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我很喜歡你的這種牛角尖精神,其實科學研究幾乎和牛角尖沒有矛盾的,你鑽的越深,越有興趣,越覺得大自然是如此神秘美妙……
關於你的問題,當然是分子間間距越大,物質的體積就越大,這是符合常理的,幾乎所有的物質都是這樣,水在3.98 ℃以上時也是這樣的,符合熱脹冷縮,但是,水的分子之間有一種吸引力叫氫鍵的,它的作用還是比較強的,當剛低於3.98 ℃時,水就不是你所知道的H2O了,而是兩個H2O結合成一個締合分子,這樣,大分子之間的氫鍵作用力就弱了,也就是說大分子之間的間距反而更大了,所以在3.98 ℃時,水的密度最大,再低就又小了,不過記住啊,只是兩個水分子組成一個大分子啊,然後我們再降溫,這時候大分子之間的間距又接近了,會有三個大分子破開組成兩個由三分子水構成的更大的分子,再降低,在0度時,即成冰時,會形成很大的巨型分子,而巨型分子之間的氫鍵力和液態水比,幾乎沒有了,所以會有很大的間距,造成冰的密度比水還小……
所以,熱脹冷縮的原理的確是隨著溫度的降低,分子震動的減小,分子之間的吸引力將互相間距縮短,造成體積降低,密度增大,但是,水在降溫時,由於自身的特點,其互相吸引的力突然被區域性集中了(就是用來形成大分子了,不用來束縛大分子之間了)造成間距增大的反常現象。
這裡,你要始終擺脫你所知道的分子的定義,其實從哲學上講任何界限都是模糊的,水的小分子形成了大分子,那麼分子就不是H2O了,而是幾個H2O,儘管小分子的間距減小了,但是比起,大分子之間間距的拉開是很小的,這裡有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問題。
哈哈,我很喜歡你的這種牛角尖精神,其實科學研究幾乎和牛角尖沒有矛盾的,你鑽的越深,越有興趣,越覺得大自然是如此神秘美妙……
關於你的問題,當然是分子間間距越大,物質的體積就越大,這是符合常理的,幾乎所有的物質都是這樣,水在3.98 ℃以上時也是這樣的,符合熱脹冷縮,但是,水的分子之間有一種吸引力叫氫鍵的,它的作用還是比較強的,當剛低於3.98 ℃時,水就不是你所知道的H2O了,而是兩個H2O結合成一個締合分子,這樣,大分子之間的氫鍵作用力就弱了,也就是說大分子之間的間距反而更大了,所以在3.98 ℃時,水的密度最大,再低就又小了,不過記住啊,只是兩個水分子組成一個大分子啊,然後我們再降溫,這時候大分子之間的間距又接近了,會有三個大分子破開組成兩個由三分子水構成的更大的分子,再降低,在0度時,即成冰時,會形成很大的巨型分子,而巨型分子之間的氫鍵力和液態水比,幾乎沒有了,所以會有很大的間距,造成冰的密度比水還小……
所以,熱脹冷縮的原理的確是隨著溫度的降低,分子震動的減小,分子之間的吸引力將互相間距縮短,造成體積降低,密度增大,但是,水在降溫時,由於自身的特點,其互相吸引的力突然被區域性集中了(就是用來形成大分子了,不用來束縛大分子之間了)造成間距增大的反常現象。
這裡,你要始終擺脫你所知道的分子的定義,其實從哲學上講任何界限都是模糊的,水的小分子形成了大分子,那麼分子就不是H2O了,而是幾個H2O,儘管小分子的間距減小了,但是比起,大分子之間間距的拉開是很小的,這裡有個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