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沉睡的冰

    如果是經常性的,可以先給孩子講道理,一歲多的孩子在思想上已經有了意識,告訴他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好的行為。慢慢的孩子就懂了,知道打人是不對的。同時還可以去醫院查一下微量元素,看孩子是不是缺乏鋅,缺鋅的孩子更容易出現打人以及咬人的情況。

  • 2 # 幼兒教育網

    1歲多的孩子還不能準確運用語言,使用肢體動作表達自己的情緒,或者要求,這是非常正常的行為。少數家長認為孩子喜歡“打人”,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

    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有了感知、認識世界的能力,隨著一天天長大,這些能力也在一點點提高。幼兒階段孩子的行為以模仿為主,父母的一言一行,無不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因此,如果孩子經常使用肢體語言,父母就要仔細審視自己的言行及教育方式,以便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1.不要大聲呵斥。因為孩子並不知道自己行為的對錯,需要家長蹲下身來,溫和地跟孩子交談,讓孩子認識到這樣做不好,應該怎麼做。

    2.不要用嚇唬代替教導。家長要給孩子正確的示範,而不是做出要用動作嚇唬孩子,這樣反倒讓孩子更有攻擊性。

    4.不要限制孩子和別人小朋友交往。有的家長怕孩子打別人,不讓孩子跟別的小朋友玩。這樣一來,是避免了麻煩,但孩子的性格會變得越來越孤僻,不善於跟人交往。家長應多帶孩子到公共場合,正面引導孩子。

    5.讓孩子多接觸比較安靜的活動,比如塗鴉、積木、七巧板等。選擇玩具時,家長應當避免刀、槍等明顯具有攻擊傾向的玩具,應當以娛樂型、啟蒙型為主。實踐證明,孩子如果在一個有很多玩具,氣氛歡快人的環境中玩耍,他的攻擊性會大大減少。

  • 3 # 請叫我楊哥

    其實,1歲這裡的孩子正是性格慢慢養成的關鍵期,孩子會打人和摔東西的行為都是在表現自己的不滿,以達到發洩的作用。這時候做父母的不是打罵,而是先觀察孩子是因為什麼導致的煩躁易怒。觀察是否是大人們在交流的時候氣氛緊張起高腔,孩子接受到這情緒才導致情緒不穩

    做父母的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也是孩子最信賴的人。父母本身要做好榜樣,孩子眼裡父母如果是溫柔的,孩子性格自然不會暴躁到哪去。如果父母是非常的暴躁的人,急性子,那麼你的孩子也會受你影響的。要孩子好,首先父母自己要做好榜樣。

    接下來,我們要耐心的引導孩子摔東西是不好的,大人們對身邊的東西細心的呵護,孩子看在眼裡也會慢慢的改變自己的行為,當然也要結合小懲罰,比如孩子特別愛吃的某樣食物,今天如果摔東西了那麼今天就沒有美食可以吃。孩子久而久之就改掉了壞習慣。因為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美食的誘惑是很大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睫毛膏不用卸妝液怎麼卸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