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涯明月人

    完美的朱光亞

    神祕的朱光亞

    他被美國稱為錢學生後面的那個人。由於時局和工作的特殊性,朱光亞的名字在當時並不為很多人知曉,在“兩彈一星”元勳中,他也是被最晚解密的。1955年,經國務院批准,在北京大學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核科技高等教育基地--物理研究室(技術物理系前身)。那時候為了保密,他對自已的父親和親友說自已在‘546信箱’工作;他的兒子不知道自已的父親是幹什麼的,只是從每次報紙上有核武器試驗,父親都不在家這件事上有了猜測。

    向那些身在幕後,默默地為人民付出的英雄們致敬!

  • 2 # 厚德載物83860

    歷史人物存在感不高當屬西漢的皇帝漢宣帝,他生於帝王之家,卻長於民間百姓之家,從小身處牢獄之災,可以說在成長曆程中受到磨難,正是由此在其執政期間,進行社會各項制度變革,同時徹底征服了匈奴,設立西域都護府,挽救了西漢王朝衰敗,使國力空前強大,這一系列對外對內政策的調整,增強國力與百姓生活水平。歷史上稱之為盛世,但由其受祖父漢武帝影響,其名氣有好多不為後人所知,其文蹈武略也沒有被後人所認識,其人生奮鬥歷程與其治國才能為後人所不瞭解,但其歷史的地位及對後世影響令人佩服。

  • 3 # 秋風畫扇754

    前秦丞相、武侯王猛。

    大家可以看看《寒門武侯》。

    此人在西晉與南北朝一段歷史中幫助氐秦一統北方。

    歷史上與諸葛亮一起封做武侯。

    他的功績上比商鞅,下比北宋王安石。

  • 4 # 帝國烽火

    趙雲。

    而歷史上趙雲沒有他們這樣的戰功,但是趙雲的確是一位近乎完美的人。

    趙雲作為一名武將,他作戰勇猛,膽大心細;作為一名臣子,他忠心不二,為了主公出生入死。

    趙雲品德高尚,在劉備剛剛進駐益州之後,劉備準備封賞大臣,但是趙雲卻認為不應該,他的話和“匈奴未滅,何以為家”的意思差不多,可見他不計較個人的得失。

    趙雲活的還長久,活了70多歲,在那個時代已經是很長壽的了。

    趙雲做人品德高尚,為臣盡職盡責,為將衝鋒陷陣是一個完人,但是他的名聲主要來自戲曲和《三國演義》,在歷史中他的地位很低,比關羽張飛差距非常大。

  • 5 # 秀秀真的龜

    看到這個問題,我腦海裡浮現了不少選項。若真要分出個“最”的話,我覺得應該是五代時,後周世宗柴榮。

    柴榮即位之初,便定下“朕當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的巨集偉目標,只可惜老天只給了他五年時間。

    在位短短的5年間,柴榮清吏治,選人才,修訂刑律和曆法,做出了許許多多超越前人、啟迪後世的非凡之舉,更是基本統一了天下。只可惜,最終都為趙匡胤做了嫁衣。

  • 6 # 江漢劉偉

    竇建德可算個。隋末農民起義領袖。只有一妻,妻還為士兵補衣。與士兵同吃住。曾抓了李淵手下多將與士,還有公主,都放了。得了民心,卻未得天下。只因偏偏撞上李世民,被俘,後被殺。

  • 7 # 正能效建築李雪光

    殺胡令→冉閔

    基本資訊

    姓名:冉閔

    別名:石閔、李閔、染閔

    民族:漢族

    王朝:冉魏

    諡號:武悼天王、平皇帝

    年號:永興

    去世年月:公元352年6月1日

    主要成就:滅亡後趙,建立冉魏政權

    出生地:魏郡內黃(今河南內黃西北)

    在位時間:350年―352年

    本名:冉閔

    別稱:石閔,李閔,染閔

    字號:棘奴

    所處時代:兩晉

    民族族群:漢,羯

    出生地:魏郡內黃(今河南安陽內黃西北)

    出生時間:約公元322年

    去世時間:公元352年6月1日

    主要作品:殺胡令

    主要成就:滅亡後趙石氏,建立冉魏地方政權

  • 8 # 般若波羅密多時

    虞允文。岳飛死後20年,金國大舉南侵,防線大將脫逃,士兵潰散。中書舍人虞允文字來是去犒賞軍隊的,發現形勢危急。文人出身的他召集散兵,利用水戰優勢在採石磯痛擊金兵。後又率軍支援瓜州,一己之力力挽狂瀾。後任南宋宰相幾十年,政績突出。是宋朝少有的文武全才,但很低調,大多數人不知道他。我個人感覺他比岳飛厲害。

  • 9 # 吳召華937

    寫歷史人物,框架是有。其內容的真實性,就要看執筆的人或有話語權的人的意識導向。別說追記久遠的事件,就是傳記站在面前的人,或者有活人見證的事,都會按預期目的去喧染塑造,還顧什麼事實真不真象。自古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在場的唯恐廣告效應不夠,還要從別人肩上踩上去,埋沒都來不及,誰還去顧及已過去了的名人?且不宣賓奪主。除非拉出來墊背。所以越往後面,只要是有記載,有傳說,可能都是對的。

  • 10 # 逍遙留名

    首先我覺得這個命題就是不對,近乎完美的只有記錄的形象,這樣的人本身就不存在的。再說這樣的歷史形象其實絕大多數留名者都是這樣,因為中國為尊者諱的傳統,基本都是偉光正形象為主。

  • 11 # 杯酒可釋權

    這個問題之下,光武帝劉秀必須擁有姓名!!

    沒錯!就是那個被稱之為“位面之子”的劉秀!

    就是那個能夠召喚隕石當武器

    敢以2萬兵力向“穿越者”王莽的40萬大軍發起反衝鋒的劉秀!

    但是!!!

    除了這些事情之外,你還能想起來其他和劉秀有關的東西嘛?

    這就很少了嘛……

    我們從頭開始捋一捋

    出生或者起事的時候要天降異象,比如劉邦斬白蟒

    身上要有非常突出的特點,比如項羽的剛愎自用

    上位成功之後大殺功臣,比如明太祖朱元璋

    進行了非常有特點的改革,比如北魏孝文帝拓跋巨集的漢化改革

    進行了著名的軍事行動,比如漢武帝劉徹

    做事荒誕不經,比如發明“玉體橫陳”的北齊後主高緯

    死的奇奇怪怪,比如明朝嘉靖被宮女合力勒死

    而上述所有,劉秀一樣都不沾!

    劉秀出生的時候什麼事兒都沒發生,平靜得很

    劉秀所進行的戰爭,是每一個皇帝都會進行的大一統戰爭

    面對已經被王莽完全帶偏的社會,劉秀採取了“柔道”的方式來治理天下,讓人們能夠得到休息

    當劉秀坐穩位置之後,以想要補習文化課的名義任用了很多文臣來治理國家,手下的將領們也都很識趣,將兵權交了出去,然後開始悶頭惡補文化課。

    而劉秀也沒有像趙匡胤那樣讓這些人都告老還鄉,而是好吃好喝好穿好用的把他們給養起來,有什麼好東西都讓他們先用,就算自己沒有用的都無所謂

    作為帝王,劉秀也進行了改革,但所有的改革措施全部都是解放奴隸、降低稅收、授田賜爵等親民措施,執行方式也非常柔和

    在劉秀的統治之下,開創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光武中興”時代

    私生活方面,劉秀也十分專一

    劉秀28歲娶了19歲的陰麗華之後,就再也沒有正眼看過其他女人。就算有短暫的政治聯姻,只要劉秀把握住了局面,就會第一時間把陰麗華推上後位。

    直到劉秀病逝的時候,身邊陪著的也依舊是陰麗華。劉秀死後三年,陰麗華也病逝,兩人合葬於原陵

    朝堂尊敬,百姓愛戴,在位時期人們安居樂業,國泰民安,就連私生活都是如此的乾淨

    就是這樣一個完美的帝王,劉秀對比兩漢時期的其他帝王卻毫無存在感,更不用說三國時期那幫子猛人了

  • 12 # 影娛最強音

    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享國也只有15年,但是卻沒人否認它的存在,只不過新朝沒有秦朝有名氣,是因為它處於西漢和東漢之間,而這兩個時代又被統稱為漢朝,所以這就導致了新朝的存在感極其之低。

    如果以東漢和西漢並稱的漢朝作為最長壽命的朝代,這也不是一個準確的說法,因為按照這樣的演算法,東周和西周也是並稱為周朝,而這兩者加起來,壽命有800多年,此外,夏朝和商朝在歷史上也比漢朝的壽命長。

    不過如果從秦始皇建立秦朝之後,開始算,漢朝卻也能稱得上最為長命的王朝了,那麼在漢朝的歷史上哪位歷史人物其實近乎完美卻在歷史中存在感不高,此人當屬劉秀。

    西漢的開國皇帝是劉邦,此人在歷史上幾乎人盡皆知,而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則知名度並不高,不過單單比拼皇帝個人能力的話,劉秀遠比劉邦完美。

    那麼既然東漢開國皇帝劉秀近乎完美,為何卻在歷史中存在感不高呢?

    其實這是有原因的,我們本篇就一起來看看這位被譽為“位面之子”的劉秀,到底有多完美,他的存在感為何卻又不高。

    劉秀的身世。

    劉秀確實是劉邦的後代,細細算來,他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屬於漢景帝子長沙定王劉發一脈,但是劉秀卻一點也沒有受到這一身份帶給他的恩澤,至於為何會如此,這是因為漢武帝。

    漢武帝繼位之後,深感這些王室宗族的勢力已經對於王權產生了威脅,但是漢武帝並沒有採取直接激進的直接削藩,而是聽從了手下人的建議,採用了“推恩令”這一柔和的政策。

    那麼什麼是推恩令呢,說白了就是變相的削藩,即讓諸侯王各分為若干國,使諸侯王的子孫依次分享封土,如果土地被分完了,也不要緊,還可以以虛擬的國號繼續分封,這樣一來強大諸侯王的土地就越推越少,最終自然也沒有與中央政權抗衡的能力了。

    而劉秀也是被推恩令這一政策多波及的,到了劉秀的父親一代,已經成為了一個小小的縣令了,不得不說,漢武帝真是厲害,不動聲色便消除了諸侯王對於中央朝廷的威脅,所以從這點看,劉秀雖然有著皇室血統,但已經沒有顯赫的身份了。

    劉秀的奮起。

    西漢政權的衰弱是從漢元帝開始的,之後每況愈下,到了漢哀帝統治時期,外戚王莽已經掌握了漢室的江山,之後連立兩位幼主,最終取而代之,建立了被譽為是穿越過去的王朝——新朝,而王莽也被後世之人稱之為穿越過去的皇帝。

    但是王莽的新朝並沒有持續太久,脫離實際的改革,讓新朝在歷史上猶如曇花一現,新朝的改革觸及了上至豪強、下及平民的利益,此外又加上天災不斷,致使廣袤中原赤地千里、哀鴻遍野,最終引起了農民起義,好強也紛紛反對新朝,最終導致了天下大亂。

    劉秀作為皇室八竿子打不到的親戚,自然也看準了時機,自然也跟著起義,這是劉秀聲名鵲起的開始,劉秀和兄弟們一起起義的時候,各種條件都很差, 而劉秀甚至是騎著“牛”打仗的。

    後來劉秀經過戰爭,打敗了王莽手下的大將,最終才有了戰馬了,由此可見,劉秀起義根本沒有事先做好準備,那是想到哪走到哪,相比較劉邦的開國,那劉秀這樣的,就是絕對的“過家家”,不過劉秀卻是被後世譽為“位面之子”的存在,他雖然起點比較可笑,但最終的成績卻讓所有人都跌破了眼鏡。

    位面之子劉秀。

    劉秀是位面之子這一說法,在現在很多文章中都能看到,那麼什麼是位面之子呢,說白了就是天選之子,用影視劇中的話,就是自帶主角光環,無論怎樣“作”,都不會死的存在,劉秀就是這樣一個人,我們就來看看關於劉秀的幾個事蹟吧。

    劉秀還沒有稱帝之前,西漢宗室劉玄被綠林軍的主要將領擁立為帝,劉秀也成為了劉玄的手下,王莽一看,這姓劉的小子有威脅啊,於是派四十餘萬大軍意圖剿滅劉玄的剛剛建立的政權,當王莽的大軍到來時,所有人都慌了,但只有劉秀很鎮定。

    兩軍交戰,劉玄等人不敵,而劉秀也被迫退往昆陽,此時劉秀只有數千兵馬,當王莽大軍再次到來包圍昆陽時,所有人都只有一個感覺,那就是完了,不過劉秀還不慌,他只帶了十餘騎,愣是衝出了包圍圈,後來還從定陵縣、郾縣等地搬來了救兵。

    如果到這裡就完了,那麼劉秀也不會被譽為位面之子,當劉秀帶領援軍救昆陽的時候,突然天降異象,即“會大雷風,屋瓦皆飛,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戰,士卒爭赴,溺死者以萬數,水為不流(出自《後漢書》)”。

    如果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劉秀回救昆陽的時候,突然間掛了大風,又下起了大雨,並且王莽的軍隊被淹死了很多,這也使得劉秀以數萬兵力打敗了王莽的四十餘萬大軍,此後劉玄還趁機攻入了長安,殺死了王莽,新朝就此滅亡。

    當然這還沒完,劉秀和劉玄決裂之後,自稱為帝,劉秀一開始自然也不是劉玄的對手,可是這一次上天再一次幫助了劉秀,那就是劉玄帶領的赤眉軍遭遇了赤眉軍,遭遇了大雪損失慘重,此外又趕上饑荒,導致赤眉軍只能四處找尋糧食,最後導致赤眉軍也向劉秀投降了。

    而且劉秀還在意外之中得到了劉玄手裡的傳國玉璽和他的七尺寶劍,這樣一來,劉秀的稱帝也名正言順了,之後更是一路所向披靡,打下了劉邦曾經擁有的江山。

    結束語:

    劉秀可以說是地地道道的“位面之子”,在關鍵時刻,總會天降異象幫助他來扭轉乾坤,劉秀當上皇帝之後,對妻子來說,他是一個好丈夫,對子女來說,他是慈愛的父親,對兄長來說,他是重情重義的弟弟,對外戚來說,他又恩深義重,可以說東漢的開國皇帝劉秀是近乎完美的存在。

    那麼為何劉秀在歷史中存在感不高呢,這是因為是劉秀的江山得來的太過順利了,一路上似乎都沒有遭受過很大的困難,即使有,也會絕處逢生,再加上他當上皇帝之後,依然沿用“漢”的國號,自然導致了他的存在感並不高。

    對此,您怎麼看?

  • 13 # 梅子雨summer

    在這裡我不得不談起一個人了,那就是朱德將軍。

    開國十大元帥,像聶榮臻、林彪、彭德懷、陳毅......提起他們,大家都會想起一些事情,比如:

    提起彭德懷將軍就逃不開“百團大戰”和“抗美援朝”。

    提起陳毅就想起“孟良崮戰役”和“淮海戰役”。

    想起林彪就想起了解放軍縱橫東北三省的畫面。

    想起了聶榮臻就不得不提原子彈。

    ......

    但是作為十大元帥之首的朱德卻沒有非常亮眼的戰績,他為什麼被列為十大元帥之首呢?

    國民黨的八個師向潮汕增援而來,朱德的部隊在阻擊過程中傷亡很大,4000人的部隊在撤出時,已經不到2000人了。

    周恩來、賀龍、葉挺等人的作戰失敗了,這給朱德部隊帶來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朱德部隊,雖說朱德是名義上的領導者,但是由於這是由幾支部隊拼湊而成的,實際上沒幾個人聽他的指揮。

    這時候部隊裡的情況十分複雜,人心浮動,害怕的、堅定的、悲傷的......

    但是朱德在這個時候站了出來,表現了堅定的革命意志。

    在之後的會議上,許多人都覺得主力都已經失敗了,他們這2000人還是散了吧。但是朱德堅決反對解散隊伍,他要求快速北上,到湘南和那裡的革命隊伍會合

    朱德在後面的行動裡,都是帶著幾個警衛員走在隊伍最前面,往往都能料敵於先,打了好幾場勝仗。

    但是軍隊的情況卻愈加惡化了,缺少糧食、缺少武器裝備、缺少醫用物資,雖然說是要去湘南找組織,可是根本沒和組織上級聯絡上。

    許多幹部都走了,師級以上幹部只剩下了朱德,團級以上幹部只有朱德、王爾琢、陳毅三人。

    革命火種真的是處於風雨飄渺之中,誰也不知道還能走多遠,南昌起義即將宣告完全失敗。

    就在這個時候,還是朱德站了出來,承擔起了責任。

    之後朱德在天心圩軍人大會上說了下面的一番話,這番話真正為革命儲存了火種,也證明了朱德有很強的領導能力

    大家知道,大革命是失敗了,我們的起義軍也失敗了!

    但是我們還是要革命的。同志們,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強!

    1927年的中國革命,好比1905年的俄國革命。俄國在1905年革命失敗後,是黑暗的,但黑暗是暫時的。到了1917年,革命終於成功了。中國革命現在失敗了,也是黑暗的。但黑暗也是暫時的。中國也會有個‘1917年’的。只要儲存實力,革命就有辦法。你們應該相信這一點。”

    朱德堅定的信念感染了下面的官兵,陳毅說:

    朱總司令在最黑暗的日子裡,在群眾情緒低到零度,灰心喪氣的時候,指出了光明的前途,增加群眾的革命信念,這是總司令的偉大。

    正是朱德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革命決心,力挽狂瀾,儲存了南昌起義的火種,為後來中國共產黨的軍隊建立打下了根基。

    不居功,不自傲,朱德一心為革命

    當朱德在毛澤東的掩護下,把剩下的800人帶到井岡山上後,有兩種聲音:

    一種是合兵,一種是分兵。

    當毛澤東提出合兵後,朱德是不贊同的,但是在周恩來的勸說下,朱德放下了心中的想法,服從黨的決定

    這為朱毛紅軍融合打下了基礎。

    在後面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期間,朱德通過大量的實戰,總結許多戰鬥經驗。

    朱德論述了運動戰、山地戰、隘路戰、遭遇戰、追擊戰、襲擊戰、攻堅戰、殲滅戰等戰術思想,對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在開國後,朱德兼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為加強執政黨的建設,維護黨的組織紀律,克服黨內各種不良傾向,保持黨的優良作風,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完人朱德

    朱德在革命危難之際,挺身而出,保留了中國革命的火種,當把軍隊帶往井岡山會師後,朱德又不居功、不自傲,聽黨的決定。

    戰爭年代,朱德總結了大量的軍事鬥爭經驗,為中國國防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開國以後,一心撲在黨風黨紀建設上,不爭權不奪利,為建設執政黨付出了半生精力。

    談起朱德,都知道是中國的開國元勳,但是知道他做過什麼的人,卻十分地少,這也許也是他老人家自己的心願吧。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 14 # 魚曉夜談

    完美和存在感兩個詞看起來是非常矛盾的一對詞語。在我們的印象裡,一個人如果完美的話,必定會引起他人的關注,收到別人的追捧!怎麼會存在感不高呢?

    但是事實並不全是這樣,有時候人物近乎完美,但在歷史中的存在感就是不高。明仁宗朱高熾,是朱棣的長子,他宅心仁厚,有長者之風範。朱高熾是一個仁厚之人,但凡皇上的諡號,能夠和“仁“字掛鉤,說明這個人得到了大家的認可。。之所以認為朱高熾完美,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一、朱高熾愛民朱元璋以及朱棣時期,都制定了一些比較嚴苛的政策,嚴苛到有些不盡情理,刑罰也比較重。而在朱高熾當權期間,他集思廣益,讓大家提意見,把不合理的地方進行修改,順應了民意,得到老百姓的擁護,這是他對老百姓的寬厚之處。二、朱高熾厚待臣子朱棣讓方孝孺給他起草詔書,方孝孺寧死不從,說他怎麼也改不了一個篡位的篡字。朱棣一生氣,連他的門生一共誅殺了他十族。還有一些其他的大臣也被朱棣流放,朱高熾把這些冤案進行了重新界定,把不該流放的人又全部招了回來,這是他對臣子的寬厚。三、朱高熾對親人寬厚朱高煦一直有謀反之心。朱棣在位時也犯了一些皇帝常犯的毛病,本來立了太子,卻對其他的兒子——朱高煦也特別的寵愛,導致朱高煦也有了篡位之心。朱高煦勇猛能打,特別像朱棣,朱棣對他說,加油吧,你哥哥身體多病,言外之意,你還是有可能當皇上的。朱高煦是真的準備造反朱高熾的,這件事如果出在旁人的身上肯定要殺之而後快,但是朱高熾非常大度,對待兄弟朱高煦,即使反叛也沒定他罪。

    雖然其存在感不高,但他為之後的”仁宣之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後人稱”仁宣之治“堪比周朝的“成康之治”、漢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貞觀之治!

  • 15 # Z先生評說歷史

    在明朝中後期不多的名將中,我們絕對繞不過“抗倭名將”——戚繼光!

    然而還有另外一個同時期的名將——俞大猷,在歷史上存在感並不高!

    關於戚繼光,不僅在歷史中對其大書特書,如名聲大噪的大歷史觀鉅作《萬曆十五年》,而且在如今的各類影視劇中,戚繼光出場率也很高。

    為何俞大猷存在感不強呢?

    1.作為一名將領,俞大猷堪稱完美!

    俞大猷在明朝抗擊倭寇的戰爭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率領的“俞家軍”和戚繼光的“戚家軍”不相上下,兩個人同稱“俞龍戚虎”!

    可見俞大猷的成就不在戚繼光之下!

    而且從俞大猷的成長軌跡來看,我們不難發現這位出身窮苦百姓的出色將領是一個近乎完美的民族英雄。

    俞大猷一心報效國家,年輕時就習得了一身過硬的功夫,通過艱苦不懈的學習,中過秀才的他通過考試當上了武舉人,因為一心想要為國效力,遭遇上司的無視,被罷免官職。

    俞大猷並沒有灰心,一方面舉薦自己,一方面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能力。

    一身正氣的俞大猷終於在沿海倭寇盛行的時候不斷抗擊倭寇積累軍功。

    3.明朝文官制度的“重文輕武”使然!

    可是,貢獻突出但因為不去攀炎附勢的俞大猷始終無法得到應有的地位。

    雖然通過自己卓越的軍功,俞大猷幹到了總兵的職務,但是因為他的不懂“人情世故”,一直遭受了排擠。

    對比戚繼光,俞大猷在“人情世故”上面顯得格格不入。

    他一身正氣,始終得不到文官們的友好態度。

    我們知道,史書都是文官們書寫的,所以俞大猷的存在感經過歷史的煙塵,就模糊的看不清影子了!

  • 16 # 獨立評論員

    要提到歷史上其實近乎完美,但是存在感又不高的人物,我認為,明仁宗朱高熾就是這樣一個人物。朱高熾是朱棣的長子,在朱棣順利奪權後,他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太子。朱高熾是一個仁厚之人,開明的君主,所以他的廟號是為“仁宗”皇帝。

    朱高熾在位期間,之所以能讓國家繁榮安定,深受人民的信任。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1.勤政愛民

    明仁宗朱高熾繼位後,廢除了朱元璋和朱棣時期的一系列嚴苛的政策,並認真聽取大臣們的意見解決民生問題。因此獲得了老百姓的擁戴。

    2.優待臣民

    朱棣成功登上帝位後,忠於建文帝的大臣方孝儒拒絕為他草擬聖旨。並大罵朱棣篡位,朱棣一氣之下將他誅連十族。

    3.對親人的寬厚

    朱高煦是朱高熾的親兄弟,被朱棣封為地方藩王。也許是得到了父皇朱棣的真傳,在朱高熾繼位後,就產生了起兵謀反之心。可惜他不是朱高熾的對手,起兵失敗。

    面對朱高煦的造反,朱高熾卻異常大度,沒有定他死罪,而是把他流放了。

    這麼一位有作為的皇帝,為何在歷史上存在感不高呢?

    雖然明仁宗在位時對國家搏有成就,但是由於壽命短,在位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而他的繼承者朱瞻基(明宣宗)則繼續奉行他的治國政策,使明朝又出現了繁榮的跡象,被稱為“仁宣之治”。但儘管如此,關於明仁宗的時期的清民盛世只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過渡期而已,影響力並不大,所以明仁宗在歷史上的存在感很小。

  • 17 # 煙火之雲

    位面之子劉秀

    劉秀就是這樣一個近乎完美,但是存在感不強的人。大部分開國皇帝都很知名,流傳下來很多典故,唯獨劉秀好像是沒有太多,哪怕就是現在有了個這個位面之子的梗,存在感也沒有增強太多。大多數人的第一感覺是知道,但是腦子裡面沒有什麼可以聯絡的典故或者故事。

    先說下為什麼被稱為位面之子。

    劉秀是漢室宗親,漢高祖劉邦九世孫但是因為“推恩令”,讓他除了這個姓氏以外,再無其他好處,9歲的時候父親劉欽在南頓縣縣令任上去世,由叔父劉良撫養長大,正式為成為平民,他只能靠自己來自力更生。這種身世很符合現在小說主角的設定:起於微弱。

    史書記載 劉秀身長七尺三寸,美鬚眉,大口,隆準,日角。濃眉大眼,高鼻樑大嘴巴,額頭飽滿,是相貌堂堂,符合小說的主角設定。

    這之後就發生了最讓人不可思議,以至於把這當做劉秀就是天選之子的證明的一件事,就是劉秀在起兵的第二年更始元年(公元23年)參加的昆陽之戰。王莽篡漢以後,推行了一系列不切實際的改革,導致民怨沸騰,各地紛紛起兵反叛,劉秀也順勢而起,成為其中一支起義軍。這一戰,劉秀一方憑藉兩萬人擊潰了王莽派遣的四十萬大軍。史書記載(王莽軍)夜有流星墜營中,晝有云如壞山,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厭伏。劉秀還被調侃成會“隕石術”的大魔導師,更添一絲神祕色彩。剛與劉秀交手,

    “會大雷風,屋瓦皆飛,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戰,士卒爭赴,溺死者以萬數,水為不流”

    又是驚雷、又是狂風、又是暴雨,大軍頓時土崩瓦解。此一役,劉秀斬殺王尋,殲滅了王莽的主力,不久王莽新朝覆滅。

    後面來看下真正的劉秀。

    光武中興

    這個相對來說還有點知名度,歷史課本中有的。光武帝在位三十三年,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恢復和發展經濟。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對功臣賜優厚的爵祿,但禁止他們干政。排斥三公,加重原在皇帝左右掌管文書的尚書之權,全國政務經尚書檯總攬於皇帝,在地方上廢除掌握軍隊的都尉,遣散地方軍隊,廢除更役制度,簡政減吏,裁併400多縣;經濟上解放生產力,曾頒佈釋放奴婢詔令,規定殺奴婢者不得減罪,炙灼奴婢者依法治罪,免被炙灼的奴婢為庶人,廢除奴婢射傷人處極刑的法律。恢復西漢較輕的田稅制,實行三十稅一。組織軍隊屯墾。放免刑徒為庶民,用於邊郡屯田。下令度田、檢查戶口,加強封建國家對土地和勞動力的控制。文化上還大興儒學,推崇氣節,東漢一朝也被後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司馬光、梁啟超語)的時代。

    以上種種措施,使東漢初年出現了社會安定、經濟恢復、人口增長的局面,到劉秀統治末期人口數量達兩千萬,人口有了極大增長。

    毛主席對劉秀的評價:“最有學問、最會打仗、最會用人”

    學問

    青年時期的劉秀就讀於當時西漢的最高學府——太學,相當於現在的清華北大,所以劉秀學術造詣很高,文章寫的很漂亮,是一枚典型的學霸。手下的將領大多是太學生,他們經常聚在一起談學論道,文化程度普遍高於其他朝代的開國元勳。

    打仗

    劉秀稱帝后,雖然基本控制了中原(今河南、河北大部和山西南部)要地,但是仍處於各種武裝勢力的包圍之中。劉秀根據形勢,採取了“先關東,後隴蜀”,先集中力量消滅對中原威脅最大的關東武裝勢力,再揮師西向的戰略決策,並針對割據勢力眾多而分散的特點,採取由近及遠、各個擊破的戰略方針。從建武元年(25)年到建武十二年(36年)十一月,漢軍大破蜀軍,公孫述負重傷身亡。至此,劉秀徹底平定巴蜀,僅用十一年的時間就取得了統一戰爭的最後勝利東漢統一戰爭中,作為最高決策者,劉秀在統一後的東漢疆域戰爭中表現出卓越的戰略應變能力和傑出的作戰指導藝術。他善於觀察形勢,把握戰機;注意佔取地利,穩固後方;重視集中兵力,由近及遠,分清主次緩急,各個擊破;運用軍事打擊和政治攻心的手段,爭取盟友,分化敵對勢力;重視利用人和,發現和拔擢將才,放手使用,不多掣肘,使他們充分發揮軍事才能;能夠適時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改進戰法;善於避實擊虛,奇正並用,圍城打援,運動殲敵;強調連續進擊,窮追猛打,不給敵人以喘息和反撲的可能。

    用人

    所謂“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劉秀將這樣的馭人之術運用的爐火純青,雲臺二十八將,既是對他執鞭墜鐙,忠心耿耿的股肱之臣,又是和他出生入死,並肩戰鬥的刎頸之交。這28個人,個個能征善戰,戰功赫赫,除了不幸戰死的之外,其餘的全部善終這在開國皇帝中實屬罕見。東漢建立後,劉秀實行“退功臣、進文吏”的策略,功臣們個個放棄兵權,告老還鄉,安度晚年,沒有一個因為退居二線而心生不滿,君臣雙方皆大歡喜。劉秀招降的敵對勢力,一旦歸順,便死心塌地,這一切,都歸功於劉秀超凡入聖的用人智慧。

    劉秀的性格低調內斂,綿裡藏針,這也導致了歷史上他的功績和知名度不成正比。

  • 18 # 小剛看大片

    東漢光武帝劉秀

    劉秀生活的時代屬於中國的封建統治最不穩固的時期,豪強地主佔據統治的核心,王莽希望用改革的方式穩定政局,但無奈開錯了藥方,新莽王朝宣佈倒臺。

    劉秀上臺以後決定改革土地制度,抑制土地兼併,結果導致各地原本支援劉秀的豪強地主萌生造反的念頭,劉秀看到苗頭不對立馬收工,再不提緩解土地兼併的事了。有東漢一代二百餘年,中央權力衰微,地方權力割據混亂,在歷史上實屬罕見。

    我這裡不提劉秀是如何缺乏作為一名改革者是如何缺乏堅定的改革意志,因為如果劉秀真打算和地方豪強幹,那也不會有後來的東漢王朝了,我要說的是,劉秀他有別人不具備的圓滑,或者叫圓通――他不是一條路跑到黑的人。

    我們熟知劉秀“強項令”的故事,董宣在劉秀的威逼利誘之下拒不認錯,劉秀嘉獎董宣為“強項令”,被後人傳為美談,實際上,劉秀也是看董宣是軟硬不吃,沒辦法給自己找的臺階下,作為一個皇帝,他不可能縱容董宣跑長公主府上抓人,否則他為什麼開始還把董宣好一頓打呢。

    劉秀的故事有很多,為了拉攏一切可以拉攏的物件,他可以娶郭聖通為後,至於什麼“娶妻當娶陰麗華”,那我不也娶你了嘛,就是不是妻而已……其他的說劉秀多麼幸運,那種故事我不打算相信,因為後漢書成書的時間很晚,好多事情都沒辦法說清。

    中中國人喜歡的人物是有稜有角的那種,不讓人愛也得讓人恨,這樣你才能把他記得住。比如一說劉備就知道他仁德,一說曹操就知道他狡詐(以傳統三國演義看來,別在這抬槓),可是劉秀有什麼特點嗎?因為他太圓滑了,所以沒人會給他一個讓人記得住的符號。

  • 19 # 新足記

    對,就是他,同樣是開國皇帝,像劉邦、楊堅、趙匡胤、朱元璋等都是赫赫有名,但是當我們看完他的開掛人生,讓你相信他就是上天選出來的。

    他就是光武帝劉秀,我們來看看他的開掛人生。

    劉秀是劉邦的的九世孫,但是由於漢朝實行了“推恩令”,劉秀的父親只是一個縣令了,而劉秀充其量也只是一個小地主了,並且劉秀喜歡讀書,不喜與人爭鬥。如果這樣下去,劉秀可能只是一個讀書人,無論如何上天也不會眷顧他,但是他的傳奇經歷就是這樣開始了。

    王莽改革失敗,導致農名起義部隊此起彼伏。這個時候,劉秀的哥哥劉縯也起義了,而劉秀只是跟著哥哥,當時劉縯的名氣很大,誰也不會關心他身後的弟弟。

    但是當王莽軍隊把其他部隊打得潰不成軍的時候,碰上了劉秀,當時劉秀卻只有一萬人不到。可是就在莽軍準備消滅劉秀時,天上突然墜落下一塊隕石,砸向莽軍大營,隨後又發生雷暴雨,淹沒莽軍。這是上天保護的節奏?

    如果他哥哥劉縯活著的話,無論如何也輪不到他,但是這個時候劉縯被更始帝殺害了,劉秀委曲求全了一段時間便以充足的理由和更始帝決裂,開始了自己的帝王之路。

    從起兵到稱帝,僅僅用了三年。這是怎樣的人生?

    劉秀不僅創業厲害,守業也厲害,在劉秀的賢明治理下,東漢快速發展,人民安居樂業,國泰民安,史稱“光武中興”。

    我們再說說他的愛情故事。 劉秀曾說:“娶妻當得陰麗華”,於是他的夢想便實現了,他先娶陰麗華,再娶郭聖通。劉秀稱帝后,陰麗華為了安撫郭聖通家族幫助劉秀成就大業,力勸劉秀立郭聖通為後,自己甘願為妃(這閃瞎人眼的女主光環啊……)。

    即使後來將郭聖通皇后位換掉,也是被封為中山王太后,郭聖通所生的5個男孩全部封王,與其他皇子一樣可以隨意出入宮殿,探望母親,依然深受父母寵愛。陰麗華被封為皇后,所生長子劉陽被立為新的太子,後來即位為漢明帝,但是郭氏一族,倍受尊崇,漢明帝即位後還多次登門拜訪,就像對待自己的親舅舅家一樣。這是怎樣的完美?

    這就是劉秀的開掛人生,完美的讓人不敢相信,也不愧於“位面之子”的稱號。

  • 20 # 這些歷史要讀

    唐末亂世中的清流——夏王竇建德!

    隋朝末年,天下動亂,群雄割據,各路豪強隨便拉起一支如人馬就能割據一方。在隋末混戰中,各路豪強在征戰殺伐過程中,都有屠城殺降的記錄。別說是朱粲、張金稱這樣的“混世魔王”了。就是素以治軍嚴明、體恤百姓著稱的秦王李世民,在戰爭中也留下屠城的記錄。

    《資治通鑑》記載,“620年5月,秦王李世民引軍自晉州還攻夏縣,壬午,屠之。”

    但有個人卻是個例外,他就是夏王竇建德。

    竇建德,貝州漳南人,河北農民起義領袖。他起於草莽,征戰四方卻從未有過一次屠城的記錄;他為人仗義,善待自己手下的將士和百姓;他行事光明磊落,以德報怨,堪稱是隋末亂世中的一股清流!

    竇建德為人仗義,重信然諾在鄉里是出了名的。及至隋末,煬帝荒淫無度,各地官府貪得無厭,致使民不聊生、天下大亂。而竇建德也順勢揭竿而起,拉起了一支反隋隊伍。

    當時,各路義軍幾乎都是由被朝廷逼得走投無路的人拉起來的。因此,他們對地方官紳無不深惡痛絕,一旦抓到立馬殺掉。但竇建德並沒有這麼做,不論是自己手下的將士、普通的老百姓,還是地方官紳,他都一視同仁。個別正直、有才學的官紳,竇建德更是禮遇有加,還虛心邀請他們與自己共商大事。

    竇建德的仁德讓周邊許多郡縣都放棄抵抗,主動前來投奔。所以,竇建德的隊伍很快便發展到十多萬人之眾。

    更難能可貴的是,竇建德征戰一生,卻未曾屠過一城一池,未曾殺過一個降卒。即便是深陷惡戰,他照樣堅守自己的“君子之風”。

    公元617年,竇建德進攻河間,守將王琮負隅頑抗,使得竇建德圍城數日,卻徒勞無功。後來,隋煬帝被宇文化及殺害的訊息傳來,河間城內人心惶惶。然而,竇建德卻並沒有趁機攻城,而是派使者進城哀悼。在得知王琮想要投降後,竇建德更是主動後退三十里以示誠意。當見到王琮等隋朝官吏身披白衣,雙手反綁前來,竇建德二話不說,親自上前給他們鬆綁,並在軍中設宴款待......

    竇建德從一介草莽,到虎踞河北、建國稱王,靠的不是好勇鬥狠、不是陰謀詭計,而是真正的仁德之心、君子之風。

    可惜歷史始終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儘管竇建德對待將士和老百姓都十分仁厚,深得河北老百姓的擁戴。但這無法挽回他在軍事上的失敗,竇建德終究不是能征善戰的李世民對手。

    而且,也正因為竇建德在河北深得人心,反而使之成為了李唐的心腹大患。所以,同樣是戰敗投降,李唐沒有直接處死陰險狡詐的王世充,反而殺掉素來仁厚的竇建德,實在可悲可嘆。不過,儘管李唐處死了竇建德,但河北百姓卻並沒有忘記他。在今天河北的大名縣還有“竇王廟”,當地父老群來祭拜,歷久不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演員演誰都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