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零點朝陽

    自我評價是自我意識的一種形式,是主體對自己的思想、願望、行為和個性特點的判斷和評價。一個人的自我評價,直接影響學習和參與社會活動的積極性,也影響著與他人的交往關係。一個人如果能夠正確地如實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就能正確對待和自理個人與社會、集體及他人的關係,有利於自己發揚優點,改進不足,在工作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價值。同時,實事求是的自我評價也是進行自我教育的重要途經之一。因此,作為一名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正確的自我評價更是任重而道遠。

    自我評價的一般規律是:評價他人的行為——評價自己的行為——評價自己的個性品質。教師可以依照以上規律對學生進行引導。

    首先,在課堂上,教師要起到示範作用。當學生回答問題後或出現一個特殊的情況後,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冷靜而客觀的評價,既要說出好的方面來讓當事人繼續發揚光大並號召大家共同學習,也要提出不足鼓勵當事人改進並提醒大家共同避免。這樣,學生就會認識到:評價一般是從兩個方面進行的。人無完人,都有優缺點;凡事有好壞,都有兩面性。這樣孩子對於評價就有了大致的方向。

    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對他人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如:某個學生讀自己的作文後,可以請其他同學進行評價。這時,教師就可以根據學生的評價進行引導,讓大家談談這個學生的作文中寫的好的地方和還需要改進的方面。這樣學生就會從兩個方面進行評價並從中意識到以後如何寫作文了。

    再次,教師在引導學生對他人做出評價後,再鼓勵大家對自己的行為做出評價,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要耐心引導,儘量讓學生對自己的評價積極客觀。

    最後,當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和閱讀量的增大之後,教師再可以根據學生自身的興趣愛好和性格特點,引導他們對自己的個性品質進行評價。而這個評價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個人自我價值和自我效能,因此,教師一定要幫助孩子在評價時不要越過兩條線:一條是上線,也就是不要對自己評價過高,否則會出現趾高氣揚、自以為是的傾向。另外一條是下線,即不要對自己評價過低,否則會出現自卑、自暴自棄的傾向。

    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孩子能夠積極客觀的自我評價後,就可以揚長避短,逐漸完善自己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初三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