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獅粉屬於一種低熱量的食物,每100克的螺螄粉只含有100大卡的熱量。螺螄粉的營養價值比較豐富,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卵磷脂、蛋白質和胡蘿蔔素,還有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
發源地傳說一:王記有阿婆
上世紀80年代中期,解放南路有一家兼營幹切粉的雜貨店(現“大可以飯店”樓),店員每天早上需學習,學習完卻已是九點有餘,來不及吃早餐的店員只好拿上一把幹切粉,到隔壁的阿婆螺螄攤(現解放南路金魚巷內)煮粉吃,店員覺得好吃,後來便買來青菜一起煮。賣螺螄的王記阿婆也覺得此粉的味道甚佳,索性就賣起了這螺螄粉。之後經過業者前赴後繼地數次改良,又加上其它配料,進而,柳州的經典小吃——螺螄粉慢慢形成,滿街飄香,民眾為之狂然。
發源地傳說二:谷埠有夜市
上世紀70年代末,文革結束,民間商貿開始復甦,谷埠街菜市(牛奶巷附近)逐漸成為柳州市內生螺批發的最大集散地,加之附近工人電影院的事業如日中天,數量眾多的散場觀眾從旁強勢拉動,谷埠街夜市也隨之形成。而柳州人嗜吃螺螄和米粉是一傳統,一些精明的夜市老闆便開始同時經營起煮螺和米粉來。當時,人們尚未有今日我們這般豐盛美味的菜式可選,故而肚內油水無多。所以電影散場後,那些飢腸轆轆的食客們,不免有意或無意間地要求在自己點的米粉里加入幾勺油水甚多的螺螄湯,一同享用,這便慢慢形成了螺螄粉的雛形。後其配料和製作工藝經過不斷改良完善,逐步成型,一發不可收拾,並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發展到其第一個繁榮期,螺螄粉作為柳州原創招牌小吃的地位也得以確立和鞏固。
發源地傳說三:無巧不成書
上世紀80年代初期的一天深夜,幾位外地人趕到柳州,飢腸轆轆中找到一家快要打烊的米粉攤點,可是米粉必用的骨頭湯已經沒有了,只剩一鍋煮螺剩下的螺螄湯,攤主情急之下,把米粉放到螺螄湯裡煮,又加上青菜以及花生等配菜,這幾個外地人吃後,大呼好吃。攤主將此記在心中,逐步完善其配料和製作,遂慢慢形成了現在螺螄粉的雛形。
螺螄粉最早出現於20世紀70年代末,最晚不超過20世紀80年代初,由於相關資料的嚴重缺失,確切的發源地已難考證,而有著濃重 “螺螄情結”和“米粉情結”的柳州人,於無心插柳的不經意間,創造出一個名聞遐邇的柳州原創第一小吃——螺螄粉。歷史的巧妙安排之中,可能也有其必然的一面吧。
參考資料
來自螺獅粉網:http://www.xiaochijmw.com/baike/108.html
螺獅粉屬於一種低熱量的食物,每100克的螺螄粉只含有100大卡的熱量。螺螄粉的營養價值比較豐富,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卵磷脂、蛋白質和胡蘿蔔素,還有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
拓展資料螺螄粉的傳說發源地傳說一:王記有阿婆
上世紀80年代中期,解放南路有一家兼營幹切粉的雜貨店(現“大可以飯店”樓),店員每天早上需學習,學習完卻已是九點有餘,來不及吃早餐的店員只好拿上一把幹切粉,到隔壁的阿婆螺螄攤(現解放南路金魚巷內)煮粉吃,店員覺得好吃,後來便買來青菜一起煮。賣螺螄的王記阿婆也覺得此粉的味道甚佳,索性就賣起了這螺螄粉。之後經過業者前赴後繼地數次改良,又加上其它配料,進而,柳州的經典小吃——螺螄粉慢慢形成,滿街飄香,民眾為之狂然。
發源地傳說二:谷埠有夜市
上世紀70年代末,文革結束,民間商貿開始復甦,谷埠街菜市(牛奶巷附近)逐漸成為柳州市內生螺批發的最大集散地,加之附近工人電影院的事業如日中天,數量眾多的散場觀眾從旁強勢拉動,谷埠街夜市也隨之形成。而柳州人嗜吃螺螄和米粉是一傳統,一些精明的夜市老闆便開始同時經營起煮螺和米粉來。當時,人們尚未有今日我們這般豐盛美味的菜式可選,故而肚內油水無多。所以電影散場後,那些飢腸轆轆的食客們,不免有意或無意間地要求在自己點的米粉里加入幾勺油水甚多的螺螄湯,一同享用,這便慢慢形成了螺螄粉的雛形。後其配料和製作工藝經過不斷改良完善,逐步成型,一發不可收拾,並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發展到其第一個繁榮期,螺螄粉作為柳州原創招牌小吃的地位也得以確立和鞏固。
發源地傳說三:無巧不成書
上世紀80年代初期的一天深夜,幾位外地人趕到柳州,飢腸轆轆中找到一家快要打烊的米粉攤點,可是米粉必用的骨頭湯已經沒有了,只剩一鍋煮螺剩下的螺螄湯,攤主情急之下,把米粉放到螺螄湯裡煮,又加上青菜以及花生等配菜,這幾個外地人吃後,大呼好吃。攤主將此記在心中,逐步完善其配料和製作,遂慢慢形成了現在螺螄粉的雛形。
螺螄粉最早出現於20世紀70年代末,最晚不超過20世紀80年代初,由於相關資料的嚴重缺失,確切的發源地已難考證,而有著濃重 “螺螄情結”和“米粉情結”的柳州人,於無心插柳的不經意間,創造出一個名聞遐邇的柳州原創第一小吃——螺螄粉。歷史的巧妙安排之中,可能也有其必然的一面吧。
參考資料
來自螺獅粉網:http://www.xiaochijmw.com/baike/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