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是唐朝的著名詩人,他自幼虛心好學,一有機會就向人求教,反覆修改自己的詩作。
白居易白居易20歲的時候,聽說有個叫顧況的大詩人正在吏部抯任著作郎。他為了提高寫詩水平,就帶了自己寫的幾首詩作去長安拜訪顧況。顧況一見這是個無名小輩,又見名字中有“居易’二字,就很幽默地打趣說長安這地方米很貴,要“居”下來,是很不“易”的。言外之意,就是沒有本事的人在京城裡是很難站住腳的。白居易聽了老詩人的話不以為意,只是恭恭敬敬地走上前來,懇請顧況為他的詩作做一下指點。他朗誦了一首新作: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白居易剛剛念畢,顧況就讚不絕口地連聲稱讚寫得好。他趕忙讓白居易坐下,一改當初對白居易傲慢不倨的態度。
白居易的詩能夠受到顧況的稱讚,並非偶然。他還是孩童時,就對寫詩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白天寫詩、作文,晚上挑燈苦讀,幾乎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由於唸書、吟詩太勤,口舌上經常生出瘡來,又因終日伏案疾寫,臂肘也磨出了硬繭。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白居易的詩寫得越來越好。但每做完一首詩,他仍要反覆再三地修改。不僅自己修改,還請朋友們評點,提出修改意見。他有時還把自己寫的詩念給不識字的老太太聽。老太太聽懂了,他就十分高興。如果聽不懂,白居易就會立即修改,一直改到讓她們聽懂才罷休。
就這樣,白居易將眾人的智慧全都凝聚在了詩中,所以他的詩作才能通俗易懂、流傳至今,成了詩歌史上的傑作。他的謙虛好學也和他的詩一起流芳百世,成為眾人學習的楷模。
白居易是唐朝的著名詩人,他自幼虛心好學,一有機會就向人求教,反覆修改自己的詩作。
白居易白居易20歲的時候,聽說有個叫顧況的大詩人正在吏部抯任著作郎。他為了提高寫詩水平,就帶了自己寫的幾首詩作去長安拜訪顧況。顧況一見這是個無名小輩,又見名字中有“居易’二字,就很幽默地打趣說長安這地方米很貴,要“居”下來,是很不“易”的。言外之意,就是沒有本事的人在京城裡是很難站住腳的。白居易聽了老詩人的話不以為意,只是恭恭敬敬地走上前來,懇請顧況為他的詩作做一下指點。他朗誦了一首新作: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白居易剛剛念畢,顧況就讚不絕口地連聲稱讚寫得好。他趕忙讓白居易坐下,一改當初對白居易傲慢不倨的態度。
白居易的詩能夠受到顧況的稱讚,並非偶然。他還是孩童時,就對寫詩發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白天寫詩、作文,晚上挑燈苦讀,幾乎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由於唸書、吟詩太勤,口舌上經常生出瘡來,又因終日伏案疾寫,臂肘也磨出了硬繭。經過長期不懈的努力,白居易的詩寫得越來越好。但每做完一首詩,他仍要反覆再三地修改。不僅自己修改,還請朋友們評點,提出修改意見。他有時還把自己寫的詩念給不識字的老太太聽。老太太聽懂了,他就十分高興。如果聽不懂,白居易就會立即修改,一直改到讓她們聽懂才罷休。
就這樣,白居易將眾人的智慧全都凝聚在了詩中,所以他的詩作才能通俗易懂、流傳至今,成了詩歌史上的傑作。他的謙虛好學也和他的詩一起流芳百世,成為眾人學習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