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八兩過客
-
2 # 微塵石強
性、心、命是一切經典的精髓。性是亙古不變的,是至善的。這個至善不是我們認為的善,是不善不惡,是沒有分別對待,就是佛家的“空”。陽明子把它叫“良知”,也就是四句教的第一句:無善無噁心之體,即是性,在外即是“道”。
心:陽明子認為,凡有覺知處,便是心。但是心又有一個總部,在我們的胸堂。其它地方只是感覺,沒有分別,而總部呢,很會分別。我們所有的善惡都來源於這裡。不是心臟奧!只要我們把這個地方搞清楚明白了,就是佛家的明心了。明心後,如果再能會老子的無為,即儒家的“格物致知”,一定要是陽明子的“格物致知”。假以時日,便能成佛,即儒家的成聖。
命即是“氣”,是心、性居住的地方。如果你的心能無善無惡,即不分別對待。也就是孟子說的:必有事焉而勿正。勿忘勿助長也!你就能養自己的“浩然之氣”,有了“浩然之氣”,你的心、性便是往成聖的道路上前進;否則,便會往小人路上前進!
-
3 # 小皮皮的麻麻魚
我覺得,這個看人怎麼理解,孩子是白紙,你教他什麼,他學什麼,孩子就是大人的縮影。如果你非要說,性本惡,那麼,邪惡的可能是自身。
小孩就想新買的電腦一樣,有最基本的作業系統而已。人長大了就像電腦安裝了許多軟體,記憶體還儲存了許多資料(叫data 貌似更合適)。起初你給他糖他不哭了,我感覺就像電腦輸入指令1+1,電腦馬上給與一個最初系統就可以給與的答案(answer 更合適),=2。就這麼原始,就這麼簡單。沒什麼善惡值得整天討論,就算討論出一個所謂的結果似乎也沒什麼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