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常春藤日誌
-
2 # 豫章節度使
吳蜀兩國,在諸葛亮當政蜀漢後,重新走向和解,而且吳蜀兩國也曾數次聯合北伐曹魏。
怎奈曹魏單挑兩國無壓力。魏吳接壤處是淮南平原,魏軍騎兵佔有很大優勢。吳國水軍未必討得到什麼便宜。
雖然吳蜀兩國和解後還制定好了北伐平分曹魏的計劃,但兩邊國內一直心不齊。蜀國內部,益州本土派只求自保過小日子,不想進取,想北伐的是諸葛亮荊州派這些外來人員。吳國呢,是周瑜黃蓋這些北方流亡派後代想北伐,虞魏顧陸這些江東本土士族一樣只想過小日子不想北伐。所以,吳蜀兩國內部都有一大波勢力掣肘北伐曹魏。
但最重要一點是,吳蜀兩國加起來,經濟人口兵力都基本實力仍不及曹魏。雖然兩國合起來領土面積比曹魏大一點。但當時經濟重心尚未南移,南方大片待開發的原始山林川沼,自然條件惡劣。而且,南方當時土著勢力眾多 力量很強,漢族人基本都是聚居在南方重要旱路水路交通線沿線,是以點帶面不全面不穩固的統治。吳蜀兩國不能全力發揮各自領土上的資源人口優勢。
反觀曹魏,佔的北方中原地區,開發日久,人口繁盛,冀州青州豫州都是人口大州。經濟發達,人口眾多,病院充足,開發已經很完善了。曹魏可以最大限度動員自己領土內人力物力財力。
所以,吳蜀聯合也沒用,也打不過曹魏。而且事實上,他們已經聯合北伐過了,事實就是打不贏。
下圖是三國各自疆域,和漢末中原和江南地區人口居民點分佈圖。明顯看得出當時北方居民點人口密集,而南方稀疏。
-
3 # 起風了ii
關羽失荊州敗走麥城,魏蜀吳三國國力有了明顯的差距魏國最強其次孫吳在之蜀漢,當劉備親帥大軍伐吳,夷陵之敗蜀漢的勢力一再下滑,再加之蜀漢集團國體不固,他是由劉備率領的荊州派{諸葛亮,趙雲},以及前益州牧劉璋所帶領的東州派(李嚴)再加上本地計程車族官員組成。所以就造成蜀漢要透過不斷的對外用兵來擺脫來自國內的壓力人心不附,國力羸弱自然打不贏蓄勢待發的魏國,孫吳自陸遜夷陵之戰大勝,功高震主被以藉口殺之,後來者孫愷孫亮著我就呵呵的笑了!!!畢竟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天下大勢!!
回覆列表
1.當初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時,其手下滿朝皆為大漢的臣子,後來等到曹丕建立魏國時,漢臣大多忠心派已被清理,但大量人才留下為魏國效力。
2.魏國控制了中原地區,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說法,當時經濟中心尚未開始南移,南方還未得到完全開發,北方人口眾多,農業發達,相對國家財政賦稅充足。
3.三國各國各自為政,彼此都有防範,以各自利益為上,任何兩國都是無法結成聯盟的,因此就會出現今天的仇人變成朋友這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