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人吃飯了
-
2 # 孤竹公子
說乾隆在位時期創造出的盛世其實有失偏頗,應該說是在康熙和雍正兩代帝王執政的基礎之上,乾隆皇帝時期採取了較為正確的執政措施順應了社會的發展而達到所謂“康乾盛世”的頂峰。如果沒有之前兩代帝王的積累那麼乾隆時期也根本達不到所謂盛世,我們先來看看乾隆的爺爺康熙及父親雍正都做了那些鋪墊和積累。
雍正皇帝繼位後,整頓吏治,推行新政,“士紳一體當差納糧”和“攤丁入畝”的新政極大的增強了國庫收入,同時減少了普通民眾的負擔,使貧富差距的現象減輕了不少。而整頓吏治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清理地方虧空,推行火耗歸公的新政、設立養廉銀製度等將官場陋習整肅一清,從制度及措施上減少官員腐敗的空間。可以說整頓吏治和推行新政極大的加強了清朝的國家實力,更是為乾隆皇帝打下了盛世的基礎。
以上簡單介紹了兩代帝王為康乾盛世積累下的基礎,下面就來說說乾隆皇帝是如何將這盛世基礎發揚光大到頂峰的,分三個方面來說:
㈠推行重農興農的政策。
乾隆皇帝繼位後,深知如果農民吃不飽是很危險的,明末的農民起義就推翻了大明的統治,所以非常重視農民的收入,多次免除農民的賦稅,鼓勵農民開墾荒地,而且開墾出來的新土地不納稅,還發布“勸減佃租”的諭旨,鼓勵地主士紳減輕佃戶的地租,這些政策有效減輕了農民的負擔並增加了收入。這裡還不得不提到乾隆皇帝另一個措施,大力推廣紅薯和玉米的種植,這兩種高產量的作物在全國推廣後,很大程度解決了農民的口糧問題。以上措施加上乾隆一朝對治理水患疏浚河道的重視,清朝人口增長迅速,人口由乾隆六年的14341萬增長到乾隆六十年的29696萬。
㈡推行積極的民族政策,鞏固邊疆。
以往中原王朝對邊疆部族的控制十分有限,甚至都不能有效控制。而清朝對邊疆部族的控制是空前的,對屢次反叛的蒙古準葛爾部族,乾隆皇帝果斷出兵,徹底消滅了這一部族,對大小和卓叛亂也是迅Superb兵平叛,可以說毫不手軟,經過多次對邊疆用兵,基本剷除了威脅清王朝的反叛勢力,對蒙古及西藏以黃教(喇嘛教)控制其貴族階級,設定駐藏大臣和伊犁將軍統治其地區,可以說清朝對這些地區的有效統治超過了之前任何朝代,也為今天的版圖打下了基礎。
㈢乾隆前期整頓吏治嚴格執法。
本文參考資料:《清實錄》、張巨集傑著《飢餓的盛世–乾隆時代的得與失》。
-
3 # 彈指千年
提到乾隆皇帝,很容易聯想到“康乾盛世”。但這個“康乾盛世”的產生和乾隆可沒多大的關係,說不好聽的乾隆只不過運氣好,坐享其成罷了!“康乾盛世”時間跨度巨大,從康熙平定三藩之亂到嘉慶元年白蓮教起義整整100多年,是清朝統治的巔峰。
為何說“康乾盛世”的產生和乾隆關係不大?首先我們要知道一個盛世的產生和形成,是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沉澱,絕對不是某一個皇帝一蹴而就就形成的。康熙平定三藩之後,整個大清就進入到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迅速增長的良好氛圍之中,為盛世的產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到了雍正時期,社會良性迴圈的氛圍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和鞏固,甚至可以說大清已經進入到盛世之中。而乾隆爺登基之後,剛好遇到盛世的爆發,他繼承了歷史上所有皇帝都羨慕的基業。簡單的說就是康熙種果樹,雍正治理照顧,乾隆賞花吃果!可以說這個時候隨便一個人登基,都能享受到盛世的成果。所以說乾隆創造盛世的說法不妥當!
從某方面上可以說,乾隆後期,就是大清由盛轉衰的轉折點!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自稱“十全老人”的乾隆扼殺中國認識世界,和世界接軌的機會!乾隆就好像歷史上的唐玄宗,最盛是他,也由他而衰。晚年的乾隆可以說是被盛世迷失了雙眼,一而再、再而三讓清朝走向衰敗。
簡單的總結一下,他的三大過失:
1、思想迂腐專制,大興文字獄,導致了一些從歐洲的工業革命傳過來的多元化思想被扼殺。
2、不懂科學不信任科學,甚至把西方先進的蒸汽紡紗機、輪船、火車等當成是“奇技淫巧”,整日沉醉在天朝盛世之中。
3、長期的閉關鎖國,錯失與世界接軌的重大時機,這也是他最大的過失。
歷史無法倒退,更無法重來。乾隆沒有察覺到世界的快速發展,這是2000多年來封建社會的侷限性,他能做的就是守好老祖宗傳下來的基業!
-
4 # 天楓說
清朝時期的盛世只有一個,那就是康乾盛世,或者叫做康雍乾盛世,起於清康熙,在乾隆時期達到巔峰,成為封建王朝最後一個盛世,時間長達一百三四十年,主要表現為:國力最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但是我們要明白一點,康乾盛世並不是某一個人創造出來的,是經過幾代或者數代的經營,中間還不能斷代,也就是說不能出現昏庸無能的君主,清朝正是經歷了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代君主才出現盛世局面。接下來我們看看,乾隆是如何做的。
一、英明統治者的經營康乾盛世能夠出現,還不得不提一個承上啟下的皇帝,雍正!雍正的父親是康熙,康熙在歷史的名聲不錯,但是他晚年幾乎將國庫玩空了,他給雍正留下八百萬兩白銀,一個偌大的國家只有八百萬兩是不夠的,雍正繼位之後,經過一十三年的殫精竭慮,才扭轉了康熙晚年的巨坑,不僅如此雍正在位期間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將清朝的一些積習給革除了,這些都給後來乾隆執政掃除了一些障礙。
可以說清朝能在乾隆時期達到巔峰,他需要感謝一下他的老爹乾隆,當然也要感謝一下他的爺爺康熙,畢竟康熙也給他打下了基礎,用了這兩代統治者的積累,清朝的盛世自然而然就出現了。
乾隆勤奮能夠讓清朝在他手上達到全盛,乾隆也絕對不是昏庸之輩,他有著較高的政治能力,而且乾隆這個人比較勤奮,這種勤奮被他帶到了處理政務上。史書記載中有這樣一句話“朝臣代漏五更寒”,意思是早上五更天,天未亮,夜露寒,臣子們就要去上朝了,作為朝臣的頭領,皇帝更是要提前在大殿中坐下。
乾隆每日基本上就是三四點鐘就起床,開始處理政務,這樣的勤奮的皇帝,帶出來一支勤奮的官員隊伍,所以康乾盛世乾隆功勞巨大。
高效的機構其實到了乾隆時期,清朝的政府機構基本上比較完備,各部門之間能夠相互協作,形成一個比較高效的運作機構,這個機構基本上在乾隆的領導下,高效運轉,處理全國政務,這也是盛世能夠出現的一個重要原因。
總結康乾盛世能夠出現不適偶然,是幾代人努力的結果,當然也不是乾隆一個人的功勞,但是作為一國皇帝,他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
5 # 寒柏隴臥子
——乾隆前期強盛繁榮
乾隆帝弘曆(公元1711—1799年),於公元1735年(雍正十三年)二十五歲時繼承皇位。在位六十年後,把皇位讓給兒子顒琰(嘉慶帝),自稱太上皇,但仍舊主持朝政,直到公元1799年(嘉慶四年)去世,統治中國六十三年又四個月。
一. 康、雍兩朝的積累和繼承
清王朝經過康熙、雍正兩朝的恢復和發展,社會經濟出現繁榮的景象。
⑴乾隆即位初期,當時每年國家收入約三千萬兩左右,國庫常備貯存銀兩達七、八千萬兩。⑵到乾隆中期,全國耕地的面積已超過明朝末期的最高數字,比順治末年增加了三分之一左右,已達六百餘萬頃。⑶到乾隆末期,人口也空前的增長,大約已達三億人左右。⑷商品經濟也不斷髮展,城市也隨之繁榮,這些都恢復到明代的盛況。
二. 勵精圖治,文治朝政
乾隆繼位後,一方面多次下達政令減免正賦雜稅,加大力度革除苛政、弊政;還減赦罪犯,以示寬大。並且開博學鴻儒科,招攬知識分子,編纂書籍,標榜文治。
三. 積極進取,武功平叛
在武功方面,乾隆統治時期也極為強盛。乾隆多次平定叛亂,與鄰國作戰均是全勝戰績。乾隆很是愉悅意滿,誇耀自己是“十全武功”,自稱為“十全老人”。
乾隆先後兩次平定準噶爾叛亂,一次回部叛亂,兩次大小金川叛亂,鎮壓了一次林爽文領導的臺灣起義;並與廓爾喀作戰兩次,跟緬甸、安南各作戰一次,結果也都以鄰國上表納貢而結束。
—— 乾隆後期由盛轉衰一.初期國庫豐盈,而好景不長
⑴好大喜功,連年用兵,而耗費甚巨。
⑵修河工程每年浮開虛報,官吏層層中飽私囊,浪費驚人。
⑶乾隆南巡北狩,鋪張奢靡,致使國家財力日絀、國庫空虛。
二. 中期以後,吏治廢馳腐敗
乾隆中葉以後,當乾隆帝在邊彊平叛上取得一些成就後,就陶醉在自己的動業之中。不僅滿足於臣下們唯唯諾諾,也不願聽,更聽不到不同意見,自以為能洞隱察微,乾綱獨斷。
三. 軍隊腐朽,軍紀渙散
八旗軍隊是清朝封建統治的支柱,由於八旗官兵長期居住城市,脫離了農業、遊牧和打獵等生產活動。乾隆後期也無頻繁戰爭,安逸的生活使這些八旗官兵失去了先輩們吃苦耐勞的精神,不僅戰鬥力大大減弱,而且軍紀渙散廢馳到難以收拾的地步。
這些八旗官兵強迫地方官吏賄送大量財物供其揮霍,各種辦法掠取財物,置買產業。八旗軍隊中還攜帶很多商人、妓女,普通綠營兵也是宿娼窩賭,甚至盜賣兵器或公然搶劫。作戰時,他們驅使鄉勇衝鋒陷陣,自己卻畏縮不前,他們到前線不是為了打仗,而是為了升官發財和享受。
——觀點總結無可否認,乾隆承上勤治,開啟了清王朝最為強盛的朝代;但是中後期的盛極轉衰,也正應了一句話:王朝強盛的頂點,往往也正是衰敗的起點。
參考資料:《中國古代史》、《乾隆王朝》、《清史》。
-
6 # 論史君
在中國歷史上,一個盛世或者治世的形成,往往要經過數代的積累。這期間,繼位者的必須素質一流或者至少不昏庸,方能形成“盛世”。比如秦國連續六代明君接力才造就了大一統的秦王朝,明朝經過成祖、仁宗、宣宗三代人的努力才形成“仁宣之治”,而清朝的“康乾盛世”則經過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素質一流的皇帝形成的政治接力,到乾隆手中,清王朝的政治經濟軍事實力才達到頂峰,形成“乾隆盛世”。瞭解完這個,我們再來看乾隆即位之後,是如何“創造”出乾隆盛世的。
而乾隆的父親雍正去世時,經過雍正13年的勵精圖治,為乾隆留下了數千萬兩的國庫存銀。在國家的大政方針上,康熙和雍正在制度上實現了攤丁入畝、養廉銀、密摺制度、軍機處等一系列寶貴的創新,為乾隆鋪設了駛往全盛的軌道。
所以,當乾隆即位之後,繼承的是令歷史上所有皇帝都羨慕的基業。這份豐厚的基業,拋開乾隆不說,換做但凡是歷史上任何一個不昏庸、中規中矩的皇帝,都有可能將清朝推向繁盛頂峰。而事實上,乾隆即位後,在國家大政方針上並沒有多大的創新,他所秉承的還是其父祖時期的內政外交大方針。清朝之所以在乾隆手裡達到盛世的頂峰,則主要是依靠其出色的政治實踐能力使這些治國大政方針落實的恰到好處。
所以,乾隆盛世的形成,並不是乾隆一個人的成果,而是經過三代皇帝的努力形成的,尤其是得益於乾隆的父祖所奠定的基業。
由於清朝特別重視皇室子弟的教育,乾隆作為帝國的繼承人也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在良好的教育以及優秀的遺傳之下,乾隆皇帝的一生生活起居,都如鐘錶般有規律。對於乾隆的勤政,當時的史學家趙翼在《簷曝雜記》中是這樣記錄的:
皇帝每天早上都在卯時(六點鐘)出宮……每天都是如此。如遇到西陲用兵之時,如果有軍報到了,雖然是夜半時分也必然親自閱覽,然後召集軍機大臣到前面指示機宜,動輒千百餘言。我那時負責撰擬檔案,從起草到作成楷書進呈,有時需要一兩個小時,皇上仍然披著衣服再等。
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有規律般的生活方式基本上貫穿了乾隆的一生,六十多年的執政生涯中,從不懈怠。以至於有時候上朝時,乾隆因為來得早而大臣們還沒來的情況,為此發過好幾次火,最後甚至要求大臣提前上班。
乾隆五年(1740年)正月,他接連多日多次接見蒙古使臣,結果患了感冒,整日咳嗽不止,有大臣就勸他好好休息,但沒想到乾隆並不領情,反而將這名大臣批評了一頓。他說道:“至於節一身之勞,遂將國家政務,不事躬親,尚執要之名,而開叢脞之漸,則錯繆已甚至”。
正是憑藉著良好的身體素質以及日復一日的堅持,乾隆前中期將心思全部放在了治國理政上,乾隆朝的國力才會蒸蒸日上,最終促進了乾隆盛世的形成。
一直以來,人們普遍認為乾隆要比雍正仁慈,但實際上,在對待貪官上,乾隆朝對貪官的處罰遠遠要嚴厲於雍正朝。比如從乾隆二十年起,乾隆便一改雍正朝懲罰貪官的規定,如果說以前對貪官有所鬆懈的話,那麼從乾隆二十三年開始,對貪官則是格外嚴厲。
另外,在選人用人方面,乾隆以其過人的眼光和手腕,恩威並施,寬嚴相濟,最終打造出了一支極為優秀的幹部隊伍。在中國歷史上,皇帝的決策常常無法有效通過官員階層貫徹到社會底層。而乾隆則憑藉著過硬的政治素質成功解決了這一難題。最終使得乾隆中前期官僚隊伍效率頗高,執政能力較強。在明君和能臣的配合下,為乾隆盛世的到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名歷史專業的學生,古今中外都有涉獵,喜歡點點關注。
回覆列表
清朝的“康乾盛世”是中國古代王朝中最後一個封建盛世,在中國歷史的長河中,“盛世”是讚美和認可一個國家朝代執政的標準,假如這個朝代沒有過“盛世”來看,顯得是差點什麼。在咱們古代歷史中,盛世的代表朝代有很多,比如漢代的“文景之治”大唐的“貞觀之治”等,這都是“盛世”的代表,而作為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自然也少不了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