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虹的手工娃娃
-
2 # 我在夢裡寫文章
我其實很能理解這種不願意融入集體的人,我剛進入公司的時候就遇上了中秋節,一幫人組織聚會,我是新來的,我其實一點也不想去,可是我的師傅告訴我必須要去。
萬般無奈之下我只好去了,去了之後就特別尷尬。因為什麼也不知道,認識的人也很少,就不知道說什麼,又不能一直玩手機。反正就是尷尬極了。
後來再有這種聚會我就不去了,有人說我不合群,可是我感覺也沒什麼。我是來工作的,不是來交朋友的,如果因為不去吃飯,不一起玩就備受排擠的話,那還不如辭職算了。
而且公司裡各種各樣的人都有,有外向的也有內向的,自然也缺少不了不喜歡融入集體的。 如果強行讓一個人融入集體,說不定還回起到反作用。
所以,可以選擇循序漸進的辦法讓一個人融入集體,但是人家不喜歡參加集體活動的話,就不要強求了。畢竟各人有各人的想法。
-
3 # 說話者李四
我們要明白,公司招聘員工是藉助員工達成自身的利益指標。所以,是否辭退該員工,要看這個崗位對於人際交往的要求。
譬如人事或產品經理,需要與其他部門保持良好溝通,因此人際交往能力其實是崗位的必須品。反之,如果是單純的碼農,孤僻點也影響不大。
-
4 # 一米一一爸
首先得看公司組織活動的時間和頻率吧?如果高頻率佔用週末,那沒毛病啊。員工來工作是為了生活,自己的生活都沒了,上這個班有什麼意義?沒時間花錢,錢再多也是個數字。而且想必貴公司未必能有這麼高的薪酬標準。員工的社會屬性是個自然人,接下來才能是平行的孩子,父母,丈夫,公司員工一類的屬性。
當然,如果貴公司有足夠的實力,可以通過經濟補償方案來扭轉個人的社會屬性排序,那員工也很樂意接受。或者貴公司可以違法勞動法,把高頻佔用週末的活動寫入勞動合同,並作為處罰甚至開除的依據,也未嘗不可。反正天下傻缺多的是,可惡人自天收拾。
祝早日關門大吉
-
5 # 藤井樹季節
工作就是來掙錢上班的。年會旅遊又不會掙錢,同樣的不參加公司也不會有損失,工作成果也一項沒耽誤,憑什麼一定要參加無用社交。
-
6 # 路克阿
我是在私企上班!
首先看到這個題目 我就想到了自己 !
我本身是一個很愛熱鬧的人 但是確超級不喜歡“團建”這個活動!
因為我參加的團建 無非就是 一個男管和領導說著另一個女管的壞話、小報告.
說完後開始批鬥大家 、 然後開始給你洗腦.!
在我的認知裡 工作就是為了掙錢
只要錢給到位 就好說話!
但是勾心鬥角爾虞我詐 這種情況下
參加團建 不如回家看我的電視劇.
-
7 # 格蕾絲lin
可以理解啊!單位的集體娛樂活動不樂意融入就不融入,要尊重員工的選擇,並不是所有人都愛湊熱鬧。員工業餘時間的安排就應該自己做主,不能為了融入而融入,不能為了顯得合群而參加自己不喜歡的活動。用人單位要允許員工保留自己的個性,不做無謂的改變。
-
8 # 173****3686
這個問題結合我自身經驗來看,我也是集體活動能不參加就不參加,因為本身性格比較內向,參加活動的時候,渾身就不自在,很少主動跟人交流,就算是去了也恨不得能早點結束早點走,其實這不只是個別人的想法,一些家裡有孩子的寶爸寶媽們也想一下班就趕回家照顧孩子。但是這些問題並不影響他們的工作能力以及工作效率,工作一樣能完成。就我來看,如果新人能勝任這個崗位,工作能夠按時完成,能跟同事正常進行一些交流,集體活動什麼的其實並不重要,況且這些活動一年能有幾次呢。
-
9 # 小灰485
別用老眼光看現在的年輕人,現在的年輕人就是幹活拿錢,不想和你們玩其他的,不合適就走人,你也給不了他幾個錢,他也沒必要在工作之外迎合你。
-
10 # 與君偕行不負信念79
每個人的性格不同吧,反正我自己很討厭什麼團建之類的活動,工作就是工作,生活就是生活,同事也只能是同事而不會是無話不說的朋友,每次老闆都強行給所有人灌一些什麼夢“我們是一個大家庭,你們都是我的家人……”真是夠了好嗎?平時上班時間聽你胡吹亂諞都夠了,下班時間甚至休息時間都要在群裡狂發一些有的沒得還得強迫別人回覆收到並且讚美……
-
11 # 職海小方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吧,不知道這位員工在工作上是否能夠跟其他人保持良好的溝通和合作關係。如果在工作上能夠跟同事很好地合作,那麼將工作和生活分隔開,也無所謂。
但是,很多時候,工作和生活無法涇渭分明。所謂的集體活動其實正是為了能在工作中更好地合作所埋下的伏筆。
新員工培訓的意義我記得我之前入職公司的時候,被安排了新員工培訓。參加新員工培訓的人都是第一次見面,並不熟悉。大家被拉到一個培訓基地,兩三人住一個屋子,吃住一起,白天做拓展訓練,晚上一起玩,很快就有了“舍友情誼”。
雖然時間不長,不過一週的時間,但是等大家都回到工作崗位以後,再次見面就會有很親切的感覺。這些同事來自公司的各個部門,平時部門之間難免會有合作和溝通。每當看到來溝通的人是當時的誰誰誰的時候,辦事的態度不自覺地就會積極起來。
這就是人與人之間“人情”的交往。這並不是說這樣會不會有什麼“內情”,而是人與人之間始終還是有個“情”子在裡面。你至少可以和一個自己熟悉的人共事,起碼可以免去了“破冰”的尷尬。
吃吃喝喝中的瞭解為什麼能稱作“美食文化”呢?美食是能讓人瞬間放鬆下來的東西,無論是什麼煩惱,都不是一頓火鍋所不能解決的。吃吃喝喝中間,大家在放鬆的狀態下,更能有走心的交流。同樣地,旅遊也如同人生之書中的幾張彩頁一樣,能夠讓人更好地放鬆下來。
交流是瞭解一個人的基礎。平時工作中的關係是公對公,難免會有一些誤會產生,一場聚餐、一場旅行,或許就能化解這些誤會,以便在今後的工作中“輕裝上陣”更好地合作下去。
職場的環境總能讓人有種戒備感,緊張感,很難得到放鬆,因此可能就會有更嚴肅的“反應”。所以,聚餐或者說旅遊這種更加生活化的社會活動,更能讓人在放鬆中瞭解彼此的“苦衷”,從而釋然,進而合作。
職場友誼仍需謹慎雖然前面我講得挺熱鬧,但是,我仍然對職場友誼持謹慎態度。工作生活雖然不可能涇渭分明,但是個人隱私相關的方面還是不能跟職場人“交心”。
這個問題很敏感也很微妙。因為職場友誼不是我們普通意義上的友誼,它可能僅僅是以我們的合作關係為基礎的。我們可能有各自不同的立場,而且這樣的立場可能會隨著事態的發展或者組織架構的調整,產生相應的變化。
因此,“交心”可能會讓我們陷入不能自由轉換立場的尷尬境地。同時,“交心”雖然能迅速拉近彼此的距離,但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近了,就會被對方身上的刺扎到。這是人之常情,經歷得多了,你就會發現這個鐵一樣的定律。
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從工作中發展出“戰友”般的情誼,然而知己兩三個就好。
寫在最後獨立,個性,並沒有任何的錯,我們本就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人。但是,你始終還是一個社會人,不可能脫離你的社會屬性而存在。
曾經聽過一個故事,一個人因為被世俗煩擾太久,遂下定決心脫離世俗,擁抱個體生活。於是,他來到了一座小島上,他很開心,這座小島沒有一個人,有的只是鳥語花香。
起初他很愜意地開始了自己的新生活。然而,不久問題就出現了,島上有老鼠,而且老鼠發現島上來了“新人”後,開始不斷地騷擾這個新物種。而這個人每天的睡眠質量都開始不能保證了,所以,他只好從島外弄來了一隻貓。
然而,貓要喝牛奶,他又不得不弄一頭奶牛保證每天給貓喝牛奶。但是,牛要吃草,還要有牛棚,他又找來工人蓋牛棚……於是,島上有重新“熱鬧”起來。
雖然是個寓言故事,但是其中蘊含的道理就是,你不可能脫離社會而存在。儘管你可能會多方抗拒,但是,最終還是要不自覺地迴歸社會。
-
12 # 東斯坦因
本人以前就有過這樣的經歷。年會晚上18:00點舉行,結果17:00臨下班組長給我派工,說有一個客戶來信說裝置有問題需要解決,還是那這種必須要到現場解決的。我沒辦法只能揹著包去客戶那裡了,車程一個多小時左右,年會肯定是參加不了了。等到了客戶那裡一交流才知道,客戶人家前一天下午就將情況報過來了。我立馬就知道了,組長這是故意給我挖坑,年會的聚餐吃不上,抽獎也沒分,大領導問為什麼沒來還得說是我工作不力。而且這個虧,我還很難說出來,只能嚥下去。
然後還是這家公司,每年也組織旅遊。可每次旅遊都是去爬山。那真是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實在是不想受這份累,所以就從來不去旅遊(剛進公司,遇到第一次旅遊時,在瞭解旅遊具體行程後就果斷放棄)。
在中國的社會中,總是不缺乏搬弄是非的人。他們假借關心同事之名,去詢問不參加年會,不參加旅遊的人為什麼不參加。看似是關心,其實是去刺激他人。
年會和旅遊都是公司給員工的福利,員工因為各種原因享受不了,心中肯定不痛快。再遇到有心人的煽風點火和擠兌,就更不痛快了。可偏偏真正原因,又因為各種顧忌無法說出,這火就更大了(煽風點火的人很多都知道原因,也知道你說不口)。為了不讓他們繼續點火,有些人可能會說出一些極端點的話語來徹底堵上這幫人的嘴。
這是我的一點小見解,可能也是以偏概全了,希望大家多包涵。
-
13 # 阿基米麵
我覺得這是個人的習慣吧,沒必要強求,只要他把工作都做好了,平時在工作的時候也能融入團隊就沒有問題了。
首先,不能說這個人有錯。因為工作就是工作,是大家的一個謀生手段。
同事之間聚集在一起,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完成公司的目標,然後獲取報酬。其實道理就這麼簡單。
職場最常見的有三類人。
工作和生活不分開的。把同事當朋友,經常和同事聚會。這種人應該是職場裡邊的多數。大部分人都是這樣的。畢竟現在社會,很多人都是背井離鄉的在外地工作,遠離自己原有的生活圈。所以把通過工作交朋友無可厚非。對同事不拒絕也不主動的。這種人也不少,反正同事邀請了聚會,他也會去。但是他不會主動去發起邀請,也不會主動要求別人到家裡來。就是作者提問的那種。造成這種現象的有幾個原因吧。a)有可能人家就是本地人,工作之外的生活圈就很豐富了,沒有必要融入同事圈,只要工作做到位就行了。b)性格比較內向的。有很多內向的人都是不願意去融入同事的圈子。c)比較高傲的。這種人覺得世界上我最牛。其他人都配不上和我做朋友。融入集體,的確有好處我剛開始說這種現象沒錯,沒必要強求和同事成為朋友。因為大家聚集在一起的目的就是工作,賺錢。
但是,工作中最重要的內容是溝通。往往8個小時的時間只有一小部分在溝通,大部分時間我們都在忙,忙,忙。
所以,如果有額外的時間增加同事之間的感情,能促進工作的更加順利。其實對公司和個人都是有好處的。
所以很多公司都有團隊建設的費用和旅遊費,其實也就是這個道理。
-
14 # 心理彥究員
這個員工蠻有個性的,有主見, 我行我素,不會刻意迎合。你可以不喜歡他的性格,你可以不跟他交朋友,但是如果僅僅憑藉他不參加年會和不參加旅遊,還真沒辦法給他直接定性。
因為職場中是以績效來評價一個人的,我們不能本末倒置,必須得結合他在工作中的具體表現來具體分析,才有意義。
你可能會說,公司本來就是講究團隊合作的,他說不需要融入集體,難道沒有錯嗎?
我們不能簡單地憑藉他說了什麼來判斷,關鍵還得看他是怎麼做的。單就這一句話,不會給公司帶來什麼損失和不好的影響,沒必要上綱上線。
所以,回到工作中,去看他的工作能力和工作表現,是否符合崗位的要求。如果他的本職工作中,有需要跟其他人合作的內容,那就著重觀察和評估他是否能夠團隊合作,評估方式包括:績效指標的完成情況、他人的評價、他自己的評價等。
另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一個人的性格跟先天有關,也受後天影響。
就算他是個特別內向孤僻的人,也會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而發生改變。這個外界環境,包括他自己的直接上級,也包括團隊成員。
也就是說,作為他的領導,如果你是一個特別有親和力、特別有感染力、特別有影響力的人,他一定會受你影響,逐漸變成你所期待的樣子。
同樣,如果他身處一個關係特別融洽、團隊氛圍特別好的團隊中,他也會逐漸開啟自己,融入團隊,跟大家打成一片。
所以,做為團隊領導,你不能把眼光僅僅放在員工的缺點上,更要把關注點放在如何提高自己的影響力,如何帶領團隊,如何影響團隊成員上。
總之,面對一個不參加年會、不參加旅遊的有個性的新員工,不能草率的認定和評價他不適合。先評估他的工作能力和業績。如果工作能力和績效都沒有問題,那麼,他就是一名合格的員工。如果你期待他更加優秀、更能融入、更有團隊精神,則需要通過你的影響力和管理能力,讓團隊氛圍更融洽,讓他更願意融入、更主動地改變。
-
15 # 放飛九月
這種情況,確實不太正常。
一般公司的年會,分為兩部分。最開始是會議的一部分,由CEO總結公司一年的業績,表彰一些優秀的個人或者部門,以及公司在新一年的願景。這是每個員工,都必須要參加的一次會議。
第二部分,是聚餐+娛樂,一般都會邊吃飯,邊看一些提前準備的節目。這段時間,如果有特殊情況,可以跟部門的直屬領導請假,提前離席。
大的公司,很少會有全公司性質的旅遊,基本都是以部門為單位的。小一點的公司,50人以內的,一般都以公司為單位,來進行一年一度,或者春、秋兩季的旅遊。
這種旅遊, 公司員工很少會拒絕。
但如果組織者不給力,發起的專案不足以吸引員工,則會引起部分牴觸情緒。
例如,一個朋友的公司,要組織一次團建。但團建的時間,安排在週末休息時間,而且地點是在公司附近的一個公園裡,主要專案就是十幾個人玩”撕名牌“,然後再吃頓飯,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對於這樣的”團建“,吸引力是非常小的。
因為現在的社會,沒有任何一項工作,是不需要協作,就可以獨立完成的。所以,無論從情商方面,還是從將來部門內部和部門之間的配合上面,都需要與人打交道。這種不顧大局,只認自己的員工,將來惹出來的麻煩,遠遠比能解決的問題,多得多。
以上是個人見解,不喜勿噴哈。
-
16 # 薄荷星火
在職場中,每一次成長都是個體融入到集體的過程。
我記得剛上班的時候,那時條件還比較寬鬆,每到週末,單位就會組織我們出去集體活動,當然也不會太遠,一般都是去鄉下,各個季節採摘呀,桃李果杏…或者去水庫上坐個遊艇等等,我當時一門心思交朋友談戀愛,不是很喜歡參加集體活動,總是想找各種藉口,理由不願意去參加。
有那麼一兩次成功的,也有的覺得次數太多了不好,所以就勉為其難的去了。其實每個人的站的角度不一樣,我那時覺得跟一群同事去玩,然後還要看人臉色,中午還要吃飯端茶倒水,而且這發生在週末時間,就相當於對個人時間的一種侵佔,所以十分不樂意。
但是有一次,通知了週末又有活動。我猶豫了一下,看看通知人的臉色,還是沒有把“不去”說出口。
我是沒說不去,但是有人說了。結果上報完畢之後,就說安排那個去不了的同志負責單位週末的值班,而原本的值班人員要去參加活動。
我頓時十分無語,這個時候,一個入職多年的前輩看出了我的情緒,跟我說:你是不是也不想去呀?
我說:呵呵,不去是不是不太合適啊?
前輩說:你以為呢,上司用私人時間、私人的影響力給大家協調出資源來,帶著你們去玩,帶著你們採菜摘果,帶著你們吃飯,這全都是付出,你還不領情?你還不參加集體活動?你覺得留下值班兒就完了嗎?以後比這更糟糕的可能還等著呢。
我聽了當時就一陣後怕。畢竟我當時剛剛入職,卻差一點首當其衝犯了單位的忌諱。因為其他人早已約定俗成,不但開開心心地去參加活動,還賣力氣的搞服務、表現自己,慢慢的我就開始明白其中的規則,所以作為新人,有這種不合群的想法非常的正常,但是如果不及時調整,會以後的工作埋下許多隱患:
第一,每個人的確是獨立的個體,週末的時間也的確是你的時間,可是當你融入社會後,生活和工作的界限本就沒有那麼清楚。第二,單位組織這些活動一樣是有所付出,無論從精力還是時間,並不是在耽誤你一個人的時間,而大多數人都會服從命令聽指揮。第三,即使是集體活動,也是工作的一部分。雖然加班費可能以其它的形式呈現,但是如果你反抗命令的話,帶來的後果和拒絕加班其實是一樣的。 -
17 # 生活情感日記
人類天生有社交需求
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告訴我們,人是有社交和成就需要的。這位員工不知道經歷過什麼,產生了對職場集體交往這麼抗拒的心態。這種對集體觀念的淡漠,註定他對公司難以有歸屬感,那工作的積極性和穩定性也就打上了問號。
我相信任何人都會有與人交際的慾望,哪怕是天生性格內向的人也渴望能夠得到團隊的接納認可。主動讓自己遊離於集體之外的人,往好了說叫不從眾,負面的說法就是情感淡薄,清高孤僻。
不屑與他人共舞。孤傲的背後,就是他自己當他自己的老大,自己當自己的家,懶得和其他那些“無知”的傻帽一起在一個組織中“共舞”。無論好壞,我都有我自己的主意,我就喜歡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在他心裡,公司的旅遊、年會及其他的集體活動都是沒事兒找事兒,傻樂呵。其實,他回到家,與家人一起吃飯,本身就是一種集體活動。難倒他回了家,自己一個人端著碗到自己的房間去吃飯?
所有人都會覺得自己是獨一無二的,是特殊的,但現實卻是殘酷的。一個喜歡特立獨行的人,必定要有能讓別人信服的能力。如果這個員工工作能力一般,卻時刻想要自由和獨立,那隻能說明他不適合工作,也不是該企業的理想員工。相反,如果他工作能力很強,那麼想要獨行的行為,就會成為一種個性。
這個世界就是這麼不公平,同樣的事情和行為放在不同的人身上,就是不同的理解和含義。
-
18 # 未泯雙瞳
那得看這個人具體是個什麼職位吧,我覺得只要在本身工作不受到這個性格制約的情況下,尊重每個人的意願也是一家企業成熟的標誌,畢竟作為企業本身,僱傭到工作能力匹配職位並且能夠給企業做出貢獻的員工就是正確的選擇。至於他合不合群,願不願意參加集體活動,其實並不是什麼太重要的事。
有這樣性格的人,多半是不會在與人交往過密的崗位上供職的其實現代社會中,性格相對獨立孤僻的人並不少,有些是對社交恐懼,有些則是不願意浪費時間花在別人身上。但作為一家企業,只要這個員工所處的職位不是需要高頻溝通,也不是涉及與外部合作或對接的崗位,並且能夠滿足他所在崗位的一切能力,其實參不參與集體活動並不那麼重要。
當然由於他自己的性格使然,往往自己也不會去應聘那些偏向商務、銷售崗位,一般這樣的人會在偏向技術的崗位上鑽研較多,那麼只要他的溝通能力不影響工作就好。
有些人不參加集體活動只是不願意取悅別人和浪費時間進行無效社交很多企業現在張口閉口的企業文化,團隊精神,這些年恐怕也早已給很多人洗了腦,企業文化不是在嘴上說說的,是一家企業歷久彌新後沉澱下來的精華和精神。很多偏向在某個領域鑽研的人,因為希望利用一切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除了工作外並不想浪費時間在一些沒營養的事情上面,實在太正常了。
企業招聘的是可以在一個崗位上出色完成任務的員工,僅此而已作為一家企業,進行招聘時最核心的訴求就是在某個崗位上找到一個能夠完全勝任該崗位的員工,只要這個人的能力符合要求,工作成績出色,其實性格色彩方面的原因應該都是次要的。尊重每個員工的選擇和習慣也是一家企業成熟和包容的體現,畢竟企業的最終目的是盈利,而只要員工能夠完成自己的工作就是對崗位和公司最大的尊重。
不合群的人,往往更具獨特的觀點和視角,不願從眾其實人類是典型的群居動物,人類社會也是群居生態,但社會學中早就揭示了人類社會中“群體”的作用往往是愚蠢的,地決策性的,容易依賴和輕信別人的。其實那些性格獨立且讓人感覺有些孤僻的人,往往才是能夠跳脫出環境看透本質的人,他們的觀點和視角通常更加獨特和與眾不同,也正是因為不願意從眾的心理才讓他們選擇更多時間的獨處。因為他們覺得參與群體活動是一種有些愚蠢的行為,當然這往往也導致了兩個極端的出現,就是有些人確實獨具匠心,非常有主見且能夠給人精細,而另一些人則只是孤芳自賞,不知道哪裡來的信心自說自話。
所以這樣的人如果真的有能力且能夠出色完成工作,並且市場別出心裁提供獨特的意見與方向,則應該是企業最珍視的那一類人才,如若不然,則應該儘早改變他的觀點或索性讓他離開隊伍中。
-
19 # 天山布衣
員工不參加集體活動,不想融入集體的情況有四種
一、性格內向
性格內向的人短時間內很難融入一個集體。內向性格往往防備心理較重,內心比較敏感,擔心自己做錯或說錯,在不瞭解集體的每一個人之前是不會試圖融入一個集體的。
二、集體氛圍
一個集體的氛圍與個人的心理落差較大,我們常在網路上看到銷售工作每天晨會的打雞血運動,一個人想要參與進這種活動的話,需要跨過很大的心理門檻。
三、高光過往
一個人如果有過很高層次的經歷後,再去低層次的集體,往往表現就是不屑參加這些活動,這些活動在他心裡只不過是玩剩下的、過時的東西。
四、心理落差
人事招聘入職時,給新員工講述的工作環境、福利待遇等問題,在入職後員工發現與其描述不符,感覺受到欺騙,沒有留下好印象,那麼他對其他的一切也持懷疑態度。
人事部門在處理類似情況時,不要一味的作辭退處理,及時做好心理引導,也要從自身查詢問題。長期一味的辭退,將會影響公司聲譽,尤其是網路時代,離職人員可隨時在網路對公司做出評價,那麼公司將會陷入招聘和發展的兩難境地。
-
20 # 戲精的日常生活
這個問題我覺得很有可能是管理層的問題。
1,個體參加年會,不參加旅遊這個我覺得正常的吧。剛進入公司的新員工,對周圍的同事都不熟,對公司的各層級人物都不熟,這個很難一入職就跟大家一起。
這時候我覺得管理層的作用很關鍵。
其實管理層的作用不僅僅是安排工作。而且也是一個團隊,或者說是團隊文化的一種親和力。正常情況下,如果說個體不參加年會,也不參加旅遊。管你怎麼會找他聊一聊的。
我記得剛開始的時候,有段時間我們去聚會。然後我因為有事情連續兩次都沒有去。後來我們主管就找我聊天。就問我是不是團隊裡邊有我不喜歡的,或者說是有我不喜歡的人或者事情。我是不是因為這些東西我才不會去參加團建?其實我只是有事情而已。但是經過這件事情我就覺得整個團隊的凝聚力主要是在管理層。
2.個體是個體,不需要融入團隊。我覺得這個觀念本身就是有問題的。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意見。無論哪一個公司都是屬於公司自己的一些企業文化。也就是這一些企業文化讓大家聚在了一起。一個人能力有限,所以需要很多個人的能力,一起來完成一件事兒。
我們公司就有一個性格比較內向的。他平常很少說話,而且脾氣也很大,所以同事的關係跟他也不是特別好。但是他就是我們集體的一部分。在工作的時候或者說處理事情的時候,是不區分也不會去關注他的性格的。當他完成一份工作的時候,也就是我們的一個專案交付到客戶手中的時候。他跟我們是屬於一起的。所以公司的維度來講,所有的員工都是一個團體。對個人而言,工作就是工作,自己就是個體。
每個人都有是新人的時候,希望大家都遇到一個好的懂得關心大家的上級。
回覆列表
我有個問題想問問,這位員工他工作的時候,他工作有差錯嗎?如果沒有,說明集體活動跟他工作內容沒什麼影響,既然這樣,他下班後,時間是不是就屬於他了?他個人時間還要配合做所謂的集體活動,是不是有強制的因素,我把這稱為變相的加班,還沒有加班費的那種,上班族不會有幾個人喜歡的,誰不想下班時間就陪陪家人或者自由點,中中國人活的累,就是把這種變相的加班看成理所當然,人家想要有自己的時間還錯了,乾脆賣身給公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