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木頭人154282032
-
2 # 玻璃和魚
因為平時很少開車,所以母親對我的叮嚀,大都是在離別的時候。我年少時去外地求學,臨走前母親總是反覆叮囑“每天記得多喝水”,“一日三餐都要按時吃,不然小心得胃病”,“沒錢了,記得給家裡打電話,媽給你匯錢”。再後來,我有了自己的小家,回去看母親的次數也少了,可就是這樣,每次知道我要回家,母親開心的像個孩子,她總會提前一天就給我發微信,“妮,想吃什麼飯,媽給你做!”“你在外面別捨不得吃,身體垮掉了,多少錢都換不來!”“回家別買東西了,現在我和你爸也吃不了多少,東西放放就不好了,別總給我和你爸花錢了,你好好攢著,將來你們花錢的地方多著呢!”每當腦海裡閃過這一幕幕,我的眼淚就止不住的往下掉。
媽媽,真的很抱歉!年少時對您的叮囑,我總是不耐煩,“好了好了,知道啦,每次都說這些,真是的!”等我也做了媽媽,才知道您的不容易,媽媽我欠您一份真誠的道歉,女兒錯了,媽媽這些年,您辛苦了!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的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用追。”
-
3 # 歲月如歌孟照君
我很少出去,從十二下學都是和爸媽一起做生意,雖說很少離開家,但是每次去進貨,我爸媽就這句話從來沒有忘說過,一路小心,該吃飯吃飯進貨不用急,一樣一樣來。這句話說到我嫁人!現在我爸媽八十了,一個八十二了,每次我看爸媽給他們買吃的用的,回家就變成這句話了,路上開車慢點,到家給我們打電話,啥時候還來,,我知道爸媽年齡大想親人了,就和我們小時候回到家看不到爸媽一樣的心情,我心裡挺難過,每個月都要去看爸媽兩次。現在兒子大學畢業上班了,每次又換成我這樣叮囑孩子了!!!!
-
4 # 酒社稷的信差叔叔
很感激收到這個問題。
因為在看到這個問題之前,我從來沒有思考過這個問題,現在細細想來,每一次開車出門,不管遠近,哪怕只有幾公里,總是能聽到一句。
“開車慢點,不要著急”
這麼久了,我從來沒有想過這句話的意義。
也許母親關心孩子的方式很簡單,但是一個簡單的小習慣。
卻默默的堅持了很多年。
我是一個不善於表達的人。
但是這個時候,我也想說一句感恩。
回覆列表
打小父母就不和,母親在我的印象裡已經越來越遠了,關心的話有說過,只是像水中月一樣的虛無縹緲。願她晚年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