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Koala” 是源自澳洲原住民的方言(達拉格族(英語:Dharug people)和尤拉族(英語:Eora people)的達拉格語(英語:Dharug language)“gula”),意指“不喝水”。中文音譯成“考拉”。
1798年一位探險家約翰·杭特在澳洲藍山首次發現,在19世紀初樹袋熊遭到捕殺出口,數量由百萬只銳減至一千多隻,於是澳洲政府立法保護。
澳洲的樹袋熊保護區有公立也有私立。私立的龍柏樹袋熊動物園,在1970年代曾飼養過白樹袋熊。
樹袋熊身體長約70至80釐米左右,成年體重8至15公斤,性情溫馴,體態憨厚,長相很像小熊,有一身又厚又軟的濃密灰褐色短毛,胸部、腹部、四肢內側和內耳皮毛呈白色,生有一對大耳朵,耳有茸毛,鼻子裸露且扁平,樹袋熊有尾巴,但屬尾椎殘餘,只有約3.5公分長 ,這是因為它順的尾巴經過漫長的歲月已經退化成一個“座墊”,因而能長時間舒適地坐在樹上。
它四肢粗壯,利爪長而彎曲,它的爪尖利,每隻五趾分為兩排,一排為二,一排為三,善於攀樹,且多數時間待在高高的樹上,就連睡覺也不下來。以桉樹葉和嫩枝為食,因為樹袋熊從桉樹葉中得到了足夠的水分,因此,一般很少飲水,所以當地人稱它“克瓦勒”,意思就是“不喝水”。這和它的生活環境有關,它的棲息地土所居住的澳洲森林大多是桉樹所組成的,使得樹袋熊可取得的食物僅限於桉樹樹葉。
由於桉樹樹葉十分的粗糙,纖維相當堅硬,營養極少,因此,樹袋熊每天都必須不停食用並咀嚼上百萬次才能攝取到足夠的營養。成年樹袋熊平均每天要吃400g樹葉,其體脂很低,需要不斷進食。
因為每天不停的咀嚼,樹袋熊到了晚年會因為牙齒的磨損導致無法進食而餓死。為消化桉樹樹葉中的毒素,樹袋熊的消化道達6.5英寸(170毫米),佔整個消化系統的20%,也因為桉樹樹葉有毒,使樹袋熊沒有爭食上的對手,剛出生的樹袋熊因為沒有牙齒無法咀嚼桉樹樹葉,因此會吞食母親糞便直到牙齒長出來為止。
樹袋熊容易感染到數種不同的疾病,常見的兩種像是結膜炎、溼屁股,是種腎臟和泌尿系統的疾病,其他還有呼吸系統的感染、一種頭骨的疾病以及寄生蟲等等。而衣原體細菌常被認為是導致樹袋熊生病的主要原因,專家們正持續地在研究它和樹袋熊族群們的關係。而可以發現的是樹袋熊在人群擁擠或是食物供給量不足的地方生活時,會比較容易感染疾病。
環境的變遷,使得考拉難以獲得能量,更為節能的考拉更容易生存,同時桉樹在環境變遷中脫穎而出、霸道演化使考拉無從選擇,桉樹難以消化促使考拉向著更為節能的方向進一步演化。在幾乎沒有天敵,也沒有競爭者(只有考拉吃桉樹)的情況下,智力是無用的,耗能的,因此大腦考拉“不要了”,速度與力量也不要了。這種進化極具環境優勢,但這背後是另外一個悲劇,考拉難以善終。
關於“Koala” 是源自澳洲原住民的方言(達拉格族(英語:Dharug people)和尤拉族(英語:Eora people)的達拉格語(英語:Dharug language)“gula”),意指“不喝水”。中文音譯成“考拉”。
1798年一位探險家約翰·杭特在澳洲藍山首次發現,在19世紀初樹袋熊遭到捕殺出口,數量由百萬只銳減至一千多隻,於是澳洲政府立法保護。
澳洲的樹袋熊保護區有公立也有私立。私立的龍柏樹袋熊動物園,在1970年代曾飼養過白樹袋熊。
樹袋熊身體長約70至80釐米左右,成年體重8至15公斤,性情溫馴,體態憨厚,長相很像小熊,有一身又厚又軟的濃密灰褐色短毛,胸部、腹部、四肢內側和內耳皮毛呈白色,生有一對大耳朵,耳有茸毛,鼻子裸露且扁平,樹袋熊有尾巴,但屬尾椎殘餘,只有約3.5公分長 ,這是因為它順的尾巴經過漫長的歲月已經退化成一個“座墊”,因而能長時間舒適地坐在樹上。
它四肢粗壯,利爪長而彎曲,它的爪尖利,每隻五趾分為兩排,一排為二,一排為三,善於攀樹,且多數時間待在高高的樹上,就連睡覺也不下來。以桉樹葉和嫩枝為食,因為樹袋熊從桉樹葉中得到了足夠的水分,因此,一般很少飲水,所以當地人稱它“克瓦勒”,意思就是“不喝水”。這和它的生活環境有關,它的棲息地土所居住的澳洲森林大多是桉樹所組成的,使得樹袋熊可取得的食物僅限於桉樹樹葉。
由於桉樹樹葉十分的粗糙,纖維相當堅硬,營養極少,因此,樹袋熊每天都必須不停食用並咀嚼上百萬次才能攝取到足夠的營養。成年樹袋熊平均每天要吃400g樹葉,其體脂很低,需要不斷進食。
因為每天不停的咀嚼,樹袋熊到了晚年會因為牙齒的磨損導致無法進食而餓死。為消化桉樹樹葉中的毒素,樹袋熊的消化道達6.5英寸(170毫米),佔整個消化系統的20%,也因為桉樹樹葉有毒,使樹袋熊沒有爭食上的對手,剛出生的樹袋熊因為沒有牙齒無法咀嚼桉樹樹葉,因此會吞食母親糞便直到牙齒長出來為止。
樹袋熊容易感染到數種不同的疾病,常見的兩種像是結膜炎、溼屁股,是種腎臟和泌尿系統的疾病,其他還有呼吸系統的感染、一種頭骨的疾病以及寄生蟲等等。而衣原體細菌常被認為是導致樹袋熊生病的主要原因,專家們正持續地在研究它和樹袋熊族群們的關係。而可以發現的是樹袋熊在人群擁擠或是食物供給量不足的地方生活時,會比較容易感染疾病。
環境的變遷,使得考拉難以獲得能量,更為節能的考拉更容易生存,同時桉樹在環境變遷中脫穎而出、霸道演化使考拉無從選擇,桉樹難以消化促使考拉向著更為節能的方向進一步演化。在幾乎沒有天敵,也沒有競爭者(只有考拉吃桉樹)的情況下,智力是無用的,耗能的,因此大腦考拉“不要了”,速度與力量也不要了。這種進化極具環境優勢,但這背後是另外一個悲劇,考拉難以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