已,並非原因,也只是表面現象,並非本質。它們並非一成不變。我們要解決這些所有問題,都必須從根源上入手。大家無論通過心理諮詢還是藥物治療,都是在用現象解決現象,用問題解決問題。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不斷加重問題。
所有的心理和精神問題,無論什麼樣的負面情緒,都會表現為自己無法控制自己的頭腦思維,想個不停,吃不下,睡不著,身心疲憊,就想去想明白,結果越想越多,惡性迴圈,無法控制,直至崩潰。這是因為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能量會逐漸被耗盡,就越來越失去了對自己思維的控制能力,最後甚至連自己的生命都打算放棄,那是身心痛苦和外在障礙都是低能量狀態的幻象。在那種能量狀態下,就是一個芝麻都變作一座大山把自己壓垮。
這種情況下,唯有提升能量才能改變。這個能量,不光是吃飯和休息,更重要的是停止負面能量(負面思維)的侵蝕,不斷提升正向能量。就是要必須打破惡性迴圈,停止思考(我們是永遠想不完,也永遠想不出結果的),並轉向正向思維,積聚正向能量。有了正向能量,就有力量掌控自己的思維,掌控自己生命的一切。有了正向能量,過去那些困擾我們的問題也就由西瓜變成了芝麻。
那麼,如何停止頭腦思維呢?有人說我們就是控制不住想啊!其實,控制不了頭腦就是因為負能量(表現為所有負面情緒)太強大了,我們被負能量所控制了。由於不同人負能量所表現的負面情緒不一樣,軀體症狀更是千奇百怪,也就有了各種所謂心理和精神問題的病名,其實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只要抓住了本質,所有所謂心理和精神問題自然就不存在了,也根本就不需要去解決,因為沒有什麼需要解決的。無論我們是什麼情況,無論有多嚴重,無論現實問題多麼真實和難以解決,無論軀體上有任何嚴重,哪怕得了絕症,根源都只有一個,解決辦法也只有一個。找到了根源,人生中一切問題都是肥皂泡。
我們活在夢境裡,唯有醒來。誰能把夢境解決了?醒來就是,有啥好解決的?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必須要明白自己錯在哪了,要明白沒有誰在懲罰我們,都是自己的錯。宇宙是最公平的,如果我們錯了還能快樂,那才真是沒天理了。其實,都是我們自己的錯,不要怨天尤人,只能反省自己。什麼原生家庭理論、遺傳理論,根本不存在,都是害人的理論。自己的命運是自己做主,不要給自己找任何理由和藉口。不要以為是家庭環境原因、是別人欺負我們、是人際關係緊張、沒有錢、壓力大、身體疾病等等一切現實問題造成的。錯了,這些問題也都是現象,都是內心觀念錯誤的結果,和我們的心理和精神問題一樣都是同一根源的結果,都是表象,都有一個共同的錯誤的根。即便這些問題被解決,我們的心理和精神問題照樣存在,而且還會出現更大的問題來提醒我們。內心錯了,執著太多,太多的放不下,把我們的內心牢牢束縛住了。放下這下執著,解放內心。如果我們非把原因歸到所謂心理疾病或家庭、遺傳、環境等,那怎麼會有希望?
其實,每一個痛苦,都是來提醒我們錯了,讓我們趕快回頭。一旦回頭,痛苦就失去了存在價值。我們一天不回頭,痛苦就會如影隨形。在每一個痛苦的背後,都必有一個執著,或有一個慾望。唯有放下執著,放下慾望才能擺脫痛苦。
過去的已經過去,接納自己當前面對的一切,這是過去的果實,已經無法改變。未來也不存在,如果不非要執著得到一個好的結果或害怕失去什麼,就不會有擔憂和恐懼。我們快不快樂取決於自己,只要自己不願意,也沒有人能夠傷害到我們。我們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改變錯誤執著,從當下開始保持正向能量的心念、語言、和行為,不再傳播和釋負能量,包括家裡和網際網路上,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從家務做起,幫助他人,奉獻自己,放下自私自利,放下慾望,放下物慾執著。這些本來就是我們人生的真諦,是幸福的源泉。現在釋放負面能量,將來自然結的苦果,現在播下正向能量的種子,我們的未來自然就已經改變,幸福快樂就已經上路了。哪裡還會有什麼心理和精神問題?哪裡還有什麼人生問題需要解決?哪裡還有痛苦?哪裡還有不平?
有的人說,我放不下怎麼辦?其實,無論多麼艱難,沒有什麼是放不下的。想一想,當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什麼都帶不走的,不放下也得放下,有什麼可以放不下的呢?不放下就得繼續揹著,繼續痛苦,我們別無選擇,也沒有別人可以幫我們放下。放下的最好方法就是接納,接納別人和自己經歷的一切,接納未來一切可能的結果,無論好壞。我們何苦要這麼認真,何苦非要與自己過不去,非要不放過自己。在現實中比我們情況糟糕的人多的是,一般人沒有當回事,沒有拿起來,咱們不但拿了起來,還不願放下,讓我們痛苦不堪。只要放下了就沒有痛苦了。要說放不下,痛夠了自然就放下了,話糙理不糙。
朋友們,如果此時你已經絕望到了極點,痛苦到了極點,喊是沒有用的,也沒別人能幫到你,唯有自己咬著牙也要把頭轉過來,一旦上路,堅持就好了,千萬不要好了傷疤忘了痛,千萬不要再回頭了。只要堅持行動,放下任何執著,所有的負面情緒會很快消失,軀體症狀也會隨之不見。無論現在你多麼痛苦絕望,無論你覺得多麼真實,多麼牢不可破,多麼不可能改變,路有多絕,哪怕真真切切得了所謂絕症,但那都不是真的,在實相上都不存在,都是幻想。一旦醒來,Sunny無比燦爛,一切都是那麼美好。你要相信,天空再烏雲密佈,總有放晴的一天。世界上沒有永痕不變的東西,你的心情也一樣。正常人心情也是有好有壞,平常心對待就可以了。
還有,孩子有問題的父母,求您放過孩子,放下孩子,不要管的太多,別給孩子灌輸錯誤的觀念,會害孩子一輩子的。還孩子自由,別給孩子過多壓力。網際網路一代,少接觸電子遊戲等一切成癮東西和所有不良網站,也別再用精神藥物殘害孩子了!!!
最後總結,認為自己存在所謂心理和精神問題,並想辦法去解決它,是所有痛苦的真正原因和開始,隨著解決的過程,痛苦越來越大。這就是正常人與所謂心理疾病的人的根本區別,正常人沒有覺得出現負面情緒和小症狀問題,很快就過去的。而我們非要去解決,結果愈演愈烈。其實,不光心理問題,我們人生中的所有所謂現實問題佈置上都一樣如此,不解決是最好的解決,無為而無不為。由於大多數人活反了,所以很痛苦。
當然,我也知道,處於負面情緒中的朋友對於我說的這些話是難以理解的,但我希望大家靜下心來反覆閱讀,一定會所有啟發的。我們在負面情緒中時會有各種負面想法層出不窮,愈演愈烈,常人是無法想象的,這種痛苦和絕望不身臨其境也是無法想象的。但是,朋友,我告訴你們,所有這一切都只是幻想而已,千萬不要相信那些幻想,趕快回頭,向我指的方向走,否則一定會越陷越深。
其實,心理和精神疾病看似凶猛可怕,其實就是一個紙老虎,一旦我們認清了它的面目,它就什麼都不是。它的能量是我們在關注它、解決它的過程中給它的。只要我們不理它,它很快就灰飛煙滅。
無論大家有多絕望,無論大家覺得問題多麼嚴重和無法解決,無論大家覺得自己有多特殊。朋友,我告訴你,它就是個肥皂泡而已,千萬不要害怕。
只要我們下定決心,放下執著,轉向正向能量。這一念一起,我們就已經好了。萬事開頭難,咬著牙堅持一段時間,會越來越輕鬆的。一旦你慢慢體悟到了我說的話,你就醒了,並掌握了一把無比鋒利的利刃,無論再遇到什麼事都能輕鬆應對。要知道,無論如何,這是唯一能走出來的方向,只能堅持,別無選擇,而且走出來也並不需要很長的時間。
倘能做到我說的這些,沒有一個人走不出來。當然,只要自己邁開腿,別人也可以拉你,再加上前方幸福生活的希望和後面痛苦的鞭策,就一定會走出來。所以,朋友們,還可以關注下心向正覺幸福人生學院微信公眾號,更多精彩文章可以幫到你!
一句話總結:我們之所以痛苦,就是因為我們非要執著我們有什麼所謂的心理和精神疾病。它本身並不存在,但卻因我們的執著而真實存在。我們非要去解決一個並不存在的問題,結果越解決問題越多、越大,惡性迴圈,深陷其中而不自知,直至把自己逼入絕境。其實,只要我們放下對心理和精神疾病的執著,它就很快消失了,就這麼簡單。過去的難是因為南轅北轍。整個過程就如同夢中醒來,你會發現就是一場空,純粹是沒事找事。一旦醒來,你也就不會再睡去,徹底解決其問題!
也就是說,心理問題在於把一些不存在的正常的事情當成問題去解決,從而產生了問題,並越陷越深,無法自拔,並出現了各種身心痛苦,從而更加堅信自己心理和精神問題的存在。唯有跳出這個怪圈,才能根本擺脫痛苦。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只有跳出山外,才能看清真相。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一定要想辦法跳出來。在山裡哪怕覺得再真實都不是真的那樣。
有人不相信我說的這些,也有人認為很難。可以做一個小小實驗就明白了。當你胡思亂想事,找一些具體的力所能及的小事去做,比如家務把時間安排滿,不要停,堅持兩到三小時,自己感覺一下心情的變化。體會到了,每當痛苦來臨,咬著牙堅持下去,直至天空放晴。一旦你掌握了這個武器,以後就越來越輕鬆!
只要不要把所謂心理和精神問題這些正常情緒當成問題就好了,也就不會非要去解決了!千萬不要認為是外在環境、家庭、遺傳或別人等原因造成,這些僅僅是表面假象,一定要認識到本質上還是自己的負面能量連結而來。如果非要在外面找原因,只要不能認識到是自己內心錯誤,療愈就不可能發生。反過來,只要認識到了,願意知錯改錯,落實到行動中,療愈就在一念之間。只要我們願意接納承擔目前的一切遭遇,自己必須承擔結果,堅持不再胡思亂想,從現在就去讓自己忙起來!動起來!做事!做事!不停做事!用做事佔滿時間,使自己無暇胡思亂想。也許會忙會累,但很充實,充實的同時實現自身的價值,哪怕僅僅是做一些小事,心情很快會好起來,克服一次進步一次,最終就能體悟到心理和精神疾病並不存在,那時就徹底好了,以後遇到什麼情況都不怕了!
一旦拿回了情緒的主權,你就拿回了生命的主權,你將脫胎換骨,人生也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相當於重生了!
記住,所有造成我們負面情緒的外在環境只是誘因,我們也可能無法改變,但抑不抑鬱、焦不焦慮、快不快樂完全取決於自己,取決於自己的內心裝了什麼。
有些朋友說我沒有告訴具體方法。你的內心你只要願意就能改變,根本就不需要什麼具體方法。大家像以前那樣正常生活就行,該幹啥還幹啥,除了早睡早起,沒什麼額外特殊的事需要做。不同的是,雖然事不變,但我們的做事的發心要變,生活中所有的所思、所說、所做都是正能量的就可以了,所謂正能量簡單說就是利他之心。我們的負能量很多就是因為過於計較自己。
-
14 # 斯琴慧子生活視角
1、女孩在家休學,她已經17歲了,從年齡上看她已經是高中了。她是什麼原因休學的?是因為有病休學嗎?如果是因為有病休學,要抓緊時間給孩子看病,病好了趕緊讓她復學,並參加高考,無論她考上什麼樣的學校,都要讓她去讀,只有這樣才能使她恢復正常狀態,對孩子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2、如果孩子不是因為有病休學,是因為其它事情休學,建議家長儘快讓孩子復學,不要讓孩子脫離學校太長時間,這樣會毀了孩子。她整天用手機打遊戲,是因為她沒有什麼可乾的,就迷上了遊戲來消磨時間。
3、因為她在家裡休學,不用上課學習,有大量的時間可以玩,又有父母持候,飯來張口,水來洗手,她總要有一件事,來消磨時間,所以就迷上了打遊戲,而且還上了癮。
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帶孩子看一下心裡醫生,如果沒有什麼問題,儘快讓孩子復學。如果有心裡問題,但是不嚴重,也要讓孩子復學,可以一邊上學,一邊治療。孩子復學後正常上課、寫作業、考試等,她就沒有太多時間玩遊戲了,過一段時間會恢復正常狀態的,不用太過擔心。
-
15 # liufang劉芳
我的孩子17歲,也有過很嚴重的青春期逆反現象,我知道父母的心情。
17歲的孩子已經步入了青春期,都會出現心理變化,這種心理是孩子渴望長大、渴望證明自己、渴望有所作為、渴望引起父母的重視,可是、大多數父母因為工作忙,沒有時間關心孩子,孩子用逆反的行為引起父母的重視。
17歲的孩子看起來已經很懂事了,可是他們的心理還沒有完全成熟,他們做事方法還很幼稚,根本不像父母想的那樣成熟。
有的父母說:他們已經很懂事了,就是瞪著眼睛氣人;家裡啥都有,就是不好好學習;我們兩口子都是為啥呀?還不是為了他們有個好的環境、有錢上大學?等等。
17歲的孩子,正處在人生的重要十字路口,走對了路人生順風順水;如果走錯了路,則“一失足成千古恨”。
我個人認為:孩子逆反是因為:孩子們的個人能力有限、家長的期望值過高、與父母做事方法找不到平衡點、孩子們無法證明自己的能力所產生的矛盾,表現出來就是逆反。
逆反就是父母讓做什麼,孩子們偏偏要去嘗試,父母讓做的他們偏偏不去。
孩子們覺得父母不讓做的事有挑戰性,所以他們會去做,證明自己有與眾不同的能力;父母讓孩子去做的,孩子們會覺得事情很簡單、自己長大了,應該去做更重要的事。
17歲的孩子整天玩手機打遊戲,已經出現自閉、憂鬱的症狀,這個時候父母一定不要掉以輕心,應該立刻幫助孩子走出家門,融入到人流中去,融入到孩子們中間去。
我有個鄰居孩子,相貌堂堂,成績特別棒,就是一類大學的苗子,可是他青春期逆反,父母說話都不聽,他竟然輟學了,從此以後每天都在玩手機打遊戲,有時心情不好就會把電腦砸了,每次想起這個曾經優秀的孩子,都會讓我感到特別惋惜。
現在他已經30多歲了,還是每天呆著家裡玩手機打遊戲,他已經成了父母的沉重負擔。
他的父母已經60多歲了,還在為他操勞,每天在他面前如履薄冰、謹小慎微,很怕讓他不高興出現別的事。
你的孩子正是人生的關鍵時刻,一定要耐心的陪伴孩子,不要打罵,也不要諷刺挖苦,可以陪孩子出去走走,或者給他找點事做,讓孩子跟Sunny、開朗、樂觀的人在一起,孩子的心情好了,抑鬱的心情才會逐漸好起來。
孩子可以做的事很多,可以聽歌、唱歌、畫畫、讀書、去上學、學點手藝等等,不能讓他一味的沉浸在遊戲的虛幻之中,讓他回到現實中來,歡快的氣氛才能讓他的心情好起來。
芳姐慎重的提醒:耐心的對待孩子,最好帶孩子去看心理諮詢師,他們是專業人士,他們有辦法疏導孩子的心理,能夠讓孩子早日回到好的狀態。希望你的孩子的生活早日步入正軌,希望你們全家快樂起來!
【我是劉芳,專注愛情、婚姻、家庭情感問答,感謝朋友們關注、瀏覽,祝朋友們幸福快樂!】
-
16 # 三隅樂活心理
提示:這是一篇乾貨長文,建議做家長的都看看。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是:區分你家孩子到底是叛逆期還是抑鬱症,這是至關重要的一點。判斷好了癥結才能“對症下藥”。離開問題本質而空談方法的,都是耍流氓。
青春期,是“孩子”變成“大人”的過渡階段。我們知道嬰兒在一歲左右要讓他斷奶。你斷他奶,他肯定不樂意,於是就不停的哭鬧,發脾氣,但最終都是要離開母乳去適應其它的食物。只有這樣他才能吸收到足夠營養,健康的成長。這是生理的斷乳期。
青春期是精神斷乳期。以前他受父母百般呵護,無憂無慮。事事以父母為準則,父母的一言一行構成他對這個世界的初步判斷。進入青春期生理加速發育,心理不斷完善,他開始有自己的獨立意識,開始形成自己一套是非善惡的準則。
當這種“小我”在發展的過程中遇到困境,或者這種新的體驗與之前從家長老師那習得的初步價值觀產生矛盾時,問題就出現了。
孩子變得倔強、仵逆、愛發脾氣、膽小不自信、敏感脆弱,受不了挫折、和爸媽對著幹等等,這些其實都是孩子的求救訊號。
他不知道怎麼表達自己的焦慮,無助,迷茫,他不知道哪些是正常的,哪些是不正常的。他也不知道誰可以信賴,能引領他找到自我,認識自己,正確評價這個社會。
於是他只能以情緒為發洩口,或者像你說的一樣,投身於網路遊戲的虛擬世界中。因為在遊戲中有及時的獎勵或懲罰,有清晰的規則,明確的結果讓他體會到掌控感,在追求勝利和等級提升中能體會到成就感。這兩者是他在現實生活中感受不到的,而且在網路中他也不用思考自己是誰,我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我該如何與社會打交道等等這些問題。
1.懂比愛更重要。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的是有人懂他的焦躁迷茫,而不是父母還像對待三歲小孩的噓寒問暖。孩子之所以叛逆就是因為他想長成小大人,而不知道怎麼辦。你卻變本加厲的把他像小孩一樣對待,能換來好臉色嗎?就像你熱得冒汗了,對方送來一個暖手袋,並說沒什麼大不了的,暖暖手先。
告訴他,我們都是這樣過來的,我們都經歷過這種焦躁迷茫的時期。這些會過去的,你只要做好現在該做的事,慢慢你的認識和目標都會變得清晰。你只是需要時間而已,不要被情緒迷惑,沉浸其中止步不前,那你就真的上當了。
2.他們需要真誠的認可和成就感。
不要被所謂的“鼓勵教育”“自尊教育”迷惑了。“哇,今天自己洗襪子了呢,真棒!”“這麼早就起來啦,好厲害!”“每科都及格了呢,進步真大!……十幾歲的孩子能從這些誇獎中獲得認可嗎?比如,你今天穿了條新裙子,丈夫抬了下眼皮,然後誇張的說:“今天寶貝迷死人了!”可是呢,回頭你照鏡子發現你裙子前後穿反了。你是生氣還是高興?
積極心理學之父塞裡格曼在《教出樂觀的孩子》一書中說:“除了正確的行動以外,快樂是無法從其它任何方式中得來的。”
你的一味捧,一味誇,無法讓他開心快樂積極向上,他沉浸在遊戲中,其實內心深處也是不快樂的。當遊戲結束,當晚上睡前,早上醒來,稍有空隙,那些他不想面對的困難和問題就襲擊他。
如果是因為和老師,同學關係不好,或者在學校發生什麼讓她不想面對的事。試著問她要不要幫她換所學校,換個環境。
還有可能是你們家庭的氛圍,夫妻的關係影響她心態。她借叛逆借逃避來引起你們關注,轉移你們注意力。回想她曾經有什麼愛好和夢想,在她願意跟你們說話聊天時,徵求她意見,讓她去嘗試,去學習自己喜歡的事。從自己擅長和喜愛的活動中找到成就感,掌控感。
3.她需要人生導師。
如果父母已經無法與她很好的溝通,求助她信賴的老師,年長的哥姐,或者其它有經驗值得信賴的朋友。通過他人瞭解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也通過他們灌輸給孩子正確的思想,陪伴和幫助孩子面對叛逆期的困難。
三、什麼是抑鬱症?
每5~6個人中就有一個人在一生當中的某個階段會患抑鬱症,這意味著抑鬱症是一種很常見的精神疾病。這和你是貧窮或富有無關,基因是抑鬱症發病的最大影響因素佔40%。其次是其它各種社會環境因素佔60%,比如經歷重大創傷事件、壓力事件,或者原生家庭的影響。
1.抑鬱症的症狀
抑鬱症是一種綜合症,一系列的症狀構成了抑鬱症。抑鬱症的症狀主要包括:持續兩週以上的消極情緒,興趣缺失,感到自己沒有價值或內疚,有自殺的想法、計劃,甚至有自殺的嘗試,感到疲乏、缺乏能量,睡眠變多或者變少,體重和胃口發生明顯變化,難以思考和集中注意力,難以做決策,因心理因素導致的行動遲緩、焦躁不安,等等。
抑鬱症和一般的情緒低落、傷心或者不開心的感覺是不一樣的。一個人要符合抑鬱症的標準,要同時滿足以下兩個條件:①至少要滿足前面說到的症狀當中的5項,②持續兩週以上的時間。
抑鬱症患者的另一個典型特徵是啟動性差。這一點經常被人誤認為“懶”、“不上進”。啟動性差”可以通過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來測量:“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是否要過很久才能開始?比如,從沙發上起身去洗澡,是否要花幾分鐘甚至十幾分鐘的時間來‘啟動’自己?”負責啟動性的,就是大腦的多巴胺和獎賞系統。因為抑鬱症患者的多巴胺分泌失調,所以他們長時間處於低慾望狀態,什麼也不想做。
2.哪些因素會增加患抑鬱症風險?
①失眠
失眠會增加患抑鬱症的風險。失眠也會增加抑鬱症患者自殺的可能性。抑鬱症伴隨的失眠問題如果能夠被治癒,患者全面康復的機會可能會提高一倍。
②日照
日照時間的長短是影響抑鬱症的一個因素。有兩種和光照有著很大關係的抑鬱症,一種叫作緯度性抑鬱症,一種叫作季節性抑鬱症。緯度性抑鬱症是因為住在高緯度地區的人接受日照的時間短,所以更容易得抑鬱症;季節性抑鬱症往往高發於日照時間短的春冬季。如果增加光照時間,多參加戶外活動,可以有效緩解和抵抗抑鬱情緒。
研究發現,獨居使得人們患抑鬱症的概率增加近一倍。工作不景氣、缺乏社會親友的支援,會增加男性得抑鬱症的可能,而居住條件差、沒錢、缺乏教育,則是女性得抑鬱症的關鍵因素。
④網路
年輕人頻繁使用網路社交媒體也和抑鬱症有關。經常使用社交媒體的人得抑鬱症的概率是不常使用社交媒體的人的2.7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有抑鬱傾向的人更喜歡利用社交媒體填補真實世界中的空虛感。另一方面是,經常使用社交媒體也會讓人產生“別人都活得很好,只有我的生活這麼失敗”的錯覺。
對抑鬱症的治療,輕度、中度和重度抑鬱症的選擇是不同的。輕度到中度的抑鬱症,心理治療會起到比較好的作用,而重度抑鬱症則需要用藥物治療。對於嚴重的抑鬱症,藥物是首選的治療方案,而那些對任何藥物都沒有反應的難治性抑鬱症病人,就需要考慮電休克療法了。
如果你女兒確實可能是抑鬱症,去專業醫院進行測評,尋找靠譜的有專業資質和經歷的諮詢師,不要以為徵求大家意見,勸一勸就能好。抑鬱症到一定程度是會發生生理變化的,激素分泌的改變,大腦結構的改變等。所以及時正確的就醫,才是最好的方式。
在就醫的同時,我們也可以適當的干預,強化抑鬱症的治療效果。①運動
壓力抑鬱狀態下,人體內犬尿素含量高,運動產生的KAT可以清除多餘的犬尿素,幫助大腦排毒。同時運動產生的多巴胺能刺激獎賞機制的神經系統,讓人感到開心滿足。
平時生活中,如果情緒不佳,我們也可以進行運動,可以有效抵禦消極情緒,預防抑鬱症。
②做自己擅長的事
抑鬱症患者經常會有“反芻思維”,他們不由自主的回想那些負面消極的事件,給自己增加焦慮和情緒壓力。認真投入自己擅長的事,可以轉移注意力,打破反芻的思維慣性。同時能從擅長的事中體會到“心流”、成就感、自豪感等積極情緒。
光照缺乏會加重抑鬱症,我們要注意室內的光照是否充足。特別是孩子玩遊戲的房間,網咖等。為了讓自己更投入遊戲中,有些孩子會關門關窗,拉上窗簾,在裡面一坐就大半天。這種情況,不抑鬱才怪。
④提供社會支援系統
鼓勵他多帶同學朋友來家裡做客,請求老師多給予關注,讓親戚朋友多多鼓勵陪伴他,或者讓他參加自己喜歡的社團。
一旦你孩子感受到你對他期待的轉變,他的壓力也不會這麼大。你們不再咄咄逼人,不再鞭笞壓迫他,驅趕責怪他,只是理解和陪伴,即使你們不做什麼,他慢慢也會主動走出來和你們溝通。
-
17 # 玉緣人生曉萍
你好!這位父母。
看到你被所寫的字裡行間裹挾著,我從中感受到你此時此刻為女兒的行為痛苦、無助、焦急的心情。雖然我不能親身所感,但是我非常理解你急需迫切找到挽救孩子的方法,對吧!
面對你內心的疑問與猜疑:感受到你很想知道,女兒是不是:青春叛逆期和憂鬱症?你是這樣想的嗎?如果有人不負責任的用表象告訴你:是的,那你希望真是那樣嗎,我相信,你希望,你的女兒不是憂鬱症,但是是青春叛逆期,這個表達是否合適。現在社會大眾流行的憂鬱症或叛逆期,如果真認可了,那誰認可誰真的就被粘上了。相信,你願意與這兩個都無關聯。因為,相信你希望女兒身心健康!
手機遊戲的存在難道真是罪惡嗎?難道滅了手機遊戲,孩子就不會逼到問題了嗎?當我這樣個人主觀時,相信看到這話的人,罵我的會不少。為了孩子與你們的關係都有緩和,我就不在乎那麼多了。
如果你願意,可以嘗試換個思維方式或視角想想看看,是否與孩子的溝通、親子情感似乎少了點傾聽或理解………也許手機遊戲只是一個表面現象,在其背後的故事,孩子情感的寄託、被理解、傾聽,還有邊界感、價值觀、生活風格的建立都有嗎?這是孩子內心深處最渴望的,有界定的愛、合理事件被支援被認可的愛,孩子終究要找一個地方喧洩、被看見、被支援。是否,遊戲裡藏著這些需求呢!
有效果的溝通,非常重,父母的思想走在孩子的前面,做孩子的陪伴者、同盟,前提是選擇有效的知識進行系統的學習,如:親子關係的成長課程。用改變換改變。
-
18 # 心理諮詢劉智慧
在中國,我屬於最先將心理學技術應用於教育教學中的那批人,所以,我覺得有責任和義務解析這種現象。有人說:中國的教育出問題了!這個我不否認,但我卻要肯定的說:是家長們出問題了,所以孩子才被迫出問題,早在10多年前,我就提出了“最該教育的是家長”,當時的家長特別牴觸這句話。就你描述孩子目前所處現象,不難看出:孩子的問題根源絕對不是玩手機這麼簡單,更不是你們現在這種想法和能力所能改變的。至於問題有多麼嚴重,我不便直接給出定論,但你們家長可以自己去想,想到今後可能有多麼嚴重,就有可能是那個結果。我先從分析問題的成因開始,去推論這個過程中的可能責任人,然後再給出具體的建議。
1、孩子今天這種現象,一定是之前發生了什麼。
孩子目前已經到了休學的階段,在此之前一定經歷過學習成績不好,不願意學習或根本就不學習的過程,接下來就想盡辦法不去上學,最後終於找到一個不去上學的機會了,哪怕開始只有一天時間,他也會就此拒絕上學了。至於玩手機的情況,不是網路遊戲就是用來打發無聊的時間。然而這一切都不是突然形成開始的,是有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的。
2、家長是第一責任人,或者是導致這一現象的罪魁禍首。
孩子都已經這樣了,家長可以不以為然在這裡尋求解決辦法也算是一種辦法,但是我覺得你們至今也沒有具體的辦法,甚至是想法!這不能不說是孩子的悲哀!所以,作為家長如果真的把孩子的問題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我建議你們做父母的應該面對面坐在一起反思一段時間,否則意識不到問題的本質與嚴重性。
3、校園裡遇到問題了。
孩子不願意上學,說明他已經開始牴觸那裡的環境了。學校的環境中包含“老師、同學和學習”,與老師的關係,與同學的關係,學習成績與興趣等,這些都屬於關係出問題了。所以,你們先從這幾方面的關係上給問題做個定性、定位。
4、孩子的習性或遺傳基因中就具有原始的劣根。
孩子從降生後就開始接受父母的各種教育了,不管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有意識的還是無意識的,只要是你們父母身上所具有的,孩子幾乎是影印件般的進行復制,所以,從父母身上就能看到孩子的將來,從孩子的身上也能還原出父母的潛在來。如果對自己不滿意,那就給孩子定製一個與自己環境不一樣的空間,如果難以那就親自操刀注塑。
5、面對現實,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家庭版調整計劃。
儘管孩子的問題很嚴重,但還是有較大的改進空間的,不過有一點需要預知,那就是這是一項不小的改造工程,孩子本人需要進行深度改造,家庭方面需要進行全面改造,否則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的。
6、接受短痛會很痛,忍受長痛會有忍耐不住的那一天。
面對孩子的情況,你們做家長的應該是很痛苦的,但還不是最痛苦的時候,因為你們必須面對選擇。選擇短痛就是拿出方案措施進行改造,這個過程孩子痛苦家長痛苦,並且還需要一定的經濟來支撐。選擇長痛就是眼前這些可以視而不見,或者用麻醉劑來安撫自己說:等孩子長大了就好了。孩子一定會長大的,這是生物屬性規矩,但這樣的生長方式,長得越大學痛苦,因為這就是“巨嬰”的養育模式。
以上分析純屬個人瞭解,為了將問題表述清楚,需要有些直接生硬,但絕對是真實的本意,相信就認真閱讀理解,不喜歡就一飄而過。
-
19 # 蘇浩聖澤智慧父母
不是孩子的問題,你需要放下
最關鍵的是換個角色,把你的心態放鬆是你犯了焦慮症,不是她有憂鬱症。所以要先端正你的態度與角色。先不做她父母,做朋友
共情溝通和她溝通,是朋友身份的溝通,不要一開口說話就責備,教育的話,這還是沒有用的。
1、朋友溝通,心平氣和聊天的切入的,問問她玩什麼遊戲,你說你最近也煩,這樣她是你的老師,你有機會融入其中,當然不是和她玩遊戲,只是這樣和她溝通她不反感,溝通完不要馬上就說這有什麼好玩,記得慢慢收緊箍咒。
2、產生共情,他們還小,平時我們總是把孩子當孩子看待,現在換,可以在家裡也可以在外面請他吃飯(要有她喜歡的),然後你可以喝點酒,對她說,對不起以前沒有好好的關心你,讓你沒有盡心學習、、、都說你的錯,但是不能說她玩遊戲,要不她會絕對是陷阱。
多關心生活,不問遊戲孩子既然已經迷上了你不能急,急了反而有問題。這也是溝通,偶爾請教她遊戲(假裝不懂))
收緊箍咒和孩子緩和過來之後,慢慢開始約束
1、建議從遊戲本身開始,你可以假裝打遊戲忘了煮飯的方式(讓她沒有飯吃),這只是建議,你可以尋找各種各樣的方法
2、和她設定遊戲規則,讓她來參與,不要覺得讓她守蟠桃園就有可能偷蟠桃。
好了,今天簡單的說說,也可以看看我【問答】其他的相關內容
-
20 # HaBe媽媽
首先,你要先穩定好自己的情緒,家長的焦慮情緒很容易對孩子產生影響。你先讓自己的情緒成為你希望孩子成為的樣子,家長是孩子的鏡子。
其次,瞭解女兒的興趣愛好,玩手機打遊戲,打的什麼遊戲?玩手機玩點什麼內容?如果純粹是利用手機消磨時間,那你可以用其他她感興趣的事轉移對手機的注意力。你如戶外活動或者其他興趣愛好。
如果是對某類遊戲有特別愛好,我覺得也能理解,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愛好,就像成年人,有人喜歡抽菸,有人喜歡釣魚,有人喜歡麻將。都是排遣和放空情緒的一種方式,家長不應以偏概全,但要適當引導。比如我女兒喜歡在手機上玩換裝類遊戲,每天規定時間玩20分鐘,遊戲結束還不過癮怎麼辦?給她買了芭比娃娃和很多布料,自己設計玩娃娃家。
是不是憂鬱症要由專業的心理醫生判斷,實在不放心你可以陪同孩子找醫生看看,但是我注意溝通方式,不要引起孩子反感,避免孩子產生:媽媽覺得我有病的想法。這樣子會適得其反。
青春叛逆期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你自己也是這麼成長過來的,在心理上一定要有同理心。孩子的問題肯定不是突然就這樣的,一定是前期累計了不少問題然後就爆發了,回想一下和孩子比較容易產生衝突的場景,反思一下,靜下心來和孩子好好溝通,別用家長身份擺權威,孩子最討厭這樣。
想想女兒還是嬰兒時候的樣子,依偎在你懷裡,親密無間。多愛那時候的她,對現在的她多一點耐心+引導。
回覆列表
我們看到任何問題,要先要分析原因,再找方法。
原因:
1、首先,你對自已顯然是不滿意的。
2、然後你就會將自已無法改變的事,想要對孩子進行很多的改變,並有所要求的,所以日常中就少了很多對孩子應有的接納和認同,最後,就會出現你和孩子的關係很不好。
3、日積月累,孩子除了在手機和遊戲裡能找到價值感,在生活的任何地方顯然都是挫敗的。
方法:1、對自已接納,接納自已的普通性,也接納自已的不完美,讓自已在工作、交友、和親密關係的課題中成長好自已。
2、接納孩子對遊戲的迷戀,建立起與孩子的關係,關注她的小小變化,瞭解遊戲的
內容,或者去學習裡面如何打遊戲的方法。
3、從小小的遊戲,再擴充套件到大的片的地方,對孩子的尊重和認同,讓關係深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