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揭秘白髮第一人
-
2 # 柯大夫兒科科普教育
首先沒有必要因為體溫適當發燒而去打針,得不償失。
5歲兒童發燒低燒或者中等發燒,只要精神狀態好的,可以先觀察,多喝水。不但沒有必要口服藥物,也沒有必要使用退燒針劑,副作用不少。
發燒關鍵在於病因而不是發燒程度,38.5℃可以不作處理,繼續觀察體溫變化。
因為孩子5歲了,免疫系統比較成熟完善,所以只要精神狀態好的,不要太擔心。
兒童安全退燒藥物布洛芬混懸液或者對乙醯氨基酚,其實針劑或者靜脈退燒藥物都不推薦,所以不建議使用針劑或者靜脈點滴退燒。
如果普通病毒感冒,多喝水,臨時使用退燒藥物,如果流感口服奧司他韋抗流感,如果細菌感染,可以口服抗生素,嚴重可以點滴抗生素,針對原因治療才是關鍵。
適當發燒有助於提高孩子免疫力,有助於激發機體抗病能力,抑制病菌繁殖和生長,所以不要過度使用退燒藥的道理。
診治病症是非常難的一件事。看病難,不能理解成排隊時間長就難,花錢多就難,掛不上專家號就難!而是要找到引起每一個病人的症狀的原因,那才是(真的)難。
此寶寶發燒是症狀,是結果,只要是結果,必定有原因。要想治癒病症,必須找到原因,把原因去除後,症狀(發燒,還有其它的比如咳嗽、流鼻涕、頭痛等等)才會消失。怎麼找原因呢?我總結了一套公用思路,簡化到一張圖上。見下圖。所有的症狀都可以用這個思路。
提問者者說,“打過針”,沒說,打的是什麼針。有可能不是退燒針,有可能是“消炎針”,即“抗生素,或抗病毒的”,還有可能同時有:退燒的加抗菌的,或退燒的加抗病毒的,或退燒的加抗病毒的和抗菌的。
一個半小時後,體溫在上升,可以推理出兩種可能性:1、打的 針裡沒有退燒藥。隨著時間的推移,體溫有所上升是可以理解的。2、打的針裡有退燒的,可能是病情重,退燒藥沒有抵抗住發燒上升的勢頭,假如不加退燒藥的話,一個半小時後可能體溫到40度或39.5度了呢。而且,別指望著所有的病人用上退燒藥後,不論是口服還是靜脈點滴的,體溫馬上回降,而是體溫都會繼續上升,到一定時間後,藥效起作用了,體溫先不再上升,然後才會下降。只要不再感覺冷,體溫就不繼續上升了,或只要一出汗,體溫肯定回降。一般情況下,用藥後1-2小時,體溫會回降。如果超過兩小時還繼續上升,或不出汗,不回降,就說明病情重,需要重視,必要時住院治療並觀察。
退燒藥相當於:揚湯止沸,去除原因的治療相當於:釜底抽薪。用在臨床上,有四種方案:1、不知道引起發燒的原因時不用退燒藥。2、暫時很難找到原因,也可以一邊用“揚湯止沸”,一邊找原因。3、如果知道原因後,病情輕的可以只用“釜底抽薪”法。4、病情重的,可以“揚湯止沸”和“釜底抽薪”同時應用。
但願能明白了。其實說/寫明白了,做起了可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