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經常聽到素燒這個名詞
5
回覆列表
  • 1 # 禹州鈞瓷

    瓷器自產生以後,隨著工藝技術的不斷改進,逐漸由原始的一次燒成方法演變出兩次燒成和多次燒成方法。一次燒成成即乾燥好的土坯施釉後直接入窯燒成。兩次燒成或多次燒成是先把土坯入窯燒一次,稱為素燒。然後出窯再施釉燒成,稱為釉燒。兩兩次燒成又分先高溫燒再低溫燒和先低溫燒再高溫燒兩種。鉤瓷的兩次燒成,第一次為低溫素燒,第二次為高溫釉燒。鉤瓷素燒溫度一般在900~950℃。素燒後的精坯稱為素胎。

    自宋代始,鈞瓷就使用兩次燒成工藝,即把成型好的精坯首先入窯進行素燒,燒成溫度在900~950℃,當代用液化氣抽屜窯素燒溫度是950℃。在精坯素燒時,要特別注意裝窯的原則和燒成時起火的速度。裝裝窯時一定要留好火路,大小產品分裝均勻,使吃火一致。起火時,開始宜緩,使坯體充分排出水分。住火後,冷卻速度不宜太快。特別是大件坯,更應起火穩緩,住火後不可急於開窯,待冷卻至60℃以下時再逐步拉開窯門。經過檢選,把合格的素胎擺放整齊,準備施釉。

    為什麼鈞瓷需要素燒呢,簡而言之素燒更能提高瓷器的質量,節約不不必要的成本。具體來講,有下面幾點好處。

    1.瓷器經過第一道素燒後,坯體內的有機物被氧化,碳酸鹽和硫酸鹽也被分解,水分溢位。避免釉燒時這些物質揮發出現棕眼、釉泡等缺陷,同時避免了碳素的沉積,可使鈞釉色澤鮮豔、光亮。

    2.增強了坯體強度,利於施釉、裝窯及轉運操作,同時可減少破損。

    3.素燒後吸水力增強,從而更利於施釉和控制釉層厚度,保證施釉的工藝質量要求。4 素燒後,胚體隱裂紋、棕眼等工藝缺陷會明顯暴露,可以進行質量初步篩選,提高合格率。

    在禹州市宋鈞官窯遺址出土有大量的鈞瓷素胎殘片,說明古今鈞瓷生產工藝基本是一致的。

  • 2 # 五月清清

    把加工生產出來的生坯。充分乾燥除去水分,不上釉裝上窯車推入窯裡,經過一段時間的燒製出來的半成品胎子。這就是素燒。俗稱“漤胎子”。和傳統的窯變不同。它既提高了成品量,又降低成本、損耗,是一種新工藝。

    給胎子上釉。再經過一段時間的燒製後。就成了美觀大方,顏色千變萬化的鈞瓷。剛出窯的鈞瓷隨著溫度的驟減。能聽到“啪啪啪”的響聲。趨於常溫一件件的鈞瓷上,就會有一道道蛛網似的小裂縫。這就是“開片”。北京時增添了濃郁的古韻。也使鈞瓷更具魅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的人燉排骨和大骨頭的時候放啤酒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