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氫寶貝
-
2 # sweetblackberry
如果孩子從小就愛哭,動不動就哭,一哭還特別大聲那種,天天聽的真的很煩,耐心早就被磨光了,睡覺前哭,睡醒了就哭,莫名其妙都不知道咋回事
-
3 # 辰辰媽媽戰戰粉
慚愧,我總是控制不住對調皮執拗的四歲半兒子大哄大叫,就因為這樣他才會按我的要求做。知道會有暴力傷害,就是沒法徹底改變。現在只能降低吼的頻率。當媽好難
-
4 # 朵朵果果組合
家長對孩子的“語言暴力”影響不亞於“肢體暴力”的損傷,對於如何修復,我覺得可以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
1. 以關切的提問方式開啟溝通。問問孩子對上次事件的理解,對父母作出“不公”評價的想法
2. 基於孩子們想法,再承認父母的失誤或過錯,告訴他,每個人都會犯錯,包括父母
3. 取得孩子初步理解基礎上,再進一步深入探討,後續類似事件或衝突,他們希望父母有什麼態度和評價,他們又能做到哪些或怎樣
-
5 # 創業財富攻略
我的經歷
1、我爸爸
我和題主一樣,特別討厭這種情況的發生,因為我父親就是一個特別暴力的人,從小他對我的語言暴力的影響,就差沒到派出所去舉報他了,同時,在這種環境下長大,也讓人極度的想逃離。
2、我姐夫
本來說,現在已經算是長大了,已經算是個大人了,很多方面的傷害我都可以說避開和減小,但無奈的是我還有一個姐,她找什麼樣的物件,找什麼樣的男人是我沒法控制的,也就是說,在我的關係圈中,總有一個缺口,是我無法控制的。
這個姐夫吧,他也十分的暴力,剛剛還好好的,有可能就會突然暴發的這麼一個人,而且特別的不講理,語言暴力不說,而且喜歡威脅人,說句不好聽的話,我都不知道我姐缺男人缺到這種程度。
當然,他們以後的日子會過成什麼樣,跟我一點關係也沒有,但是,如果這種人危害到我,我一定會報警的。
語言暴力/語言虐待(辱罵)1、語言暴力
生氣是正常的,表達憤怒是正常的。然而,如果爭論升級成為威脅,成為尖酸刻薄,成為不平衡的競爭音量,導致對方要求停止,導致對方走開,這段關係就有問題了。
如果爭論升級為實際的物理表達,如撞門或牆壁,或踢狗,這種關係有一個嚴重的緊急問題。
語言暴力會升級為身體暴力。語言暴力告訴孩子們,通過大喊大叫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是可以接受的行言語語言暴力教育孩子不尊重家庭成員是可以的。言語暴力可能會嚴重傷害受虐者和關係。我知道很多人因為語言暴力而離婚。
2、語言虐待(辱罵)
語言虐待(英語:Verbal abuse)亦稱語言暴力,是指一個人強行批評、詆譭、蔑視、嘲笑、侮辱或譴責侮辱歧視性他人。不屬於謾罵行為,而是利用被害人自身生活狀態等,以居高臨下的態度,對被害人進行語言上的嘲笑、批評、威脅,使得加害人造成受害人感到憤怒、痛苦、羞恥、尷尬、恐懼、以及憂鬱,而自得其樂或暫緩心中怒火。言語欺凌情況於學校、職場、團體當中居多。
情緒虐待的影響/創傷風險雖然情緒虐待可能不像身體虐待那麼明顯,但它仍然會對成人和兒童的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1、情緒和心理創傷可由以下因素引起:
一次性活動,如意外事故、傷害或暴力攻擊,尤指在兒童時期意外發生或發生的情況下。持續的,無情的壓力,例如生活在犯罪猖獗的社群,與威脅生命的疾病作鬥爭,或經歷反覆發生的創傷事件,如欺凌、家庭暴力或兒童忽視。通常被忽視的原因,比如手術(尤其是在生命的頭三年),親密的人突然死亡,一段重要關係的破裂,或令人屈辱的或令人深感失望的經歷,尤其是如果有人故意殘忍的話。2、對兒童的情感虐待會對他們的發展產生嚴重影響,這些影響可以持續到成人生活中。
3、兒童創傷與未來創傷的風險
雖然創傷事件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但如果你已經承受了沉重的壓力,最近遭受了一系列的損失,或者曾經遭受過創傷--尤其是早期的創傷發生在童年時期,那麼你就更有可能受到事件的創傷。任何擾亂兒童安全感的事情都可能造成兒童的創傷,包括:
不穩定或不安全的環境與父母分離重病侵入性醫療程式性虐待、身體虐待或口頭虐待家庭暴力(語言暴力)忽視童年經歷創傷會產生嚴重而持久的影響。當兒童創傷得不到解決時,恐懼和無助感延續到成年,為進一步的創傷創造了條件。然而,即使你的創傷發生在很多年前,你也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克服痛苦,學會信任他人,再次與他人建立聯絡,並恢復你的情緒平衡感。
創傷治療為了從心理和情感創傷中痊癒,你需要解決你長期迴避的不愉快的感覺和記憶,釋放出壓抑的“戰鬥或逃跑”的能量,學會調節強烈的情緒,並重建你信任他人的能力。創傷專家可能在你的治療中使用各種不同的治療方法。
1、軀體體驗專注於身體的感覺,而不是關於創傷性事件的思想和記憶。通過專注於你身體中正在發生的事情,你可以通過顫抖、哭泣和其他形式的物理釋放釋放出與壓抑有關的能量。
2、認知行為療法幫助你處理和評估你對創傷的想法和感受。
3、眼動脫敏和再加工將認知行為療法的要素與眼動或其他形式的有節奏的左右刺激結合在一起,這些刺激可以“解凍”創傷性記憶。
何時尋求專業的創傷治療從創傷中恢復需要時間,每個人都以自己的速度康復。但是如果幾個月過去了,你的症狀還沒有緩解,你可能需要一個創傷專家的專業幫助。
1、如果你是:
在家裡或工作中有困難患有嚴重的恐懼、焦慮或抑鬱無法形成親密的、令人滿意的關係經歷可怕的記憶、噩夢或閃迴避免越來越多讓你想起創傷的事情情緒麻木,與他人脫節用酒精或藥物使心情更好進行創傷治療可能是可怕的,痛苦的,潛在的再創傷,所以這種治療工作最好是在有經驗的創傷專家的幫助下進行。找到合適的治療師可能要花點時間。非常重要的是,你選擇的治療師有治療創傷的經驗。但與你的治療師關係的質量也同樣重要。選擇一個你覺得舒服的創傷專家。如果你感到不安全,不受尊重,也不被理解,那就去找另一個治療師。
2、問問自己:
你和治療師討論你的問題感覺舒服嗎?你覺得治療師明白你在說什麼嗎?你的擔憂是被認真對待了,還是被最小化了或者被忽略了?你受到同情和尊重嗎?你相信你能信任治療師嗎?治癒與修復創傷症狀通常從幾天持續到幾個月,當你處理這個令人不安的事件時,症狀會逐漸消退。但是,即使你感覺好些了,你也會不時被痛苦的記憶或情緒所困擾--尤其是對事件週年紀念之類的觸發因素的迴應,這些都會讓你想起創傷。
1、如果你的心理創傷症狀別放鬆-或者如果它們變得更糟--你發現你無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離開這個事件,你可能正在經歷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雖然情緒創傷是對令人不安事件的一種正常反應,但當你的神經系統“卡住”,你仍然處於心理休克狀態,無法理解發生了什麼或處理你的情緒時,它就會變成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
2、不管創傷性事件是否涉及死亡,作為一個倖存者,你必須面對失去安全感,至少是暫時的。對這一損失的自然反應是悲痛。就像失去親人的人一樣,你需要經歷悲痛過程,處理悲傷,治癒創傷,並繼續你的生活。
-
6 # 三隅樂活心理
有個孩子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寧願一屁股坐在仙人掌上,也不願聽到父母的冷嘲熱諷。”可見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一、什麼是語言暴力
1.語言暴力的定義
語言暴力即使用謾罵、詆譭、蔑視、嘲笑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致使他人的精神和心理遭到侵犯和損害。
語言暴力可見於任何人之間的溝通交流中。比如,戀人夫妻之間,領導與員工之間,陌生人之間等等。其中要數父母對孩子的語言暴力傷害最大。
一是,父母是孩子最信任最親密的人,他們與孩子相處時間最長,對孩子的影響最為深刻。
二是,孩子的是非認知觀未發展成熟,父母對待他們的方式,會對他們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自我意識產生重大影響。
①侮辱
“你簡直比豬還笨!”、“動作能不能快點,跟個烏龜一樣!”、……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些話語,很多父母習慣性的就脫口而出,卻不知道,當中的侮辱字眼像子彈一樣射進孩子的內心。
孩子為了避免傷害會隱藏自己,會與你產生距離感。當他向你封閉自己後,你對他的教育,就再也起不到效果了。
②貶低
“這麼小的事都做不好,以後你還能做什麼!”、“我就沒見過比你還笨的小孩!”……有時父母覺得孩子需要點壓迫和動力才會努力、上進。於是一味貶低、打壓孩子。
如此只會消耗孩子的自信心和積極性,讓他感覺自卑,無助。對小孩來說,獲得父母的認可和欣賞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小時候沒有得到父母的欣賞和認可,有些人會用一生的時間去證明給父母看,卻忘了自己真正喜歡什麼,想要什麼。也有些人就從此自暴自棄,成為問題少年。
“你再哭我就不要你了!”、“現在不好好學習,以後只能去要飯!”……威脅恐嚇可以利用人性中本能的害怕,對行為起到一時的控制作用。但這樣做等於你在孩子心中放入了一顆“恐懼”的種子。
他隨時害怕被你拋棄,長大後很難和人建立親密關係,總是沒有安全感。稍微一放鬆,他就覺得是種罪過,會造成可怕的後果,比如流落街頭。威脅恐嚇培養出的孩子焦慮、敏感。
④嫌棄厭惡
“我怎麼會生出你這樣的小孩!”、“別碰我,看看你,全身髒死了!”……小孩子的世界很簡單,你說什麼,他就接收什麼,信什麼。他不知道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不知道如何認識和評價自己。父母的言行和語言是他認識自己最關鍵的資訊來源。
你的嫌棄,厭惡,讓他感覺自己不配擁有父母的愛,自己不討人喜歡。容易形成自卑,討好型人格。成年後,有個很好的工作崗位,他不敢去競爭,他覺得自己不配擁有。有個優秀的人示好,他不敢接受,心想:“這麼優秀的人,怎麼可能真心喜歡我這樣的人。”心甘情願選擇過低配人生,覺得這才是屬於自己的生活。
⑤抱怨哀求
“別吵了,我耳朵都快炸了!”、“我上班已經夠累了,求求你學習自覺點行不行!”……父母的抱怨哀求,讓孩子感覺都是自己的錯,讓父母難過,產生愧疚感。
一邊是自己的天性,一邊是對父母的愧疚和不安。在這種冷暴力下長大的孩子容易形成自虐、犧牲的性格。對孩子來說父母是天,沒有父母的關愛照顧,他們無法生活。於是為了討好父母,可能就犧牲自己的喜歡和需求。當自己的需求壓制的嚴重了,可能就通過自虐的方式來發洩了。
三、父母的語言暴力對孩子有哪些危害
(1)大腦發育障礙
馬塞諸薩州哈佛醫學院研究人員馬丁·泰契爾和團隊通過核磁共振對18—25歲的青少年進行調查研究。
他們發現:遭受過語言暴力的人,普遍存在左腦發育不良、左右腦整合不良和小腦蚓部血流量增加現象。最終導致顳葉停滯生長,成年後可能出現失語症、記憶力減弱等後遺症。這也就是題主所說的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大腦造成的影響。兒童時期,小孩的大腦還未發育成熟,外在干預很容易影響其發育狀態。年長後,要再對大腦形態功能產生影響就比較困難了。
(2)性格不良
語言暴力環境下長大的孩子長期遭受失敗,得不到鼓勵和認同,會對現實無望,放棄努力。心理學上叫“習得性無助”。
更有一項對1000多名未成年人進行的調查分析發現,在“語言暴力”環境下成長,有25.7%的孩子“自卑”,有22.1%的孩子“冷酷”,有56.5%的孩子“暴躁”。
(3)出現行為問題
語言暴力是一把武器,讓孩子站在父母的對立面。不僅對孩子心理造成巨大傷害,還讓孩子更容易出現行為問題。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語言暴力嚴重傷害親子關係,使得父母對孩子的正常管教失效。二是,得不到父母認可和關心的孩子會做出父母不認可的行為來獲得關注或給予父母反擊。
四、為何會出現語言暴力
1.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認知差距
同齡人之間且有許多隔閡和矛盾,何況親子之間。父母常常以自身經驗來教育孩子,但是孩子並不能理解,他是通過自身與這個世界互動,通過試錯的方式去認知世界。這種認知差距,造成親子之間溝通困難,很多父母放棄溝通,直接習慣性的訓斥教育。
2.父母情緒管理能力不高
情緒管理能力指對自己情緒的意識和駕馭的能力。主要包含兩方面:
一是,意識到自身情緒的能力。有一部分家長,在情緒失控時,根本沒意識到自己處於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從發怒到訓斥孩子一氣呵成,直到孩子“哇”的一聲大哭時,才好像明白哪裡不太對勁。這種人對自己的情緒意識薄弱,你沒發對不在你意識內的東西進行干預。因此這類人要管理自己情緒比較困難 。
二是,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我高興可以不表現出來比較容易,我發怒要隱藏起來就比較困難了。有很多家長說,我知道語言暴力不好,但是每次一生氣,我就控制不住自己要去責罵孩子。這就是情緒管理能力欠缺。
3.家庭環境的代際遺傳
在言語暴力環境下長大的人,當父母后會不自覺的延續當初父母對待他們的方式去教育孩子。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已經內化成他們的習慣。更重要的是,他們沒有好的示範供自己學習,有的只是反面教材。
4.工作生活壓力
現代人提前消費,具有高額貸款。加上可能二胎開放,經濟支出增加,父母的工作、經濟壓力增加。這種不良情緒如果沒很好的消化,很容易帶入家庭生活中,對孩子造成心理傷害。
五、父母如何避免語言暴力
1.先調查後發言
不良情緒出現時,先內心默唸10個數,再開口。心平氣和的去了解事情原委,永遠不要剝奪孩子的發言權。給犯人定罪還要給機會讓他申訴呢。
2.降低說話聲調
不管語言內容是什麼,尖銳高調的說話聲,本身就是一種暴力,讓孩子產生恐懼、退縮。即使是責備的語氣,如果降低聲調,也會大大降低語言暴力的殺傷力。
3.控制消極情緒
提高情緒管理能力,多做冥想可以提高對自己情緒的意識能力。可以讓孩子一起幫助你認識自己的情緒狀態,允許孩子在你情緒失控時給你提醒。
每天給自己一小段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聽歌、閱讀、運動、或做手工。利用這段時間,消化一天的消極情緒,培養積極情緒。
4.建立尊重平等的親子關係
俗話說,父母子女一場,其實是相互成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我們也是在不斷學習和成長,遇見更好的自己。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姿態,如今我們比孩子懂的多,可要不了多久我們就會被孩子甩在身後。我們如何對待小時候的子女,子女長大後就如何對待老了的我們。
六、遭受語言暴力的孩子如何自愈、修復
1.溝通和解
對於已經發生的錯誤,可能隨著時間的流逝傷害的感受已經變淡了,但是心結會一直在,無形中影響著你們的親子關係。和孩子開誠佈公的交流,表達自己的歉意,告訴他,是自己表達方式不對,出發點是毫無惡意的。
在心理諮詢中,很多人對原生家庭的傷害耿耿於懷,對父母恨不起來,也釋懷不了。他們需要的只是一個理由來說服自己,父母是愛自己的,這樣就可以放下那些傷害。
2.培養積極心態,針對性的訓練大腦
有意識的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可以在大腦中建立新的神經突觸,形成樂觀的思維習慣。積極樂觀的態度有助於減少遭受語言暴力帶來的消極情緒和自卑焦慮性格的影響。
對於長期遭受語言暴力造成的左腦發育不良出現失語症,記憶力減退等症狀可以進行鍼對性的康復訓練和學習記憶方法。
大腦形態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根據用進廢退原理,我們可以有意識的去訓練大腦功能,促進大腦繼續發育。
3.適當的心理諮詢
如果曾經的語言暴力帶給你的傷害已經嚴重影響你的正常工作學習,請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幫助你一起走出困境。
總結:語言暴力的形式多種多樣,它不但會給孩子的身心造成影響,還會影響親子之間的關係,營造不良的家庭氛圍。對孩子的一生產生深遠影響。
身為父母要管理好自己的消極情緒,提高情緒控制的能力,與孩子平等溝通交流。對於語言暴力造成的嚴重傷害要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
-
7 # 心理竹先生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你的說話方式,藏著孩子的未來,演員姚晨扮演的蘇明玉曾給竹先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她的“毒舌”追其根源是原生家庭造成。作為父母最不可忽視的是,在孩子幼年時期語言的傷害力量。
一個女孩哭著大聲控訴自己的媽媽:
“你怎麼總是拿我跟其他同學比較,為什麼我的努力,你從來都看不到?”
記得全球兒童安全組織Safekids也曾釋出過這樣一則海報:
一個失落的孩子,拿著26分的考試卷。他眼角下垂,神情緊張,看起來十分害怕的樣子。
身上刻的,是父母對他說的話:
“你腦子讓豬吃了嗎?”
“考成這樣,還有臉回家?”
雖然她好心給她提供建議,但細聽下來,無非是在披露她自己的想法,而且感覺上是想把她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
也就是說,雖然表面上是為對方好,但實際上只是想滿足自己的慾望,他們心裡想:“這些都是我從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知識,請你好好聽著!”
“我是為你好”這句話,也是父母常對子女講的。另外,“我年輕的時候……”也具有類似的意味。
對兒童,特別是幼兒來說,這些詆譭性評價、暴躁模式下的話語、抱怨式的話語、羞辱性的話語,恐嚇性話語等等都可能給兒童帶來傷害。
尤其父母自身處於易激惹狀態,這時的話語間交織了父母強烈的負性情緒,且不說容易口不擇言,兒童對父母話語背後的暴躁情緒高度敏感,會體驗到恐懼和不安,並大概率地發展出兩種適應策略:
掩飾自己的真實訴求,把自己藏起來;
揣摩迎合父母的期望和心意,發展為討好型人格。
在性格養成上,兒童的自我概念主要來源於與父母互動過程中父母的評價反饋,通過父母話語裡兒童感受到是積極的、賞識的,那麼兒童就自然發展出積極的自我概念;反之,兒童從父母的話語裡感受到的是消極的、羞辱地、詆譭的,兒童也同樣自然而然發展出消極的自我概念,不自信、自我效能感低、習得性無助、低自尊等等。
懷有自卑感的孩子,如果判斷出比較的物件和自己處於同一水平,就會獲得心理上的安心感,否則就會激發嫉妒仇恨等不良情緒。
美國愛荷華大學的語言學教授溫德爾·約翰遜就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他特地挑選了22名孤兒,其中有11個孩子有口吃。
實驗開始後,約翰遜告訴被標記為口吃的11名孩子(這些孩子是正常的),他們的語言能力存在問題,必須立即採取治療,用心克服。
緊接著,他又告訴被標記為正常的孩子(這些孩子本身患有口吃),他們的語言能力很好,如果接受這樣的語言訓練,就會更上一層樓。
整個實驗從1月持續到5月,約翰遜多次向孩子們灌輸關於口吃的種種歧視。
面對那幾個被標記為口吃的正常孩子,他經常警告與責罵他們:
“你們的語言有嚴重的問題,必須想盡一切辦法來糾正!”
“你們如果不會好好說話,乾脆就不要說話!”
他甚至當著所有人的面,指著其中一個孩子說:你們看見他剛才口吃的樣子了嗎?
在他的蓄意引導下,原本正常的孩子變得交流困難,拒絕交談。甚至自我意識定位自己為口吃,併產生極其嚴重的焦慮和自卑症狀。
更嚴重的是,他們的學業幾乎全部荒廢,上課無法集中精神,在與人的交流產生各種困難時,還遭到了無情的譏諷和欺辱。
單從這個殘酷可怕的實驗,就能讓人生明白語言的暴力是有多恐怖。你給孩子灌輸了什麼思想,他們輸出的就是什麼樣的行為,就像那句歌詞唱的一樣:最深愛的人卻傷我最深。
而密歇根大學的伊森·克羅斯博士做過一項實驗:
當一個人受到語言暴力攻擊,他的情緒疼痛在大腦區域反應和身體疼痛極為相似,神經系統能體驗到幾乎相同級別的疼痛。
同時哈佛大學醫學院的馬丁泰徹博士發現:言語暴力最容易影響的大腦區域是胼胝體、海馬迴和前額葉,胼胝體負責資訊傳遞,海馬迴負責記憶和情緒管理,前額葉統領一切高階認知能力,注意力和這三者都密不可分。
那麼,常見的語言暴力手段都有哪些呢?
1. 貶低 (degradation)
貶低是十分直接、也非常常見的一種語言暴力手段。顧名思義,它會令被貶低的一方直白地感受到對方對自己的不認可和輕視。
例如:“你還不都是靠我?沒有我,你什麼都不是”、“也不看看你自己什麼樣,除了我誰還會要你?”
2. 羞辱 (name calling)
3. 操控 (manipulation)
操控像是一種更加溫和的威脅手段,但最終的目的,依然是令被操控的一方聽從自己的吩咐。
例如:“你不肯幫我寫報告就是不愛我”、“你書都讀完了還不回家,置父母於何地?”
4. 煤氣燈 (gaslighting)
煤氣燈是一種更加系統化的心理操控陷阱,它會通過使人們質疑自己的認知,來達到改變他人行為、甚至想法的目的。
例如:“我沒這麼說過,你可別冤枉人”、“當時你有多歇斯底里你忘了嗎?如果不是你先這樣,我怎麼會也被激怒了”。
心理專家認為,教育者微小的心理變化如果表現在臉面上和語氣中,甚至嘲弄辱罵中,無形中會形成一種負面的心理場,這種心理場強大的輻射會改變孩子對於這個世界的認知。
著名心理教育學家阿德勒曾經說過: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馬歇爾·盧森堡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就提到了一種和諧的親子溝通方式: 觀察觀察,是非暴力溝通的第一步。父母要對孩子們的行為進行他細觀察,說出觀察的結果。
重點是要採用共情的方法,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問題,跟孩子溝通原因。
學會耐心傾聽,這是對孩子起碼的尊重,當發現孩子犯了錯誤,不要急著去批評,請先聽孩子內心的聲音,給他們解釋的機會,讓孩子內心的想法得以表達出來。也能讓我們正真瞭解到孩子世界。
這是客觀的疑問,孩子就會說出,因為作業太難、太多,或者不喜歡老師等原因,父母就可以進行下一步的教育引導。
● 感受比如,父母叫孩子打掃房間,孩子有情緒,灑了一地的水,就會對孩子說:“你怎麼這麼笨,這點小事都做不好?”
這個時候,父母和孩子都應該說出各自的感受,父母是為了鍛鍊孩子的自主能力,教育孩子不要那麼懶,要是孩子還是不願意,態度可以適當強硬點,但不能胡亂指責。
● 瞭解感受產生的原因比如當孩子對媽媽說:“媽,你做的飯不好吃。”
父母通常三種反應:
第一種是憤怒,“辛辛苦苦給你做飯,還敢嫌棄飯難吃。”
第二種是推脫,指責對方。“那我不做了,你們自己做吧。”
第三種是用心體會和了解孩子們的需要,看看孩子是不是不舒服,如果一切正常,就要考慮提高一下自己的烹飪技術了。
父母不要總是意氣用事,多通過溝通來發現孩子的真正需求。
這是一種變相批評,也是一種利用孩子內疚心理的道德綁架。
孩子一般聽到這些,會有很強的逆反心理,繼續慢慢悠悠。
在這種情況下,媽媽應該對孩子說:“我們快要遲到了,五分鐘後出門吧。”
還有兒童教育家陳鶴琴說,做父母的不可常用命令式的語氣去指揮小孩子。 這樣的說話方式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同一句話換一種語氣說,可能效果會是你意想不到的好。
比如,“還不快點去做作業。玩具快收起來。”
換成“寶貝,該做作業的了,我們把玩具收起來吧!”
試問下要是你喜歡聽哪一句呢?
就如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裡寫道:其實,真正的愛,不是單純的給予,還包括適當的拒絕、及時的讚美、得體的批評、恰當的爭論、必要的鼓勵、溫柔的安慰、有效的敦促。
溫馨提醒:不管哪個人,都有“得到別人認同”、“被人尊敬”的慾望,心理學稱為“承認需求”。當別人直呼我們的名字時,這種慾望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換句話說,頻繁地叫對方的名字,可以滿足對方的承認需求,進而拉近彼此間的心理距離。
稱呼對方時,如果使用對方不反感的綽號,將會使對方感到更加親密。不過,使用時要注意場合,不能顯得嬉皮笑臉。所以可以稱謂孩子的乳名。
“說教”是件大有門道的事,稍有不慎就可能變成“語言暴力”,教育孩子長大的過程,也是家長學會成為“家長”的過程,不妨共同成長。
“你的腦子讓豬吃了嗎?考成這樣,還有臉回家!”
“天天就知道闖禍,你是要幹什麼?攤上你這樣一個孩子,真的是倒黴。”
“沒見過你這麼髒的孩子。”
著名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說過:“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所以育兒的最佳態度是“語氣溫柔、態度堅定”,運用正確的語氣和措詞,潛移默化影響孩子的性格。
會說話的父母,孩子基本不會差,因為從小被愛,就是一輩子的鎧甲。
心理學裡有個詞,叫“南風效應”,講的就是北風和南風比威力,看誰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脫掉。
北風吹出了刺骨的寒風,結果行人因為害怕寒冷,就把大衣裹得緊緊的;
而南風吹出了柔和的微風,行人覺得很暖和,便解開了鈕釦,繼而脫掉大衣。
教育孩子也是一樣,南風雖柔軟無力,卻能化為繞指柔,讓孩子在風中起舞。
請您永遠記住這樣的一句話:孩子走三步,才能趕上我們的一步;孩子觀察世界的眼睛,比我們矮三尺。
多挖掘孩紙的優點,我們常說賞識教育,就是說,發現閃光點,讓孩子體驗成功。
總之,話裡有溫暖,一舉一動都是愛的家,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禮物。
-
8 # 哈嘍麻麻抓馬日常
語言暴力,傷害堪比刀劍。可惜很多父母意識不到。曾經看過這樣一條新聞:一位姑娘因為高考發揮失常,極度沮喪,可就在這時,父親說了一句:“考得這麼差,怎麼不去死啊!”明明是一句氣話,可那情那景下,姑娘信以為真了,留下一封“讓你失望了”的遺書就跳樓自殺了。也許不止是這一句話的傷害,平時姑娘應該就飽受了很多語言傷害了吧。
有教育專家曾經做過一項調查,受過語言暴力的孩子,性格或多或少有缺陷:
幼年時期如果經常被父母責罵,那麼在成年後,這些孩子就會在性格方面出現各種各樣的缺陷。有一半的孩子,他們也會跟父母一樣性格經常暴躁,而另一半孩子,其中一部分他們開始自卑抑鬱並且懦弱,還有一部分則非常冷酷,讓人難以接近。
語言暴力帶來的傷害不用說大家都能明白。2014年7月,知名藝術家謝勇憑藉作品《語言暴力》獲得第57屆戛納國際創意節銀獎。他將“怎麼不去死”、“丟人”、“是人就比你強”等惡語做成模具,代表傷人的槍、刀和斧頭等凶器。這部震撼人心的作品靈感來自於幾位少年犯,幾位為兒童做心理輔導的心理師在輔導過程中發現,父母對他們的慣用語言與他們最終的犯罪有著某種關聯。謝勇說:“語言是有能量的,積極溫暖的語言能讓孩子變得自信、樂觀;而攻擊性、傷害性的語言可能毀掉孩子的一生。”
現在很多父母都是知識分子,不會像上一輩老人經常動輒用難聽的話辱罵孩子。如果還有這樣做的,除了有些父母是不懂,有些父母就是喜好這種打壓式語言暴力。父母的教育方法如果改變不了,孩子只能自救——所以,受到語言暴力的孩子,要怎麼進行自我修復?從兩方面來說。
一方面:父母出發點是好的,沒意識到自己的“語言暴力”父母出發點好的,只是為了激勵孩子才無意中脫口而出一些難聽的話,使用了語言暴力而不自知。這種父母是說得通能改變的,作為孩子,可以:
第一種方法採用和父母及時溝通,則可以有效地瞭解雙方的心理想法;
第二種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則可以有效地進行自我安慰;
第三種選擇自己冷靜的方法,則可以避免因為語言暴力造成的傷害;
第四種面對父母避免敏感詞語,則可以有效地減少語言暴力發生的頻率。
上述是父母出發點是好的,有可能講道理能讓他們明白語音暴力的傷害。但還有一個方面真的很難辦:如果父母知道語言暴力的厲害,而他/她就是故意這樣打壓,他/她潛意識裡覺得罵的越難聽孩子越能記得住教訓;或者自身素養不高,脾氣暴躁,就是想罵孩子;生活裡不好過,只好把怨氣往孩子身上發洩......這類的就難辦了,你永遠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正如一個孩子永遠無法用道理說通一個就是喜歡辱罵孩子的媽媽。
一方面,父母習慣了打壓,永遠意識不到“語言暴力”的傷害,一味地覺得自己做的對電視節目《少年說》裡,一位女孩發自內心地吶喊“媽媽,為什麼我的努力,你從來看不到”,甚至還哭訴自己成績第一、比賽第一,為什麼媽媽都看不到還是老打壓她。但接下來女孩的媽媽不但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甚至還一本正經地反駁孩子,覺得孩子還是不夠優秀,甚至缺點很多。各種言語上的打壓,整個環節下來看得人十分壓抑。這樣的媽媽,你就算和她講一百個道理,她也不會懂得自己的“語言暴力”是不對的,她不願意“醒”!
針對上面永遠不肯“覺醒”的父母,網路上有個網友講的方法非常對——對待父母的語言暴力,如果父母好多年多無法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出錯,那大概率這輩子他們都是這樣的教育方式了。唯一的有效方法就是增強自我心理建設,肯定自己,好好學習,努力上進,爭取早點經濟獨立。
我看這裡很多回答都是如何調節啊,避免啊,但作為一個從小被語言暴力傷害至深的過來人,我覺得,早日獨立,遠離語言暴力施暴者,才是最治標治本的方法。
現在很多父母都是知識分子,道理應該都聽得進去。所以,大部分的語言暴力可能為了好的目的而用錯了方法。希望父母們都能改正,不要再讓脫口而出的語言,寒了孩子們的心。
-
9 # 愛好手工的竗竗爸爸
我來說說我的想法
首先,能不用語言暴力就不要用,這方面對於孩子的傷害是不可否認的,一個成年人被別人語言暴力了,哪怕心理承受能力再強,也會留下一定的陰影,何況是小孩呢。
然後說說治癒和修復
這個要分一下,從事情起因發展來分
是什麼原因導致語言暴力的
是孩子犯錯了?那麼這個犯錯(這裡說的犯錯是孩子主觀上調皮導致的,而不是一些客觀原因,或者他認知不足導致的),如果是這樣,那麼等時間過去一點時間後,先和孩子道歉,因為你的行為也是不對的,道歉好之後,和孩子說明他錯在哪?不要因為孩子小,不懂事,就不把他當成一個平等的對話者,你不教,他怎麼成長?哪怕孩子還不懂,但是潛移默化的,也會慢慢想明白。
如果是孩子無心犯錯,就是他本身都沒接觸過的東西,你沒和他說過,他怎麼知道,比如他習慣用奶瓶了,你突然給他一個杯子,說,慢慢喝哦,但是他就是控制不好,一下用力過猛,全撒了,你這時候如果責怪他,那就是不對的。這種情況下,首先也是道歉,然後將心比心的和孩子聊,說明你生氣的原因,並且把之前的錯誤給孩子解釋一遍。
對待孩子,沒有什麼良方,主要就是時間和愛心。
-
10 # 小林子啦啦啦
別把恐嚇當教育,我們失去的將會是孩子的信賴和親密。
前幾天帶著女兒去遊樂場玩,快到晚飯時間了,小朋友們還是捨不得走。
家長們使出渾身解數,有的好言相勸,有的大喊大叫,有的絮絮叨叨想把孩子哄回家吃飯,效果都不是很好。
很多家長驚歎,這招太好用了,我也要試試!
我的腦海中卻一直閃現著當時的畫面:那個小男孩急忙跑到媽媽面前,站得筆直,雙手緊緊貼在褲子上,像是在站軍姿,清澈的眼睛裡,含有一絲絲恐懼。
不用打,不用罵,為什麼“數到3”這麼簡單一句話,威力這麼大?
因為在計數的過程中,孩子的精神一點點地緊繃,他不知道媽媽接下來會如何處置他,只好乖乖服從。
我們都有過跑步之前裁判數123的體驗。那個時刻,我們精神緊繃,我們緊張裁判語氣的嚴肅,緊張123之後的結果。
孩子面對“123”的時候,心情是一樣的。
孩子真正怕的,當然不是這3個數字,他們怕的,是媽媽馬上要發火的語氣,是這數字之後的懲罰。
除了“數到3”的方式,很多威脅的話比如“再不過來我就不要你了”、“再不乖就讓收廢品的把你收走”、“再哭媽媽就不喜歡你了”,都會有同樣的“效果”。
小S就曾驕傲地說:“我不打小孩,也不做大呼小叫的媽媽,而是有一種另類但是很管事的方法,就是我很會編故事騙小孩,例如不乖就會被車碾過,或是被電死,不然就是被火燒之類的。”
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哪裡不乖,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被如此殘忍對待,更不知道自己其他的行為,會不會引發這些可怕的事。
被威脅的孩子,何其無辜啊!
可這一次次的威脅,對孩子建立和父母的親密關係、建立規則意識,都是有害無利的。
長此以往,孩子會一直生活在不安中,對家長的愛也越來越沒有安全感。
這樣的教育方式,看起來立竿見影,可我們有沒有想過,那個執行命令的孩子,內心又是怎樣的掙扎呢?
-
11 # 幼兒教育lulu老師
你怎麼這麼笨啊!
這點小事都做不好。
你腦袋裡裝的是什麼?
考這麼幾分,你還有臉回來?
別哭啦,再哭就不要你了。
家裡有你,簡直是倒了大黴。
……
語言暴力與父母家庭教育的管教模式有關。
忽視型父母更可能對孩子訴諸語言暴力;權威型父母則會避免採用語言暴力的方式來對待孩子;放縱型父母話語方式對兒童的影響不是語言暴力,而是不切實際的語言庇護和寵溺。經常被語言暴力的孩子,會表現出不自信、自我懷疑的情況。
他們的專注能力、創造能力等方面都比同齡的孩子會弱上許多。
那應該要怎麼修復這些造成的創傷呢?1、採用共情
首先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家長要採用共情的方法,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問題,跟孩子溝通原因。
“媽媽知道你覺得如何”,說出孩子現在的感受和想法,只要孩子發現你是理解他的,就能消除他們的牴觸心理。
蹲下身來,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比如很多時候孩子做事情不專心,不是他們不想專心,而是他們對自己無能為力,需要父母給予他們專注力的訓練幫助。
2、 剋制情緒讓孩子明白你的感受。
很多時候,家長們為什麼會對孩子進行攻擊呢?孩子為什麼會感到傷害呢?因為家長感到憤怒、丟臉,因此打罵孩子;或者家長恨鐵不成鋼,覺得孩子這樣做讓你很失望…一定要和孩子溝通,尊重孩子的獨立個體,讓孩子明白感受。
3、 對於之前的錯誤,跟孩子進行道歉,做到承諾不再這麼對待孩子。
孩子對父母的愛一直都是無窮的、信任的,因為孩子孩很小,他們的安全感依賴感都來自於父母。更多的時候,是父母在濫用和辜負孩子的信任。
很多父母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從來沒有把孩子當做獨立的人來看待,而是把他們當成歸屬物。當孩子受到了尊重,他們心上的創傷也會開始修復。
4、對於已經受損產生影響的大腦,表現出來的行為習慣進行專門針對性的訓練。
比如有些孩子由於語言暴力,已經產生自卑、內向的問題,這時候主要是缺乏來自觸覺上的感受,需要對孩子的觸覺進行專業有效的刺激訓練。
比如有些孩子上課出現了注意力不集中,也因此被家長批評、被家長罵,就要注意是不是孩子的專注力存在問題,通過專注力訓練提高專注力。
最後希望各位家長都明白一件事: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
-
12 # 小呀嘛小兒郎兒童美髮
很多語言暴力的行為都產生於家庭,父母親人對孩子的指責和打罵,才是傷害程度最高的。兒童心理學專家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說過,60%以上的青少年罪犯,都遭受過來自父母的語言暴力。所以,修復和治癒孩子的第一步,應該是父母家人先徹底杜絕對孩子的語言傷害。
給予孩子愛與溫暖,再詳細打聽是誰給孩子施加了語言暴力具體的內容是什麼。想要趕走語言暴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先掐斷源頭。如果施加語言暴力的源頭依舊存在,再多的修復也沒有用。所以,家長要找出施加者,想辦法避開或者溝通,徹底阻斷語言暴力再次發生才是最首要的。
尤其針對長期遭受語言暴力、已經顯現出心理問題的孩子,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我們要相信,“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接受心理專家的幫助,按照他們教授的方式和方法來處理,會比家長自己在網路上搜索一些無法驗證的“方法、意見、指導等”要靠譜得多。
最後,還是要回到那句話上面,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育兒真理,大家可以根據自家孩子的實際情況不斷的調整孩子的教育方式,希望大家的寶寶都可以健康快樂,茁壯成長。
-
13 # 神獸媽媽愛學習
語言,可以是最溫柔的良藥,也可以是最傷人的刀子。對孩子的語言暴力,在生活中數見不鮮。
很多家長,尤其是爺爺奶奶,無意中脫口而出就是:“你怎麼這麼愛打人。”“笨得跟豬一樣。”“你怎麼這麼愛打人,你爸爸媽媽怎麼把你教成了這樣。”
家長的本意是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避免孩子再犯,或者想讓孩子變得更好,但事實上,這樣的語言暴力,只會對孩子產生更多的負面影響。
語言暴力,究其根本原因,是家長的思想誤區:認為挫折教育磨礪孩子的成長;忽視了兒童心理髮展的科學性。語言暴力,會對孩子產生何種負面影響?自卑:孩子是一張白紙,孩子對自己的認知,主要來源於外界的評價。正面的評價,讓孩子更好的建立自信。而外部的語言暴力,如“怎麼像豬一樣笨”孩子更容易產生自卑情緒,自我否定。2. 退縮:外界否定導致自我否定,自我否定導致退縮行為。孩子天生愛表現,確因為否定而認為自己不能。明明想要和小朋友一起玩,卻不敢去,越退縮家長越著急,越用語言刺激,孩子越退縮,惡性迴圈。
如何才能治癒和修復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影響?1. 糾正認知:對於父母而言,糾正錯誤思想相對容易。對於爺爺奶奶而言,則相對較難。父母可以多給爺爺奶奶發李玫瑾教授的相關育兒視訊,在無聲無息中影響爺爺奶奶的思想。
2. “孟母三遷”:如果思想難以改變,那隻能改變環境。
3. 父母如何修復語言暴力對孩子的影響
建立平等關係: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與孩是平等的。在平等關係中,我們應該相互傾聽,尊重彼此的行為、語言。主動表達:如果不小心對孩子產生了語言暴力,事後一定要主動地、誠懇地向孩子道歉,讓他感受到自己受到了極大的尊重。每個孩子都是天使,有他獨一無二的優點。這些需要家長去發現,去工作,去鼓勵,只有這樣,才能為孩子開啟成功的大門,讓孩子在遼闊的世界展翅飛翔。
-
14 # 花朵小恬
【語言暴力的危害性】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可見語言暴力對人的傷害,更何況是我們的孩子。從表面上看,語言暴力比體罰顯得文明,但它帶給孩子造成的傷害絕不會比體罰小。從某種程度上講,可能還有過之而無不及。體罰更多傷害的是孩子的身體,其痛苦可能是短暫的,但語言暴力的傷害卻是長久的,不僅侮辱了孩子的人格,損傷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摧殘學生心理健康,嚴重的還會導致孩子心智失常,喪失生活勇氣, 自殺等嚴重惡果。所以要治療和修復孩子因為語言暴力而形成的傷害,首先要阻斷語言暴力。讓孩子回到安全的,舒適的,沒有語言暴力的環境中。
【第一步:給他足夠的愛,讓孩子進入到安全舒適的環境中】兒童的基本需要包括與成人的感情紐帶,就像他們需要營養、睡和睡眠一樣。滅其二的親子關係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和自己的父母或者其有重要關係的成人保持牢固的感情就帶,會讓孩子有良好的自我感覺,並能提高他們應對生活中的挫折的能力。
所以我們第一步就是讓孩子跟父母或者其他重要的人在一起,像小時候一樣溫柔的擁抱和搖晃,向他保證更強大的大人會好好保護他。跟他建立起情感紐帶。這會是一個很長的過程,直到孩子很長一段時間都感受到了安全和舒適,精神才會慢慢放鬆。 那麼恭喜你,你已經幫孩子完成療愈的第一步。
【第二步:傾聽孩子】孩子在康復的過程中,可能會大哭大鬧,需要你溫柔的觸控、關切的眼神,需要你的呵護所給予的安全感,直到自己能夠重新正常思維 。 這個過程中孩子會將很多情緒宣洩出來,就好像是一次垃圾清理。這個過程中父母或者親人如果能夠給予足夠的包容和耐心,孩子將會得到非常好的宣洩,讓他的療愈變得更加順利。
【第三步:幫助孩子修正的認知地圖】孩子的感受和認知源於過去的經驗,卻很難意識到經驗並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法則,他們對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沒有完整而深入的認識。 要幫助孩子治癒和修復,我們就要帶領孩子突破過去的認知。
只有學習和進步,才能擺脫昔日的經驗限制。父母或者親人需要帶孩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多出去看看,走走。讓他更多的去體驗人生百態,看看這個世界美好和醜陋,擴充自己的眼界,讓孩子的心智慢慢變成成熟起來。 當然讀書也是非常重要的學習方式,通過學習,讓孩子變得更加睿智沉穩,更有助於自我修復的開展。
孩子的 自我修復能力是很強的,只要給他足夠的愛,他們就能產生巨大的能量 。相信孩子在你的關愛下,很快就能療愈和修復了。
回覆列表
語言暴力大多傷害的是孩子對自己的認知,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和形成否定性的自我概念,引起愧疚和負罪感,進而攻擊自我。這是因為還沒有辨識力的孩子被外在的惡性評價完全控制了自己的判定。
如果可以,最有效的方法是:
1、實施語言暴力的人親自向孩子道歉,說明說過的話不是真的。是自己認識錯了。
2、可以讓孩子信的過的人跟孩子說自己小時候也被別人這樣說過,也很難過。讓孩子接受自己的情緒,知道這樣的錯誤也在其它人身上發生過,並不是自己一個人的遭遇,減輕個人負疚和歸罪。
3、告訴孩子別人說那樣的話是對方不對,錯的是他們,不是孩子。讓孩子學到判別善意的批評和惡意的攻擊,而不能一昧地聽別人的,特別說罵人的話或髒話的,就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