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鄭在別處

    既然題主拿出攝影大師佈列松的著名照片來說明題目的含義,我想,題主大概認為,佈列松的攝影,是沒有經過加工美化的,因為在那個年代,還沒有數碼相機,更沒有ps。所以,我大膽推測,題主是把“加工美化”的含義,侷限在後期軟體的美化再加工。

    首先:佈列松的決定性瞬間,就是最大的美化!

    這是他的獨門絕技,是他內心對一幅照片的人,物,景,三元素可能出現的形式上的預判。並同時能預想到畫面展現出特定內涵和意義。只不過這種美化,在先在他內心進行,並最終呈現在照片上。而且這個美化的時間非常短暫,當三元素各得其所的這一瞬間出現時,攝影者必須抓住它。

    這種美是稍縱即逝的,是與時間賽跑的藝術。正因為其高難度,所以是需要長期訓練的。而這種訓練,不能不說是另一種自己對攝影技術的內在強化,也可以稱為自我攝影素質的內在美化。

    其次,能稱之為藝術的,一定是經過美化的。

    不要把美化侷限在後期軟體的美化再加工,取景有取捨,這也是美化。角度有選擇,這也是美化。透視會突出,這也是美化。光線能改變,這也是美化。裝濾色片,多重曝光,沖洗膠片改藥水成分溫度不穩什麼都能說是美化。美化包含在攝影創作的之前之中和之後。

    如果說美化就是錯誤,那攝影史上就沒有對的照片了。

    最後,還原真實,很難成為藝術。

    因為還原真實本來就是非常高難度的技術,大家眼中的真實根本側重點就不一樣,某一點真實會帶來另外的不真實。而攝影師的側重點,本身就是主觀的,自帶情緒。而藝術偏偏是主觀的藝術,客觀真實,很難成為藝術。

    假如“不加美化就是真實”這句話是對的話,你會發現“完全不加美化”是最難的行為,

    故,我們沒有必要追求絕對的真實(反正也做不到),把美化當成妖魔化,從而拒絕一切美化,反而應該接納創作中的美化,從而提高藝術素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調查問卷的平臺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