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一段,反正是我寫的:
西夏王國兩個重要的人:張元、吳昊。這名字起的,到西夏不是有所圖謀,就是找死。問題是這個看起來找死的名字偏偏還在每個顯眼的地方出現了:張元、吳昊到此一遊!
李元昊派人抓住了這兩個膽大包天的人,譴責他們大不敬:入國問諱,你們連起碼的禮儀都不懂嗎?
張元、吳昊本身就是有備而來,答:連自己姓什麼都不管,卻把個名字看得這麼重。
這句話有個前提,宋朝曾經為李繼遷(元昊爺爺)、李德明賜過國姓趙,在與宋朝的官方文書中他們一直都姓趙,所以現在元昊正經的應該叫他趙元昊!
很快,他既放棄了趙姓,也放棄了李姓,自稱嵬名氏,取名囊霄!而且,這幾個姓會根據不同的情況挑選切換。
那乾脆直接叫他元昊,免得混亂。
一聽這兩個人是有備而來,元昊立即給他們鬆了綁,請到了座位上,三個人開始謀劃西夏真正的立國大計:從割據地方,到官制,建立西夏文字(元昊精通漢文、吐蕃文),服裝(以漢服為主改造),禮儀、官方音樂。顯然,元昊不僅在建立一個國家,他還在創立一個文明:西夏文明。
國號:白上大夏國,
年號:天授!
實際上,平夏部(西夏王朝前身) 在宋朝無法有效統治治理的情況下,經過李繼遷艱難創業,李德明韜光養晦之後,到了元昊繼位時,已經具有了建立一個國家的所有基礎。
所以,即使沒有元昊自稱的周邊歸順,西夏王朝的建立,本身就是個水到渠成的事。
…………
宋軍好水川戰敗,西夏現任太師張元(能說他是漢奸嗎,身為漢人,協助元昊攻宋),視察六盤山戰場,到處塗鴉的老毛病又犯了,題詩一首:
夏竦何曾聳,
韓琦未足奇。
滿山龍虎輩,
猶自說兵機。
張元這詩的水平,在宋朝也就只能考個秀才。
好水川一戰,鎮戎軍在這裡留下了八名高階將領、六千多軍士的英魂。主將失策,導致這些誓死捍衛國土的將士慘遭殺戮。
如今的好水川,鮮血已經被塵煙蕩盡。
如果路過六盤山,向山下瞅一眼吧,以紀念這些為國捐軀的祖先......他們,無論是誰,都是英雄!
張元自薦的手段類似於賭徒,賭李元昊有識人之明,容人之量,所以才故意得罪刺激他,藉此引起對方注意。還好賭贏了。
抄一段,反正是我寫的:
西夏王國兩個重要的人:張元、吳昊。這名字起的,到西夏不是有所圖謀,就是找死。問題是這個看起來找死的名字偏偏還在每個顯眼的地方出現了:張元、吳昊到此一遊!
李元昊派人抓住了這兩個膽大包天的人,譴責他們大不敬:入國問諱,你們連起碼的禮儀都不懂嗎?
張元、吳昊本身就是有備而來,答:連自己姓什麼都不管,卻把個名字看得這麼重。
這句話有個前提,宋朝曾經為李繼遷(元昊爺爺)、李德明賜過國姓趙,在與宋朝的官方文書中他們一直都姓趙,所以現在元昊正經的應該叫他趙元昊!
很快,他既放棄了趙姓,也放棄了李姓,自稱嵬名氏,取名囊霄!而且,這幾個姓會根據不同的情況挑選切換。
那乾脆直接叫他元昊,免得混亂。
一聽這兩個人是有備而來,元昊立即給他們鬆了綁,請到了座位上,三個人開始謀劃西夏真正的立國大計:從割據地方,到官制,建立西夏文字(元昊精通漢文、吐蕃文),服裝(以漢服為主改造),禮儀、官方音樂。顯然,元昊不僅在建立一個國家,他還在創立一個文明:西夏文明。
國號:白上大夏國,
年號:天授!
實際上,平夏部(西夏王朝前身) 在宋朝無法有效統治治理的情況下,經過李繼遷艱難創業,李德明韜光養晦之後,到了元昊繼位時,已經具有了建立一個國家的所有基礎。
所以,即使沒有元昊自稱的周邊歸順,西夏王朝的建立,本身就是個水到渠成的事。
…………
宋軍好水川戰敗,西夏現任太師張元(能說他是漢奸嗎,身為漢人,協助元昊攻宋),視察六盤山戰場,到處塗鴉的老毛病又犯了,題詩一首:
夏竦何曾聳,
韓琦未足奇。
滿山龍虎輩,
猶自說兵機。
張元這詩的水平,在宋朝也就只能考個秀才。
好水川一戰,鎮戎軍在這裡留下了八名高階將領、六千多軍士的英魂。主將失策,導致這些誓死捍衛國土的將士慘遭殺戮。
如今的好水川,鮮血已經被塵煙蕩盡。
如果路過六盤山,向山下瞅一眼吧,以紀念這些為國捐軀的祖先......他們,無論是誰,都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