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愚人夜話

    這是一個人人都會有疑問,答案開放,一百個人會有一百個體會。性格太內向容易被認為是問題,我梳理一下,大致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小部分人的創傷性性格,當我們在成長過程中面臨創傷性事時,我們的注意力資源被內在創傷情結吸引,類似沙漏,如同心理能量被消耗,就如同軀體疼痛,哪裡不舒服,我們會關注哪裡。創傷不是生而就有,特別是較嚴重的心理創傷更是如此,療愈之道是方法很多。有的人選擇自我療愈,有的人選擇禪修,有的人選擇心理諮詢。嚴重心理創傷建議選擇專業機構諮詢。

    多數人的迴避性性格,自戀和嫉妒是我們成長的動力。啥是自戀?就是覺得自己好,自戀有健康自戀和病理性自戀區分,但界限又不是太清楚。啥是嫉妒?自戀受損,心生怨恨,不耐他榮,就是見不得別人好。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我們都有被肯定,被迴應,被接納的心理需要,早期的父母、成長中的同齡人,是我們成長中的重要他人。融入同齡人是青年人的歸屬需要,這種歸屬和被接納,讓我們覺得,“我們自己像他們一樣好,一樣有力量”,同齡人既是我們想成為的樣子,也是比較的物件。被迴應滿足自戀心理,不被迴應產生嫉妒心理。能得到積極迴應總是少數情況,所以迴避是解決心理衝突的方法,比如成年人的同學聚會,有的人用來滿足自戀,有的人用來嫉妒,有的是師生同窗情誼。

    大多數人的追求完美性格,敏感、細膩、豐富但並不意味著傷感,總覺得的應該做更好,伴隨著對自己的不滿意。這是一種反向形成心理,在弗洛伊德眼中是肛欲期性格,過度控制,潔癖。內在生機無限,外在刻板壓抑。大多數內向性格是此型別,這也是內向性格中的優勢。成功的條件之一吧。我們追求完美有利於事業,但用來教育孩子,太過了,孩子容易形成強迫症性性格。

  • 2 # 立三9626

    性格太內向的人輕易不表露思想,喜怒哀樂都壓在心裡。這裡面有兩種內向人,一種是性格已定,不喜好說話。另一種是想說話,又控制說話。這樣的性格既有媽的方面,又有不好的方面。好的方面,小說話免是非,別人莫不著頭腦。不好的方面,不說話,什麼都藏在心裡,壓力大影響身體。人家還會誤認為城府深,不直爽。我認為改改為好,既要坦率,又要有函養。該說的還是要說,不該說的還是不說,全盤托出,沒庫存也不行。畢竟有些話還是要注意策略,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 3 # 風過留下溫柔

    性格內向的人可以通過閱讀改善,其實性格內向者的優勢很明顯,注意力更加專注,思維邏輯也更清晰,所以首先要在心態上放鬆,然後通過閱讀優質書籍提高情商,改善人際關係,漸漸的樹立人際交往自信。附贈改善人際關係,改善性格內向的書單。

  • 4 # 四口王大可

    性格本沒有好壞之分,各有優勢和不足。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煙火,你因為是你才與眾不同!如果你覺得享受安靜內向的自己就無需改變。如果你覺得開朗外向可以讓你更快樂,有很多方法可以選擇,比如練習找到和他人的共同話題,試著從開朗的人身上學習他是如何做到的並在自己與人交往中去練習,你也可能會成為他們的樣子。

  • 5 # 禕言禕行禕世界

    可以的,先有意識的去跟朋友多交往,多跟朋友聊天,一起去參加一些集體集體活動等,先從熟人開始,放開自己害羞內向的心;然後慢慢可以試著去跟與自己生活有交集的陌生人多交流,比如買菜時跟賣菜的閒聊幾句的,去逛街時跟營業員諮詢點小問題等等!前提是這樣去做的時候,自己沒有不舒服,覺得自己變開朗了,由衷的開心,如果這樣去做,自己心裡很不舒服,甚至難受,就不要勉強自己哦

  • 6 # 良大師

    我曾非常痛恨自己的性格,尤其是在青春期階段。

    小時候,我算是一個活潑的男孩,不知道怎麼回事,到了青春期階段,毫無徵兆的變得極其內向。

    具體表現是,沒膽量和陌生人說話,不敢輕易的表達自己的觀點,受了委屈,不敢抗議,寧可默默承受。

    所以,看到那些外向豁達、八面玲瓏的人,我巴不得成為他們。

    說了你可能不信,上初中時,別人借了我的筆,我竟然不敢向對方索要。

    在外地上學,一次坐長途汽車回家,前排乘客,把位置完全放倒下來,壓在我的腿上,足足四個小時,我竟然不敢提醒對方,甚至我的腿都不敢動,因為對方睡著了,我怕動靜太大,吵醒對方。

    後來一瘸一拐的回家,媽媽我問怎麼了,我如實回答。

    誰知,她突然有點激動,罵我:“你怎麼那麼沒出息?別人會吃了你嗎?”

    我也有點上頭,大聲的回到:“你憑什麼說我,你和我爸不是也這樣嗎?”

    我媽也愣住了,沒再說話。

    我的指責是有道理的,小時候我們大院有個潑婦,我不懂事,打了她家女兒,她便在大院罵了我家三天。

    真的不誇張,黎明即起,開罵,中午回家吃口飯,喝口水,小息片刻,下午接著罵,持續了三天。

    而我父母不敢出去應戰。

    我媽有點痛苦,因為她根本不會罵人,於是去請教工友。

    工友說,罵人還不容易嗎?她罵你啥,你就學她罵回去。

    第四天,我媽做了很長時間的自我建設,鼓起勇氣,準備和對方大戰三百回合。

    可是,人家沒再出來。

    後來知道,那潑婦是個老師,被別人告到了教育局,受了批評,所以偃旗息鼓了。

    你看我父母就是這樣,性格會遺傳,我當然也會繼承。

    你肯定想知道,我現在性格變了沒有,如果有變化,是什麼促使的。

    肯定有變化,不然我怎麼可能敢站在講臺上,為上百人講課?

    我的變化,主要收益於兩點:足球和讀書。

    高中時,由於跑得快,被招進了校隊,又因為球感好,被任命為隊長。

    這種特長,讓我在綠茵場上找到了自信,而這種自信,就像是一個紙中央燃燒的點,迅速向四周蔓延,懦弱的性格也改善了許多。

    所以,如果你有孩子,讓他擁有一項課外特長很有必要。

    除了你能看到的益處,最大的好處在於他心智的成長。

    一個人的性格會改變嗎?要我說,會。

    但是這種改變是有限的,內向和外向其實是由基因確定的。

    外向人的能量,是由外而來,與他人在一起,他們就會感到快樂,每一次相處都是一次充電;

    而內向的人,恰恰相反,他們充電的模式是獨處,每次和不熟悉的人相處,電量會被迅速耗光。

    你可能見過變化特別大的人,但那也許只是一種偽裝,也許是一種變異,多數人對自我性格的再造都是有邊界的。

    如果給一個嬰兒評分,最內向得1分,最外向得10分。

    一個得1分的嬰兒,後天無論怎樣的環境,怎樣去改造修煉,可能天花板就是5分。

    一個得6分的嬰兒,則通過改造,可能得到10分。這就是兩則的差別。

    所以,迄今為止,我仍不算一個外向的人,我見過很多世面,但在一些大型聚會中,我仍會覺得有些拘謹和不自在。

    看到那些在此場合下,左右逢迎,遊刃有餘的人,我仍會有點羨慕,但是我不會再想成為他們。

    因為通過讀書和自我實踐,我知道,內向也有內向優勢。

    我看很多人的傳記,發現很多偉人也是內向型的人,比如華盛頓、鄧小平,但這並不妨礙取得一些壯舉,而且也許恰恰是這種性格使然。

    對於我自己,內向也更讓我冷靜,不趨同大勢,對待事物能多一份理性,多一份堅持,這都是內向賜予的財富。

    更重要的是,在與自我的較量中,我越來越接受本來的那個自己,我不再想成為任何人。

    前段時間,我受邀去為某大企業培訓,頭一天那企業的領導很熱情的請我吃飯,整個飯局我都沒說太多話。

    當天晚上,渠道方(負責接洽的第三方)打話給我,說那領導表示:“徐老師和我想像的不一樣啊,怎麼那麼悶?”

    言外之意,要麼懷疑我是個假的,要麼懷疑我的水平。

    當然,第二天,我沒讓他們失望,學員打分是他們歷史的最高分。

    培訓完,那領導又請我吃飯,席間他信誓旦旦的對我說:

    “徐老師,我要給你提個建議,你在臺下的時候應該更OPEN一點,就像某某講師,這樣才能更顯出你的人格魅力。”

    我很客氣的點點頭說:

    -END-

  • 7 # 瑞士蓮

    如果你恰巧是那個性格內向的人,請千萬別走進這樣的圈套。美國一位專門研究內向性格的專家蘇珊 凱恩在她的書《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中就分析了內向性格的人有非常大的三個優勢:

    優勢一:內向的人喜歡深入思考,或善於冷靜的觀察,有一類內向型人偏向于思考,善於發掘現象背後的本質,還有一類內向型人偏向於觀察,遮蔽外界的無效資訊和多餘刺激,專注於那些被人忽略的細節。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這就是內向型人可能更專注於那些深奧理論和細微感受之人。

    優勢二,他們有溫和而堅定的管理風格,有一種觀點認為,內向型人不適合管理,但美國建國初期出現了大量像華盛頓、林肯這樣的內向型的領導人,蘇珊凱恩認為,內向型性格的人更容易獲得尊重,如果說親和的溝通力光芒四射的個人魅力是外向型領導人影響力的來源,那麼內向型領導人吸引追隨者的武器就是緘默、莊嚴的自信,說話不像外向型管理者那樣富有感染力,但你是深思熟慮的規劃者,你不喜歡激烈地衝突,總是用客觀、描述性的語言風格與下屬溝通,你善於以一種溫和的方式改變世界。

    優勢三,追求高質量的、穩定的社交關係。很多人對內向型人還有個偏見:不善於社交。但內向型人並非是真的社交能力差,內向型人最經典的一個場景是:和要好的朋友聊起來像一個八婆,但突然插進來一個普通朋友,秒變高冷,換句話說,他們最討厭的不是社交活動,而是浪費時間的低質量社交,他們終極一生都在尋找穩定的親密關係,他們的朋友雖然不多,但走心的朋友也不比別人少。

    性格對於一個人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不管是外向還是內向,都會在其生活和人生道路上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 8 # 憶羽思君

    不是非常的有必要,但是你可以對照下面一些問題,來決定是否需要改變。

    首先,大部分人的性格,是沒有全外向跟全內向的。更多隻是比重不一樣,有的內向時間多於外向,有的更經常看到他外向的時候。那些可以在人群中侃侃而談的人,並不代表他性格就是外向的,他只是善於交流,善於表達而已,又或者是工作原因不得不需要跟人溝通。回到家他更喜歡一個人獨處,喜歡安靜,不喜歡被打擾。而外向的人,他就喜歡交朋友,很仗義,喜歡熱鬧。

    其次,內向和社恐是有區別的。內向是一種正常的性格特徵,他只是不愛說話,不愛交往,但是能夠交往,跟人相處沒什麼問題。內向的人靦腆害羞,不善表達,但並不代表不能與人相處。內向的人是有朋友的,也許不多,但每個朋友都能玩的很好很久。參考人物:朱一龍,他就是內向型性格的人。

    社恐,俗稱社交恐懼(焦慮)症。他是一種神經性質以及心理疾病的一種種症狀。社恐的人一般都會伴隨自卑的心理。不善與人交往,到人多的地方會緊張,不喜歡見到陌生人,甚至被人看久了會出現不安,焦慮。在陌生場合會很注重自己的行為,有時候會出現自我強迫行為,嚴重的給客服打電話也會讓他感到困難。如果是這種,那麼就需要改變,他不是性格問題,是疾病問題,疾病就需要治療,改正。

    最後,你的工作性質和平常生活中,是否時刻需要與人溝通,需要經常交際。如果需要具備,那麼你就需要改。如果只是也想像別人一樣,能夠跟人交流無障礙。我可以給你幾個建議:

    1、學會傾聽,一直誇誇其談的人,並不代表他很能說。能抓住對方重點,能夠讓對方向你點頭,才算優秀。在傾聽過程中,你會收集到資訊,會有時間思考,時不時給出一些迴應,會讓對方覺得你尊重他,確實在聽

    2、多看書,多學習。我們很羨慕那些出口成章,任何人的話題他都能輕鬆接上的人。書看多了,知識豐富了。自然而然就能脫口而出了,這些需要長期的日積月累。任何事物的改變都需要時間的雕琢,所以需要毅力和堅持。

  • 9 # 阿藝一

    性格內向當然是可以改善的。

    記得小時候家裡條件不是特別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總覺得比不上別人,有時還會遭到其他人嘲笑,慢慢地我變得不喜歡和別人一起玩,也不願意跟其他人說話。有時,我甚至覺得一個人反而更加的開心。之後我就上了中學,青春期的我們都是愛美的,看著別的女孩都打扮的漂漂亮亮的,而我只能天天那兩套衣服換著穿。開學了,看著別人都揹著新書包,而我還揹著那個不知道補了幾次的破書包。下課了,看著別人都在學校旁邊的商店買自己喜歡吃的,玩的東西,而我只能趕緊回家洗菜,做飯。

    中午時候的我依舊過著獨來獨往的生活,一個人上下課,一個人上體育課(上體育課基本上都是自由活動,其他同學都是成群結隊的玩耍,說話,而我就在一旁默默的看著他們,或者在一旁發呆,又或者帶一本書假裝在看書),想想那時的自己,真不知道當時的自己該有多麼的孤獨寂寞。 雖然不跟其他同學玩,但是我也並不是什麼高冷學霸,成績一直處於中上游,我也只有祈禱自己高考能夠超常發揮,考上一所好的大學,然後再找一份好的工作來改變自己的命運。然而,高考時不但沒能超常發揮,班上排名還退了十幾名,我這心裡更是十分難過。也許是為了逃避,我選擇了一所省外高校。錄取結果出來後他們更是讓我再復讀一年考個好大學。我不同意,他們就說我不懂事,可是他們並不知道,我很害怕,我害怕又考砸了,我害怕他們又失望一次,所以我毅然選擇了去省外,也正是這次的大學經歷讓我受益匪淺。

    大學室友來自全國各地,有河北,福建,江西,山東,天津。對於內向的我而言,這是我第一次住集體宿舍,再加上性格內向,所以剛開始並不是特別適應。但是,慢慢相處下來就會去跟她們聊一些女生之間的話題,聊一些共同感興趣的話題,我和她們也越來越熟,我慢慢地也更願意去和她們分享自己的事,性格也在慢慢地改變。班級,學校有任何活動我也會積極地參與,把握每一次可以鍛鍊自己膽量的機會,哪怕說錯了做錯了,我可以從中吸取教訓,爭取下次做得更好。

    總而言之性格內向是可以慢慢改善的。不論我們之前是什麼樣的性格,在遇到一些人,經歷一些事之後都會發生改變。當然,改變有消極的,也有積極的,這就取決於我們的內心。給自己的心裡一些積極的暗示,相信我們能夠成為更好的自己。一起加油吧!

  • 10 # 山頂洞之人

    內向和外向的人,在生理上有明顯的區別。

    區別之一,內向者血液流動路線比較長,而且他們的血液主要集中在離腦幹距離更遠的前額葉和布洛卡區,而這兩個區域呢,主要是負責思考計劃和語言處理的神經區域。

    而外向者正好與此相反,他們的血液流動路線比較短,而且血液主要集中在離腦幹距離比較近的區域,那些區域主要是負責感官印象和感知情緒的功能。

    正是由於血液流動路線比較長,所以內向者在與人交往的時候反應往往比較慢,而且耗能高容易累,因為他們用的是理智腦。而外向者反應迅速敏捷,並且能在與人交往中感受到快樂,甚至交往本身就成為外向者補充能量的一種渠道,因為他們用的是本能腦和情緒腦。

    區別之二,內外向者的神經遞質分泌也不一樣。內向者體內容易分泌乙醯膽鹼,這種乙醯膽鹼是幹嘛用的呢?它特別有助於讓人集中精力,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和記憶力。

    而外向者容易分泌什麼神經遞質呢?多巴胺!多巴胺是啥玩意兒?打個不太妥當的比喻,有點像毒品,讓人興奮,愉悅,開心,使人充滿精力。

    正是由於神經遞質分泌不同,內向外向的人在與人交往過程中表現也不一樣。一方面,內向者由於擅長邏輯,深入思考,所以往往對於人際交往中那些浮於表面的寒暄、客套話、場面話心生厭煩,他們並不是不會,只是骨子裡覺得那些東西太膚淺,太表面,太不深入,因而會把這些活動當做一種任務,既然是任務,哪怕能夠完成的很好,它也不會是享受,對於內向者而言,人際交往就是一種需要投入時間耗費精力的任務,因此即使在社交場中他們表現得神采飛揚,內心深處也是疲憊和厭倦的。

    相反,外向者與此不同,多巴胺的大量分泌讓外向者表現的像個兒童,他們易於激動,往往喜形於色,表情極為生動,直接的作用就是造就了他們在人際交往中極強的感染力。另一方面,他們本身也特別享受這個過程,享受場面話客套話,享受快速交往,對於外向者而言,人際交往根本就不是需要耗費能量的任務,反而是一種補充能量的途徑,他們會越交往能量越充沛,精力不減反增。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內向外向的不同,實際上有深刻的生理根源。上天造人,用了不同的模子,不同模子鑄造的人,天生就有不同的特點,也天生有不同的使命。內向的人,天生就適合去創造,去思考,去籌劃,去統觀全域性,去直指核心,去做一些需要深謀遠慮的大事,我們也可以看到中外歷史上,有無數牛逼的內向者,他們發揚內向者的性格優勢,在歷史上留下了牛逼閃閃的功業。

    而外向者的性格特點,也決定了他們有擅長的和不擅長的,擅長的就是與人快速交往,不擅長的就是冷靜而理智的邏輯思維。

    由此可見,內向不是一種病,外向也不是一塊全能獎牌。問題的關鍵就在於,是否充分認識到了自己的性格圖譜,結合這個圖譜,找到最適合自己發揮潛能的人生賽道,無論內向或者外向,上錯人生賽道都不可能成為人生贏家,無論內向或者外向,只要有自知之明,上對了自己的人生賽道,都有可能技壓群雄獨領風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歲寶寶了總是用手打人是什麼心理?還喜歡不喜歡的就扔就摔,怎麼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