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實體店老王
-
2 # 簋固自臨清
本就不應該設定無人便利店;華人需要就業需要飯碗;目前的無人便利店後臺維護成本高、店內商品損耗高。如果說期望,就是設定在列車上、機場內,且店內商品價格與市內商超所售同款商品價格持平。
本就不應該設定無人便利店;華人需要就業需要飯碗;目前的無人便利店後臺維護成本高、店內商品損耗高。如果說期望,就是設定在列車上、機場內,且店內商品價格與市內商超所售同款商品價格持平。
說實話,我根本不期望無人便利店的出現,實體店的某些屬性是無法被替代的。我們並非機器,也非草木,雖然無人便利店看起來很方便,但實際上在實際購物場景中很多地方根本無法得到滿足,從無人便利店概念誕生到現在,那些無人便利店真的成了“無人”便利店。
雖然無人便利店打出的宣傳概念是方便購物,說的直白些,就是方面消費者購物,讓消費者能更加效率的購買產品,但實際上真的是這樣麼?與其說無人便利店是為了方便顧客,不如說是為了方便運營者縮減成本。迄今為止,無人便利店比較成功的領域就是藥店、成人用品、飲料販賣機等,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他們解決了某些人的痛點,比如24小時營業屬性,解決人們購買成人用品害羞的尷尬痛點,以及藥店關門後可以去無人藥店購買藥品的痛點,但這也僅限於沒有購物實際體驗,需求性比較直觀、明顯的小眾領域。
就拿最重要的購物體驗來講,我們來假設一下,當我們進入超市後,明晃晃的燈光,一排又一排的機器,沒有一個活人為我們介紹產品,所有的產品都是預包裝、自包裝的,看中了就拿,看不上就不拿。從本質上講,這的確增加了購物效率和消費者的選擇權利,但這真的有必要麼?雖然去超市購物的顧客有很明確的目的性,但實際上很多人去實體店能購物享受的是那種氣氛,而不是為了增加效率,所謂的痛點真的無關痛癢。
再來說說關於信任的問題,很多人把共享單車稱之為“國民素質拷問儀”,原因我就不多說了;但我認為無人便利店才是國民素質拷問儀,在超一線、一線、二線、三線城市市中心位置開無人超市還好,雖然會有人偷東西,但不會那麼猖狂。但如果在三峽一下城市,十八線小城你開個無人便利店試試?搞不好連櫃檯都給你偷走。
所以,我並不看好無人便利店,最好的方式是該無人的地方無人,該有人的地方有人,而不是追求形式上、概念上,為了節約成本、提升逼格而開設無人便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