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達是扶風郡人,京城附近三輔之人,由於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洛陽成為戰場,三輔流民一部分進入益州,孟達即三輔流民,進入益州後依附劉璋。劉備入蜀後孟達投降劉備,蜀地平定後孟達被劉備封為宜都太守。
先看孟達寫給劉備的這道表的內容:
臣達伏惟殿下將建伊、呂之業,追桓、文之功,大事草創,假勢吳、楚,是以有為之士深睹歸趣。臣委質已來,愆戾山積,臣猶自知,況於君乎!今王朝以興,英俊鱗集,臣內無輔佐之器,外無將領之才,列次功臣,誠自愧也。臣聞范蠡識微,浮於五湖;咎犯謝罪,逡巡於河上。夫際會之間,請命乞身。何則?欲絜去就之分也。況臣卑鄙,無元功巨勳,自系於時,竊慕前賢,早思遠恥。昔申生至孝見疑於親,子胥至忠見誅於君,蒙恬拓境而被大刑,樂毅破齊而遭讒佞,臣每讀其書,未嘗不慷慨流涕,而親當其事,益以傷絕。何者?荊州覆敗,大臣失節,百無一還。惟臣尋事,自致房陵、上庸,而復乞身,自放於外。伏想殿下聖恩感悟,愍臣之心,悼臣之舉。臣誠小人,不能始終,知而為之,敢謂非罪!臣每間交絕無惡聲,去臣無怨辭,臣過奉教於君子,原君王勉之也。
大概意思就是:臣孟達知道劉備殿下將建立伊尹、呂尚那樣的功業,達到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地位,現事業還在創立階段,需要藉助吳楚之地的勢力。臣孟達自投靠以來犯了不少錯,然後是一大段謙虛的話,請求能還臣自由。接著搬出了6個人的例子:范蠡、咎犯、申生、伍子胥、蒙恬、樂毅,表明一旦功高,下場都不太好。荊州失守後,大臣都變節投降,沒人願意回來,最後請求還臣自由之身,願君王努力加油。
由此可見,孟達此表可謂水平較高,如何見得呢?
此表中引用大量人文典故,在此作出說明:
伊、呂之業:指建立像伊尹、呂尚那樣的功業。伊尹是商朝初年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官至丞相,為商滅夏立下汗馬功勞。呂尚就是姜子牙,助周武王滅商,開創周朝百年基業,為百家宗師。
桓、文之功:桓是齊桓公,文是晉文公,二人都是春秋戰國時期著名君主,均開創霸業。
而范蠡、咎犯、申生、伍子胥、蒙恬、樂毅等人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文臣武將,都為君主建立了巨大的功勞,可謂功高蓋主,但這些功臣最後的結局不盡相同,前兩位隱退棄功而保全性命,後四位卻不同程度的受到迫害。
可見孟達熟讀史書,頗有文采,又能帶兵打仗,可謂文武全才。
此表文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是:孟達想要自由之身,想自已做個選擇,並且表現得迫不得已,非自己所願,但孟達並沒有說明要投魏。
孟達是扶風郡人,京城附近三輔之人,由於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洛陽成為戰場,三輔流民一部分進入益州,孟達即三輔流民,進入益州後依附劉璋。劉備入蜀後孟達投降劉備,蜀地平定後孟達被劉備封為宜都太守。
先看孟達寫給劉備的這道表的內容:
臣達伏惟殿下將建伊、呂之業,追桓、文之功,大事草創,假勢吳、楚,是以有為之士深睹歸趣。臣委質已來,愆戾山積,臣猶自知,況於君乎!今王朝以興,英俊鱗集,臣內無輔佐之器,外無將領之才,列次功臣,誠自愧也。臣聞范蠡識微,浮於五湖;咎犯謝罪,逡巡於河上。夫際會之間,請命乞身。何則?欲絜去就之分也。況臣卑鄙,無元功巨勳,自系於時,竊慕前賢,早思遠恥。昔申生至孝見疑於親,子胥至忠見誅於君,蒙恬拓境而被大刑,樂毅破齊而遭讒佞,臣每讀其書,未嘗不慷慨流涕,而親當其事,益以傷絕。何者?荊州覆敗,大臣失節,百無一還。惟臣尋事,自致房陵、上庸,而復乞身,自放於外。伏想殿下聖恩感悟,愍臣之心,悼臣之舉。臣誠小人,不能始終,知而為之,敢謂非罪!臣每間交絕無惡聲,去臣無怨辭,臣過奉教於君子,原君王勉之也。
大概意思就是:臣孟達知道劉備殿下將建立伊尹、呂尚那樣的功業,達到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地位,現事業還在創立階段,需要藉助吳楚之地的勢力。臣孟達自投靠以來犯了不少錯,然後是一大段謙虛的話,請求能還臣自由。接著搬出了6個人的例子:范蠡、咎犯、申生、伍子胥、蒙恬、樂毅,表明一旦功高,下場都不太好。荊州失守後,大臣都變節投降,沒人願意回來,最後請求還臣自由之身,願君王努力加油。
由此可見,孟達此表可謂水平較高,如何見得呢?
此表中引用大量人文典故,在此作出說明:
伊、呂之業:指建立像伊尹、呂尚那樣的功業。伊尹是商朝初年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官至丞相,為商滅夏立下汗馬功勞。呂尚就是姜子牙,助周武王滅商,開創周朝百年基業,為百家宗師。
桓、文之功:桓是齊桓公,文是晉文公,二人都是春秋戰國時期著名君主,均開創霸業。
而范蠡、咎犯、申生、伍子胥、蒙恬、樂毅等人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文臣武將,都為君主建立了巨大的功勞,可謂功高蓋主,但這些功臣最後的結局不盡相同,前兩位隱退棄功而保全性命,後四位卻不同程度的受到迫害。
可見孟達熟讀史書,頗有文采,又能帶兵打仗,可謂文武全才。
此表文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是:孟達想要自由之身,想自已做個選擇,並且表現得迫不得已,非自己所願,但孟達並沒有說明要投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