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秦皇漢武

    家底的雄厚和成功的外交政策,是南韓能堅持到最後的兩大法寶。

    南韓脫胎於春秋霸主晉國,公元前453年,趙、魏、韓三家“共伐滅知伯”而共分其土地,由於晉國國土面積非常廣袤,南韓分得了今山西省東南部和河南省的中部,與魏國交錯,並將周王室包裹在其中,西邊是秦國,南邊是楚國,東南是鄭國,東邊則是宋國,這雖然是個四戰之地,但卻地域廣袤,還佔據宜陽產鐵之地(所以韓軍武器精良)。

    史載:“(韓)康子與趙襄子、魏桓子共敗智伯,分其地,地益大,大於諸侯”,可見,南韓分家之時,其家底就已經超過了其它中小諸侯。這也是南韓後來能位列戰國七雄的原因之一。

    由於韓趙魏同出於晉,三家分晉之後,韓趙魏建立了同盟關係,對外號稱“三晉”,這也南韓能站穩腳跟的原因之二。公元前403年,韓趙魏聯軍伐齊,迫使周天子正式冊封三家為諸侯。

    憑藉這種同盟關係,南韓不斷蠶食東南方向的鄭國,並於公元前375年滅亡鄭國,遷都新鄭。此後三晉同盟破裂,南韓陷入魏國的巨大軍事威脅,魏惠王一度攻佔南韓馬陵。也就在這個時候,南韓開始了申不害變法,廢除世卿世祿制度,實行郡縣二級的行政管理體制,使得國君可以直接調動國內一切戰爭資源,這位南韓在強國中自保奠定了基礎。

    韓昭侯之後,南韓國勢出現衰退,但因西邊秦國崛起,韓魏重新建立了聯盟關係,魏國主導了巫沙會盟,主動退還侵佔的南韓國土。同時,南韓採取了“示弱”的外交政策,公元前348年,韓昭侯甚至入朝秦孝公。

    獨特的地緣政治,讓南韓能在秦、楚、魏等國的夾縫中左右逢源,所謂“韓,天下之咽喉也”,任何一家諸侯都不會坐視其它諸侯國將南韓併入囊中。直到秦國實力出現壓倒性優勢之後,這種平衡在打破,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發動統一戰爭,弱小的南韓首當其中,最先被滅,但與其它早已消亡在歷史長河中的諸侯國相比,南韓也算是笑到了最後了。

  • 2 # 心無止境ghyo

    秦滅六國第一個滅的就是南韓,南韓中期有申不害改革,讓南韓強大起來。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南韓是三家分晉出來的,屬於三晉之一,韓趙魏結盟共存,誰打三晉任何一個國家都會互相出兵幫助,魏國趙國不會滅南韓,楚國想滅南韓魏趙也會出兵相助,當然最後秦國崛起魏趙自己都保不住了,南韓只能被秦國第一個滅亡

  • 3 # 健兄1988

    南韓地理位置之差,處於一個四戰之地。秦國,趙國,楚國,哪怕魏國也有實力。南韓又不思進取,不變法,很守舊。能存在最後我覺得有以下原因,答錯不喜勿噴。

    第一,其實南韓的耕地和人口很多,人口是燕國的兩倍,每次被秦國按在地上摩擦,又能迅速恢復兵力。。。不簡單哈哈。

    第二武器裝備優勢,當時戰國多采用青銅武器,而南韓擁有巨量鐵礦,兵器打造方面更加先進。

    第三南韓真的像現在的南韓,有點像強國之間的緩衝區。給彼此雙方一點空間,才能更加久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花700買個二手小米手機,值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