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子木老師講語文

    語文單元課例教學中滲透一些知識點有利於學生寫作文,今天就7年級語文第三單元情況從一兩個方面進行簡析一下。

    第一、學習課文的表現方式。

      本單元的課文都是敘事性作品,主人公都是生活中的普通人。

    內容主要體現關於“愛”的主題。我們可以從課文中感悟這種博大的感情。

    比如在魯迅先生的《阿長與<山海經>》中的保姆阿長,雖是目不識丁,但是她質樸、善良、熱心,當少年魯迅想買一本《山海經》的時候,沒人理睬他,而這個連書名都說不清楚的勞動婦女卻給他買來了書,這就是作者本人都是被深深地震悚了!

    文章中,魯迅先生深情地抒寫了對她真摯的懷念。

     楊絳先生寫的《老王》,敘寫了作者與車伕的交往,表現出車伕艱難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表達了對不幸者的關懷,等等。

    這兩篇文章,對學生寫作的最大啟發應該是:《阿長與<山海經>》採用的是先抑後揚的手法;

    而《老王》中從不同方面寫出人物的特點,結尾意味深長,發人深思。第二、藉故事講道理。

     《臺階》以農民的兒子作為故事敘述者,敘述父親為蓋新屋而拼命苦幹的一生,表現農民艱難困苦的生存狀態和他們為改變現狀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憐憫雙重感情色彩。

    給學生的寫作啟發是,寫父母等人物形象時,可以採用這種方式來構思。

    而《賣油翁》記述了陳堯諮射箭和賣油翁酌油的事,形象地說明了“熟能生巧”“實踐出真知”“人外有人”的道理,讓我們明白一個人應如何看待自己的長處,又如何看待他人的長處。

    《賣油翁》說明了熟能生巧、藝無止境的道理。

    在學生閱讀中,就可以引導學生認真品味課文寫法,前面的敘述,是為了後來的畫龍點睛的議論或抒情,並讓學生借鑑、仿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走過風風雨雨歌名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