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你寫過最觸動人心,或最有哲理的散文是什麼?願意分享嗎?
6
回覆列表
  • 1 # 朝尋暮煙

    歸去來兮

    腦海中半天才閃現出密林深處的梵音和寶殿。跋涉在紅塵中,我似乎忘記了曾與德雲寺還有“一面之緣”。

    這一面,或許是往生;

    這一走,或者是一世。

    那年,果衍師父閉關十日,要為寶殿中的佛祖菩薩開光。我被三朋四友約著去德雲寺為家人祈福,一路盡是村野風光,過了山環水旋的中巖寺,到了一處茂林深竹的山下。同行的吳娟女士講起幼年時,記憶中那裡的確有一處破敗、凌亂的小廟。我在一旁胡思亂想,不知那時候廟裡是否有個煮粥的聾腫老僧,門旁可有暗藏機鋒的對聯?

    那天風清氣朗,濟如師父正等在山門外,我們跟隨著他的腳步,沿著新修的山道拾階而上。到處都是修葺的痕跡,樹苗零星培植在各個路口轉角的地方。山道左邊有一條獨軌,直直地通向層林高處。

    “成噸的木材靠人力是搬不上去的,有這跟獨軌就好多了。”年輕的師父咧著嘴,說話間我們腳下的步階越發陡峭起來。抬眼望去,幾個飄飄渺渺的長裾居士站在石階的頂端,雙手合一來迎。

    “那就是今天要開光的寶殿。”

    走近了,果然是間宏偉敞亮的建築,比起峨眉山上的千年古剎毫不遜色。

    濟如師父說,“整個叢林會依山而建,果衍師父發願,十年、二十年、甚至上百年,能修多少算多少,不急。”

    是的,時間可以證明一切。滄海桑田在時間的凝眸中也不過一瞬,那麼寶殿中的佛菩薩們,會是時間本身嗎?濟如師父說主持果衍法師修的是“準提法”,此前是從南懷瑾的介紹中知道準提,我站在宏大的佛法之外,渺小得如同稚童。

    繞過前殿繼續往上,是正在大興土木的“大雄寶殿”。上百根參天巨木搭建的架子,寶殿已經初具雛形。

    “建成後恐怕比前殿還恢弘吧?”

    “當然!這些柱子每一根都有一抱粗,是從紐西蘭運過來的。”

    啊,難怪需要專門的獨軌。遙遠的紐西蘭,來自地球另一端的木材。

    正聊著天,遠處梵樂大作,散落各地的信徒們紛紛小跑著往後山趕去。我們也循聲而往,原來是果衍師父出關了!

    日頭照耀著十方叢林,清風拂崗,一隊僧彌沿著山中石縫魚貫而出,領頭的卻是一群身穿T恤,面板黝黑的少年。

    “不像本地人。”

    “是師父收養的,大部分是麻風村出來的孩子。”瓦吉吉康復院,在大涼山的最深處,最貧瘠的地方,那裡有果衍師父發起的自願者工作站。

    讚歎之餘,又有感佩。我是個投身在紅塵中討生活的後山之人,看不透世間虛妄的“相”,始終難登大雅之堂。也因為是俗人,我真切感受到德雲寺的僧眾並非依仗著佛法,裝腔作勢。他們在腳踏實地地幹事情。我們都喜歡一切美好,也期盼這片熱土變得美好,更希望每個人因為創造、勞動而受到讚美!因而,我祈願:

    歸去,鵬程萬里愈年少;

    來兮,此心安處是吾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成語裡的一為什麼不變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