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梧桐樹邊羽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在中國的農曆中,是以立春為歲首的,但在改朝換代中,一年的首月(正月)也在不斷變化中,直到漢朝,才正式確定一月為正月,一直沿用下來。古人把正月一日這一天稱為“上日”、“元日”、“正旦”、“元旦”,所以過年就是除夕和元旦的合稱,除舊歲,過新年。

    辛亥革命後,中華民族開始使用公曆紀元法,和世界同步,但是祖宗留下來的節氣紀年法依舊對我們的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為了區分開來,我們就稱公曆一月一日為元旦,一年之始,而立春前後的農曆新年,稱為春節。

    所以我們要看的“過年”的經典詩詞和散文,實際上在古文中是寫“元日”或“元旦”的,凡是詩中提到“春節”這個稱謂的,其實都是近代詩文了。

    關於過年的詩,最有名的當屬北宋大家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迎著和暖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都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

    王安石變法伊始,信心百倍,適逢元日,看千家萬戶除舊迎新,有感於懷,做成此詩。抓住了過年時的三個特徵:“爆竹”、“屠蘇”、“桃符”,既描寫了老百姓安居樂業的美好生活,也藉機會抒發了自己用新法來造福王朝和百姓的決心。

    不要以為是附會,王安石作為一個改革者,除了變法失敗後閒居至死的那小段日子,其他時間所有作的詩文都與政治有關,他首先是個偉大的政治家,然後才寫詩文。

    關於過年的詩文很多,囿於篇幅,我們再來看一首詞和散文(題主要求),姜夔的《鷓鴣天丁巳元日》:

    柏綠椒紅事事新,隔籬燈影賀年人。三茅鍾動西窗曉,詩鬢無端又一春。

    慵對客,緩開門,梅花閒伴老來身。嬌兒學做人間字,鬱壘神荼寫未真。

    姜夔,號白石道人,一生未仕,江湖飄零。詩詞以空靈含蓄,格律嚴謹著稱,是有宋一朝蘇軾之後難得一見的書,畫,詞,樂皆精的全才。但是沒有官運,科舉屢試屢敗。

    “蒼柏青青,幹椒紅彤彤,萬事更新,隔著籬笆,燈影重重,四處都是賀歲拜年的人。西山上的銅鐘敲響了,窗外漸漸破曉,一年春天就這樣來了。不想起身迎客,慢慢地開門,院子裡點點寒梅相伴。小娃兒在學著畫門神,畫得卻不太像。”

    鬱壘、神荼是上古的兩位門神,也就是王安石詩裡面“總把新桃換舊符”提到的“符”上面畫的像。相對於王荊公,白石道人的詞從自身環境入手,描述了一個小家院落的平常年節,也抒發了自己一直未仕的閒散心態。

    至於過年的散文,看看老舍的《北京的春節》,梁實秋的《北平年景》,魯迅的《祝福》,周樹人的《過年的酒》,胡蘭成,豐子愷,林語堂都寫過有關過年的散文,大家都可以去讀來看看。

    近代散文的魅力和詩詞又別有不同,這裡就不贅述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娛樂圈相聲演員”羅永浩的堅果3釋出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