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微知著,以小見大,細微之處體現了一種教學理念,灌輸式還是啟發引導式。
一、以前灌輸式認為老師是主體,學生則是被動接收知識的容器,老師讓我怎樣做我就怎樣做,而現在的教學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既然是組織者,引導者就不該用表示命令的“讓”你們來看一些圖片,讓你們來怎樣怎樣。
二、我記得以前的教學目標常常用“透過學習,讓學生……”,而新課程目標則沒有這些表示被動接受的詞,而是用理解,領悟,學會等表示學生自主學習的詞。現摘錄幾句:
總目標
透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
1. 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2. 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絡,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瞭解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三、雖然是一個“讓”字,但是體現了不同的教學理念,也許真正做課的內容體現了現代教學理念,但以小見大,見微知著,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賽課,一定注意語言的精確度,這樣才能使自己的課堂精益求精,體現完美!
四、如果改用“請大家一起來欣賞這些圖片,”“”希望大家……”等等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引導語是不是味道就不一樣了?
見微知著,以小見大,細微之處體現了一種教學理念,灌輸式還是啟發引導式。
一、以前灌輸式認為老師是主體,學生則是被動接收知識的容器,老師讓我怎樣做我就怎樣做,而現在的教學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既然是組織者,引導者就不該用表示命令的“讓”你們來看一些圖片,讓你們來怎樣怎樣。
二、我記得以前的教學目標常常用“透過學習,讓學生……”,而新課程目標則沒有這些表示被動接受的詞,而是用理解,領悟,學會等表示學生自主學習的詞。現摘錄幾句:
總目標
透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
1. 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2. 體會數學知識之間、數學與其他學科之間、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絡,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思考,增強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瞭解數學的價值,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三、雖然是一個“讓”字,但是體現了不同的教學理念,也許真正做課的內容體現了現代教學理念,但以小見大,見微知著,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賽課,一定注意語言的精確度,這樣才能使自己的課堂精益求精,體現完美!
四、如果改用“請大家一起來欣賞這些圖片,”“”希望大家……”等等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引導語是不是味道就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