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開書院
-
2 # 飛火流雲
楚漢爭霸最終以楚霸王項羽烏江自刎而告終,在史冊上徒添了一筆重重的嘆息,令世人扼腕唏籲至今。
對於西楚霸王的英雄氣勢我是膜拜之至的。他的神勇蓋世,被喻為:“恨天無柱,恨地無環”。什麼意思呢?假如真有擎天柱,他就會把天像撐傘一樣舉起來;假如有束地環,他就會將地像籃子一樣提起來。至於他站在哪裡呢?己經不重要了。
著名詩人李清照有詩云:“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女詩人透過追思項羽,遣責丈夫趙誠明面對叛軍,不思抗擊,反而臨陣脫逃。希望他能像楚霸王一樣,寧可烏江自刎,也不逃回江東。
至於項羽該不該渡江,不是項羽說了算的,而是歷史的必然。作為一個將門之後,敗在了一個市井無奈劉邦手裡,主要是以下幾種原因:
一,有勇無謀,剛愎自用。總以為憑他的“萬人敵”就能包打天下,不講兵法謀略,輕視他人。
二,恃強傲物,不納賢才。單靠一個人的戰鬥是成就不了大事業的,不為自個打造一個精英團隊,錯失了像韓信,張良那樣的謀略之士。
三,生性多疑,心胸狹窄。在用人上既唯親是用,又疑心太重,誰也信不過,聽不進人言,連亞父範曾也離開了他。
四,勝而驕,敗即餒。自從他帶領八千江東子弟,所向披灖,便逾發驕橫,誰也不放在眼裡。敗退烏江畔,潰不成軍時,卻又萬念俱毀,來個烏江自刎,逃避現實,辜負了江東父老的期望。
本來,他是有機會過江的,偏又看到岸邊巨石上,螞蟻擺了七個大字:“楚霸王自刎於此”,頓時仰天長嘆:“天亡我也!”遂撥劍自刎。豈不知正是中了韓信的計謀:事先派人用蜂蜜寫好字,螞蟻只是吃蜂蜜而已。
經得住成敗的考驗,有擔當,這才是真漢子!
-
3 # 順其自然859544707514
為難項羽
為人品性生不悔,
難免前行多歧路。
項王氣魄恨無助,
羽翼齊飛向日去。
應該說項羽的死,成就了項羽,成就了詩人李清照的情懷!
很多人說項羽應該留得青山在,重新再來。但我認為,項羽的做法是最負責的,也是最具英雄氣概的!
試想,如果項羽回到江東,那麼楚漢之戰勢必又要延長,百姓仍要受苦,尤其是江東百姓,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要遭受戰爭荼毒。
再說,即使項羽重新建立軍隊,能與劉邦韓信張良等組合的團隊抗衡的機率太小了。
所以,項羽看清了現狀,也看清了自己。他知道自己的缺陷,知道自己的過錯,知道自己無力迴天。所以自刎是他最好的歸宿。
很多人認為項羽不肯過江東是遺憾,其實在項羽那裡,根本沒有這個問題。
所以,項羽不過江東才是真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