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龍女5505
-
2 # 鄜延路節度使李
當然是李繼隆,李繼隆,字霸圖,潞州上黨人950年),其父李處耘是參與過陳橋兵變的開國元勳,其妹嫁給宋太宗,即明德皇后。李繼隆20歲時宋軍收服四川,但由於王全斌等人的殘暴導致蜀中叛亂頻繁,宋廷只好組織剿滅,李繼隆便第一次踏上了軍旅。
剛開始母親擔心他,專門找來一些李處耘的舊部照顧他,他卻非常有志氣地回絕道:“兒子能夠自立,不需要這些人幫忙,願母親不要掛慮!”結果去時沒有遇險,回來時因為雨滑連人帶馬掉下了十幾丈深的懸崖,所幸被大樹掛住,部下騎了幾十裡的馬オ找到一根長繩把他救上來。
第二次出征是隨父會剿湖南。李繼隆帶領一支300人的小部隊,身先士卒,手腳都中了毒箭,所幸有江湖大俠獻上獨門解藥才得以活命。初涉軍旅就頻遇生死之危,相信這更鍛鍊了李繼隆的勇猛作風。
之後李繼隆負責宋軍後勤供應,曹彬、潘美等主將相繼平定南方各地,敵軍都試圖切斷宋軍補給線,均被李繼隆挫敗,還曾斬過劫糧敵將的腦袋,射死過老虎,保障了後勤供應從不出一點兒差錯,李繼隆正是在這些大規模戰略運作中鏝煉出了規範縝密的軍事思想和方案配置能力。
在宋太宗平定太原的戰役中,李繼隆任四面提舉都監,會同最為勇猛的李漢瓊部攻打西門時,城上砲石就從身旁掠過,砸倒大片部下,他卻不為所動,繼續指揮。圍攻幽州之戰,李繼隆作為先鋒部隊,大破遼軍城外軍,但最終宋軍整體潰敗,可以說在和耶律休哥的對話中輸了頭陣,但是復仇的機會也就在眼前。滿城之戰,扳回一分。
高梁河之戰,宋軍敗得極其狼狽,宋太宗料定遼軍必然大舉報復,於是在邊關部署防禦:任命潘美為三交口駐泊都部署、知幷州,總領山後(太行山以西)軍務,楊業為副都部署、知代州;劉廷翰等諸將分駐鎮、定、高陽關等關隘,以殿前都虞候崔翰節制諸軍,李繼隆為都監,又授予他的重要發明《平戎萬全圖陣》,詔令諸將按圖作戰。
遼國方面,雖然沒能挽救北漢,但取得一場大勝,保住了幽雲十六州。遼景宗重賞韓德讓、耶律休哥、耶律斜軫、學古等功臣,耶律沙、抹只功過相抵,敵烈、奚底等人及部下則受罰,賞罰分明,遼軍士氣復振。遼景宗重新集結大軍南征,目標是要奪回當初被周世宗奪取,現被宋帝國佔據的灜、莫二州,也就是俗稱的關南十縣。
遼軍以燕王韓匡嗣為主帥,耶律沙、耶律休哥分率本部跟隨,共八萬精騎攻鎮州;另一路由南京統軍使耶律善補率領,攻雁門關作為輔助。宋軍諸將見遼軍大舉來犯,忙按太宗留下的陣圖佈陣,在滿城(今河北省滿城縣)列開陣勢,以八陣禦敵。右龍衛將軍趙延進登高望之,見遼軍精騎漫山遍野而來,而宋軍兵力本來就少,還分為八陣,每陣相隔上百步,極易被敵軍各個擊破,連忙找到參謀部提出問題。
但主將崔翰、劉廷翰等人猶豫不決,因為違沼用兵,勝了還好說,敗了麻煩可就大了。這時李繼隆挺身而出,拍著胸脯道:“我是監軍,在軍中我就代表朝廷,現在陣圖有所不便,帶兵的主將應便宜行事,如果出了問題,一概由我負責!”崔翰等才下定決心,重新佈置作戰方案:宋軍將八陣改為大小兩陣,由劉廷翰率領。
大陣以重步兵和弩兵為主,任務是重灌列陣推進,壓縮敵軍機動空間;小陣由騎兵和機動步兵組成,待敵騎兵遭到擠壓,則從側面機動,衝擊敵軍;崔彥進領兵潛入敵後包抄;崔翰、李漢瓊作為後衛準備梯隊攻擊重新制訂方案後李繼隆又派人詐降,令敵軍不備。韓匡嗣接到降書大喜,準備受降。
耶律休哥非常冷靜,認為宋軍無故請降,必然有詐,這反而是準備進攻的訊號,應該嚴陣以待。韓匡嗣則認為末軍新遭大敗,士氣低落,投降是理所當然,聽不進去意見,傳令準備受降儀式。韓老大王是韓德讓的父親,資歷比耶律休哥老得多,耶律休哥苦勸不聽,只好趕緊回到本部備戰。
果不多時,宋軍大陣開始推進。韓匡嗣可能是第一次見到宋軍步兵方陣,只見揚塵蔽空,號令聲、步伐聲交替如雷,竟倉皇不知所措。此時崔彥進部又在遼軍背後出現,斷了北歸之路,遼軍頓時大亂。宋軍步騎趁機切入砍殺,遼軍丟棄戰馬鎧甲,往西山坑谷中逃走,宋軍一直追擊至遂城,斬首10300級、馬千餘匹,生擒將軍三名,俘獲老幼三萬餘人,軍器甲仗不計其數。
韓匡嗣丟棄主帥旗鼓,向東連夜遁入易州。但是耶律休哥、抹只整軍迎戰,邊打邊撤,徐徐退出了戰場。另一路耶律善補也在雁門關被楊業擊敗,得到韓匡嗣的敗報後急忙撤去。戰後遼景宗大怒,斥韓匡嗣五大罪狀,欲斬韓匡嗣和耶律沙,幸得皇后蕭綽求情免死,但被降為秦王、晉昌軍節度使。
而耶律休哥表現優秀,被確定為遼國第一良將,任為北院大王,總管南面軍務,成為對宋戰爭的總指揮。這邊宋太宗收到捷報大喜,手詔褒獎諸將,沒有提及違詔的事,宋軍自高梁河慘敗後士氣復振。
党項李繼遷叛亂,宋太宗命李繼隆與田仁朗、王侁率兵評定。四月,兵出銀州北,攻破悉利諸族,追奔數十里,斬三千餘級,俘蕃漢老幼千餘,殺死代州刺史折羅遇及其弟埋乞首,牛馬、鎧仗所獲尤多。又兵出開光谷西杏子坪,攻破保寺、保香族,斬其副首領埋乜已五十七人,降銀三族首領析八軍等三千餘眾,又攻破沒邵浪、悉訛諸族,及濁輪川東、兔頭川西,生擒七十八人,斬首五十九級,俘獲數以千計。
宋軍到達監城,吳移、越移四族來降,惟岌伽羅膩十四族怙其眾不肯投降,乃與尹憲帶兵襲擊他們,殺死其帳千餘,俘斬七千餘級。不久改領環州團練使(遙郡團練使),又帶兵保護高陽關。
雍熙北伐中,跟從曹彬出征幽州,率兵助先鋒薛繼昭破遼軍數千於固安南,攻下固安、新城,又進而攻克涿州戰鬥中,左邊大腿中箭,血流至腳後跟,俘獲契丹貴臣一人。曹彬想將此次戰役的李繼隆戰功上報,李繼隆制止了他。
不久傅潛、米信兵敗,只有李繼隆所部能夠整隊班師而還。宋太宗立即任命李繼隆為知定州事兼兵馬鈐轄,並下詔命他招撫敗軍的士兵,李繼隆令命書吏全部抄寫宋太宗的詔書貼出。十幾天後,有敗兵集結在城下,不知去哪裡好,李繼隆按照詔給他們契據,敗軍按照契據到相應部隊報到。
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遼統和六年六月。遼朝自君子館得勝之後開始為下一輪南征做準備,“曉諭諸道兵馬準備南征用的攻城器具。”八月,遼朝進行以青牛白馬祭天儀式。九月十四日,遼聖宗親臨南京(幽州),十九日祭旗鼓,正式南下進攻宋朝。
二十六日,遼軍到達涿州,用箭射帛書入城中勸宋軍投降,宋軍沒有理會。遼軍於10月開始圍攻涿州,在苦戰後佔領此城,駙馬蕭勤德、太師闥覽中箭受傷。另外遼軍在代州方向也發動了進攻,但被宋將張齊賢打敗。
又十一月六日,遼聖宗率領的遼軍圍攻長城口。宋軍被擊潰試圖逃遁,遼軍耶律斜軫對宋軍進行勸降,宋軍沒有理會,遼聖宗與韓德讓聯手率軍截擊突圍的宋軍,將其“殺獲殆盡”。
十一月初八日,遼軍開始進攻滿城,將其包圍,三日後即將其攻破。城中宋軍曾開啟北門逃亡,遼聖宗遣使勸降宋軍將領,宋軍將領接受,率宋軍投降。然後在數日內,遼軍又攻破祁州、新樂、小狼山砦,推進到唐河以北。
此時宋軍河北諸將因為宋太宗堅壁清野的命令而不打算出城野戰。判四方館事、領播州刺史、定州路行營馬步軍都監袁繼忠卻要違反詔令出戰,他說:“契丹在近,今城中屯重兵而不能殲滅,令他們長驅直入,侵掠四方州縣。我雖然也想安穩無事,但絕不受此侮辱,願身先士卒,死於敵手!”辭氣慷慨,眾皆伏。
中黃門林延壽連忙拿出不許出戰的詔書勸阻諸將不要出戰。但是這時保順軍節度使、侍衛親軍馬軍司都指揮使、定州都部署李繼隆慨然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往年我在河間(君子館)不死,就是要留得有用之身,報效國家!"之後與袁繼忠一同出戰。
宋軍原來的易州靜塞軍騎兵非常驍勇,李繼隆把他們調到了自己的麾下,但卻把他們的家人都留在了易州,當時袁繼忠就勸他說:“把這些人調離易州,一旦遼軍來襲,恐怕易州保不住。”李繼隆沒有聽從,後來遼軍果然來攻易州,易州淪陷後靜塞軍的家人也被擄走。李繼隆這時想把他們打散分配到各軍,以防生變。
袁繼忠又勸他說:“不可以,只能給他們加官,並給以優厚俸祿,使他們為國盡節。”李繼隆這次接受了他的提議,果不其然靜塞軍將士非常感動,李繼忠更是求李繼隆讓他成為他的手下。於是宋軍定州部隊與靜塞軍一起出戰。
在宋遼兩軍交戰時,靜塞軍騎兵作為宋軍的先鋒,作戰勇猛,首先攻入敵陣並沖垮遼軍陣型,遼軍大敗,宋軍追擊到曹河,殺死敵軍一萬五千餘人,獲馬萬匹。捷報送至汴梁,群臣互相慶祝,宋太宗下詔褒獎諸將,給予豐厚的賞賜。
唐河之戰,李繼隆又一次負起了主將的責任,沒有死板的執行御詔,而是非常出人意料地以騎制騎,硬拼掉了遼國的精騎。此戰之中,宋軍將士無不血漫徵泡,人馬力竭。人說戰鬥中結下的友誼是最忠貞的,李繼隆素來與行營鈐轄裴濟不合,並肩血戰後,李繼隆挽著裴濟的手“恨相知之晚”成為莫逆之交。
而耶律休哥也不愧為一代戰神,雖然經此大敗,卻沒有慌張,而是冷靜的帶著殘部後退與遼聖宗的主力會合。之後也沒有急於全軍撤退,而是合理的佈陣防禦,直到第二年年初,確認全軍安全後,才緩緩撤回南京。李繼隆設想中的追亡逐北場景完全沒有出現,也不得不歎服耶律休哥的戰神稱號當之無愧。
989年6月,宋威虜軍(治所位於河北遂城,在今河北徐水縣以西二十五里)糧草匱乏,遼軍得知這一情況後準備將此地攻襲到手。趙光義下令讓保順軍節度使、侍衛親軍司馬軍都指揮使、定州路都部署李繼隆率領鎮州、定州兩地宋軍運送上千車糧草前往支援威虜軍。
遼軍將領耶律休哥由間諜得知後,率八萬騎,想要中途襲擊。尹繼倫恰好領兵千餘被主帥李繼隆派去巡行視察埋伏,在路上與遼軍相逢。于越統領大軍徑直趕路,沒有理會繼倫軍。尹繼倫對其麾下說:“寇蔑視我爾。彼南出而捷,還則乘勝驅我而北,不捷亦且洩怒於我,將無遺類矣。為今日計,但當卷甲銜枚以躡之。彼銳氣前趣,不虞我之至,力戰而勝,足以自樹。縱死猶不失為忠義,豈可泯然而死,為胡地鬼乎!”
手下眾人皆憤激從命。尹繼倫令軍中飼馬飼料,等到夜,尹軍眾人手持短兵器,悄悄跟在遼軍之後。行數十里,至唐河、徐河間。天未明,遼軍在距尹繼倫軍大約四五里之處堆鍋造飯準備吃完開戰,宋軍李繼隆的部隊在遼軍陣前嚴陣以待,尹繼倫軍從遼軍背後突然殺出,衝進遼軍陣中殺遼軍將領皮室一人。
皮室者,契丹相也。皮室既擒,遼軍於是驚慌潰散。而後李繼隆率軍萬餘越過徐河衝進遼軍陣中。耶律休哥正在吃飯,聽聞後嚇得筷子掉下,被宋軍士兵短兵器擊中其臂,受傷嚴重,乘好馬先逃跑。遼兵隨之大潰,相互踐踏死者無數,餘黨悉引去。遼軍自後幾年之間不敢大舉入侵。他們平時相互告誡要提醒說:“當避‘黑麵大王’”。
在宋遼澶州之戰中,李繼隆死守澶州北部城門,使得遼軍不能前進一步,最終為“澶淵之盟”的簽訂打下了武力基礎。景德二年(1005年)二月卒,贈中書令(贈官,正二品),諡忠武,終年56歲,葬於西京河南偏橋村。
-
3 # 青藤書塢
北宋諸多名將,論開國立本,第一當屬曹彬、潘美;
論提振軍心士氣,第一當屬李繼隆;
論開疆拓土,振奮國威,奪回戰略主動,第一當屬王韶;
論防守西北邊疆,鎮壓西南叛亂,第一當屬狄青。
綜合戰績功勞,北宋第一名將當屬狄青。
先看簡介:
一、狄青
狄青(1008年—1057年),字漢臣,汾州西河(今山西)人,面有刺字,善騎射,人稱“面涅將軍”。出身貧寒,早期是御馬直的一名騎兵,後來被任命為三班差使、殿侍兼延州指揮使。在對西夏的戰爭中,他每次作戰都披頭散髮,戴銅面具,衝鋒陷陣,屢立戰功。後來范仲淹教他讀《左氏春秋》,狄青因此精通兵法。因為戰功無數,被升為樞密副使。皇祐年間,率軍夜襲崑崙關,平定儂智高之亂,被任命為樞密使。後來受朝廷猜忌,導致最後抑鬱而終。死後追贈中書令,諡號為武襄。
主要成就:大破西夏,平定儂智高之亂。
二、李繼隆
李繼隆(950年—1005年3月17日),字霸圖,上黨(今山西長治)人,北宋著名將領。是北宋開國名將李處耘的長子,宋太宗明德皇后的長兄。曾經參與平定後蜀、南唐、北漢的戰役,立下戰功無數。參與第一次幽州戰役時率軍大破遼軍,打敗耶律休哥。雍熙二年,率軍大破李繼遷。後來又參與第二次幽州戰役。端拱元年,率軍再次打敗遼國大將耶律休哥的大舉入侵。淳化四年,率軍再次大破李繼遷,生擒党項族首領李繼捧。景德二年去世,宋真宗為他輟朝五日,親自前往李繼隆家中痛哭弔祭,身穿喪服發哀。追贈中書令,諡號為忠武。
主要成就:參與滅後蜀、南唐、北漢,打敗耶律休哥,大破李繼遷,生擒李繼捧。
曹瑋(973年7月22日—1030年2月21日),字寶臣。真定靈壽(今屬河北)人。北宋著名將領,出身將門,為北宋開國名將曹彬第四子。少年時便在曹彬軍中任牙內都虞候,知鎮戎軍時,招降外族、伏破李繼遷。景德元年,曹瑋上奏趁機攻滅李氏政權,但未獲准許。他親自率軍帶回歸降的河西大族,使得李德明不敢輕舉妄動。接著和秦翰在武延川打敗章埋族,大中祥符九年,率軍在三都谷大破吐蕃李立遵。天禧四年,遭宰相丁謂誣陷,接連降職。天聖元年,復職華州觀察使、知青州,此後歷知天雄軍、永興軍、河陽軍,官終彰武軍節度使,封為武威郡開國公。天聖八年去世,宋仁宗聞訊後,為他輟朝二日,追贈侍中,諡號為武穆。
主要成就:三都谷之戰大破吐蕃李立遵。
潘美(925年—991年),字仲詢,漢族,大名(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人,一說封丘(今河南封丘)人,北宋開國名將。後周時,柴榮任開封府尹,潘美是柴榮的侍從。柴榮即帝位後,參與高平之戰,後來統率永興的屯兵,管理西部戰事。陳橋兵變後,參加平定李重進叛亂,累計升遷為潭州防禦使。開寶三年,為行營兵馬都部署,率軍攻滅南漢。後來又參與平南唐、滅北漢、雁門之戰,立下戰功無數,被封為南韓公。雍熙三年,因為攻打遼國失敗,導致楊業全軍覆沒,被削三級,降為檢校太保。淳化二年,加官為同平章事,數月後病逝。追贈中書令,諡號為武惠。
主要成就:滅南漢,參與滅南唐、北漢。
北宋皇祐年間,廣源儂智高叛亂,攻陷邕州,包圍廣州城,嶺南不保。宋朝幾次派兵剿滅都沒有成功,反被儂智高殺得大敗。狄青主動請戰,崑崙關一戰即敗敵五十里,斬首數千人,儂智高死於亂軍之中,狄青築京觀以震懾蠻族後凱旋迴京。
這一戰之後,狄青的聲望在北宋達到頂峰,成為宋朝開國以來第一個非文臣出身的樞密使(國防部長)、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兒子也因他封受官職。這時候,北宋的文臣們看不下去了。宋朝有重文輕武的傳統,在名臣韓琦、歐陽修、文彥博這些人的眼裡,狄青只是個粗魯武將,低賤的賊配軍出身,根本配不上如此高的官職,更遑論和他們平起平坐了。
有大臣上奏說狄青家的狗生角,並且多次發光,似有龍興之兆,汙衊狄青可能要謀反,宋仁宗沒有理會。不久京師發大水,又有大臣指責狄青身穿黃衣服指揮家丁避水搬家,意欲“黃袍加身”。這次狄青竟被免去樞密使,被趕出了京城任陳州知州。到了陳州後,京中大臣還不罷休,經常派使者名為撫問,實則是監視並收集狄青的罪證。最後狄青悲憤交加,抑鬱而終,死時49歲,歸葬于山西汾陽。
《宋史》評價狄青:“青起行伍而名動夷夏,深沈有智略,能以畏慎保全終始。”北宋的文臣們真是厲害,“畏慎”二字,就誅殺了當時的天下第一名將。
回覆列表
北宋四大名將論開國之功、大宋開國名將曹彬和潘美並列第一,論軍心士氣名將李繼隆可居第一,鎮守西北平定叛亂擊敗強敵西夏,護土衛國首功是一代名將狄青。因此四位都是北宋可排第一的名將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