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彥軒哥哥
-
2 # 甜甜向上精心創作
1909年,物理學家盧瑟福做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實驗,發現原子是有結構的,並建立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原子的中心有原子核,核外有一定數目的電子繞著原子核運動。
因為基態能量最低,最穩定,所以原子一般處於基態。當原子受到外界激發,從外界吸收能量就會躍遷到能量較高的激發態。激發態很不穩定,沒有外界能量維持就會躍遷到基態,同時,以光的形式釋放出多餘的能量。躍遷時釋放的光的波長,由躍遷前後兩個能級間的能量差決定,差別越小,波長越長。
金屬元素在火焰中燃燒時,處於基態的金屬原子,吸收能量躍遷到激發態。當從激發態躍遷到基態時,以光的形式釋放能量。不同的原子的基態和激發態能級間的能量差不同,發出的光的波長就不同,發出光的顏色不同。比如,鈉發出黃光;鋰發出紫紅光;鈣發出磚紅光;銅發出綠光等。在煙花和小孩玩的煙幕彈的火藥中,加入相應的金屬原子或離子,燃放時就會發出不同顏色的光。
-
3 # 彭曉韜
這是因為金屬元素與氧氣發生化學反應過程中,金屬元素中的電子會發生躍遷,在電子躍遷期間,原子核會發出特定頻率的電磁波。這一頻率與躍遷電子圍繞原子核運動頻率相同。但不可能是電子躍遷期間電子本身產生的電磁波,因為電子躍遷屬脈動式運動,只會產生脈衝式電磁波,其頻譜應為連續譜而非線性譜!詳細情況可參閱本人的以下文章:
你所說的,在物理學專用名詞叫做焰色反應。焰色反應是某些金屬或它們的化合物在無色火焰中灼燒時使火焰呈現特徵的顏色的反應。
焰色反應是物理變化。因為它並未生成新物質,焰色反應是物質原子內部電子能級的改變,通俗的說是原子中的電子能量的變化,不涉及物質結構和化學性質的改變。
焰色反應一般發生於部分金屬和它們的化合物,並不是所有的金屬都會發生焰色反應。對於非金屬元素為何不會發生焰色反應,主要原因有2個:
1、某些元素,其核外電子躍遷需要吸收較高的能量,故在火焰中不易被激發,典型的元素有:F、Cl、Br、I、C、N、O等。
2、非金屬元素激發態原子的電子躍遷所產生的波長大多在200nm以下,位於遠紫外區(非可見光),所以即使有焰色反應,我們肉眼看不見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