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俯首儒牛309
-
2 # 尋源家譜網
在中國優秀歷史文化的長河中,經過歷史的洗禮,留下來的家譜確實不多,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在歷史上有家譜的人家確實不多,過去有家譜的人家大多數是豪門貴族,達官顯貴的人家。由於我們過去的社會並不發達,普通的老百姓都比較窮,文化層次也比較底,讀書人也少,一般普通的人家由於階級的劃分比較嚴,是不允許寫家譜或者是也不可能寫家譜。其次,是由於戰爭、自然災害、社會運動、保管不善等原因導致經常滅失,這是導致家譜留存不下來的主要原因。
在近代,孫中山先生提倡一家族帶動社會團結的思想,在民國年間興起的修譜熱,使家譜得以普及。但是文化大革命的除四舊運動,自家人主動毀壞了自家的族譜的也不少。使本來殘缺的家譜文化更加毀滅性的打擊。
我個人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是由於由於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不匹配,致使我們的家族教育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我們必須利用家譜這個優秀傳統平臺,以家族規範我們的個人理念,弘揚積極向上的思想,傳承我們家族和諧、孝道、包容、開闊、互助親情關係。從而提推動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有多少家庭保留家譜,國家和民間也沒正式統計釋出訊息,不清楚,但覺得也是重要或者是必要的。
家譜如同地方誌,是整個中華民族歷史淵源最基層的組成部分,是國家歷史在民間的傳承,整理編撰可知道各個姓氏的來龍去脈及其現狀分佈,歷史上有何名人軼事以及對當地社會的貢獻和影響,這對於民族的凝聚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亦可起到教育後代不忘祖恩行孝敬老和睦族人鄉鄰的意義。
近幾年,我地編撰家譜成為時尚,村中三大姓氏都有家族檔案錄,前言內容都顯示本族從哪裡來,祖籍地在何處,先祖如何奮鬥不息,艱苦的創業精神,辛勤養育後代的高尚美德,都是滿滿的正能量。
保留家譜是重要的,雖是民間自發組織,但有較高的科研價值,為使編撰過程不偏離正確方向,建議應該在國家相關政策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