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大悔憶智周

    多年以前讀過她的小說《蒼老的浮雲》,很先鋒,至今記得連人物姓名都取得意味深長很有創造性:更善無、虛汝華。

    創造性是一個作家的創作生命力和吸引讀者的魅力所在,契訶夫說過“創新像獵狗一樣趕著作家跑”。

    有人說殘雪的小說創作屬於湘文化的非理性想象,我認為作家靠直覺認識人類和世界,而“直覺往往比判斷可靠”。

    後來上網了,就沒有再讀紙質刊物了,不知道殘雪又寫了什麼作品,但我相信她一定不會平庸。

  • 2 # 例外狀態

    作家殘雪在先鋒文學作家中是比較特殊的,她很少在媒體上露面,也很少參加作家和批評家的各種會議。我記得大學時讀過她的小說,那時還挺喜歡的,有一箇中篇《痕》印象中很不錯。

    日本作家近藤直子可以說是很早就發現和重視《痕》的人,在她的《有狼的風景——讀 八十年代中國文學》一書就專門有閱讀《痕》的一章。相反,國內批評界倒對這部作品有些淡忘,與此同時也在弱化作品的藝術性。近藤直子對《痕》的理解,有兩方面,一是那個神(鐵匠),被死神“盯眼睛”迫使痕成為藝術家。二是痕自身的藝術家身份在與鐵匠(死神,虛無)等的對視和糾纏裡凸顯出來,進而一步步接近藝術的最高理想。我以為後者更接近作品,從小說所提供的細節來看。事實上,近藤直子的側重點也是在後者。也只有藝術工作者能有勇氣和意識去盯那眼睛和被那眼睛盯,這是互動的。藝術作品的深度往往在於你盯那眼睛的深度和持久度。

    《痕》是殘雪文學創作第三階段轉折性的代表作,“專門集中在一種深層的東西上,是以藝術家本身的創作為題材”,關注的是藝術家自身的生存體驗和精神探索。《痕》雖然充斥著非理性、直覺,但文字自身卻有著內在的一致性,有著極其潛在的理性原則,這或許 是藝術自身的規律,更深的層次,是人的本質和本真狀態。在《痕》中,殘雪還是一貫的將自我進行分裂,將靈魂中的衝突矛盾物件化為文字中的自然情景、社會場景和人物對話上, 靈魂的分裂是以對話的方式展開藝術結構的張力的。文字中的語言也是這種結構的表現形式之一,呈現為藝術而藝術的傾向,充滿隱喻和象徵的意味。

    總之,她的小說在很多層面都具有這種藝術傾向。

  • 3 # 仰望星空的小王子

    殘雪的文學回憶錄是一部很好認識殘雪其人的書籍;

    殘雪由於而是的生活環境、經歷以及個性的培養,產生了獨特的寫作手法、寫作個性以及寫作素材。

    作品比較有天性的成分,看起來宛如詩歌,本人定義自己的寫作手法為新實驗文學,也在努力開創文學的新紀元,堅持做文學,希望透過文學影響社會。

    加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的家鄉有哪些特色小吃是外地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