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就亂彈琴

    不論連麗如也好,田連元、單田芳、劉蘭芳也罷,他們依然走的是傳統評書路線,以長篇為主,比如《封神榜》、《三國演義》、《隋唐英雄傳》等等。像單田芳以前該推出《林則徐》等長篇評書。他們主要是活動於電視廣播等平臺,他們能取得這樣的成績,也說明他們確實不錯。這一派評書藝術家是以說書為主,主要是講故事,講傳統故事,手眼身法步必須絲絲入扣,硬功夫很過硬,缺點是創新不足。除了老觀眾,有多少人還去聽他們講評書呢?

    李伯清則不同,他是傳統評書出身,但因為傳統曲藝的沒落,而被迫改革創新,結合生活實際,加上自身深刻的生活體會,融匯而成為“散打評書”。這派評書,更強調舞臺功夫和臨場反應能力,加上自身過硬的傳統功底,所以非常受歡迎,二十多年來,影響了一大批的觀眾,這些都是走傳統路線的評書藝人不具備的藝術魅力。在成名之後,李伯清推出了一些長篇評書,如《水滸傳》,但講法和傳統評書非常不同。後來成名的相聲名家郭德綱,在很大程度上也採取了類似的做法,突出現實性,以生活化的案例充實自己的藝術。這也是李伯清成功的關鍵。

    總的來說,李伯清是以說理為主,講道理是他的評書的主要特色,但這又不是單純的說教,而是以事例為主,寓教於樂。

    至於提到的會不會承認的問題,也可以理解為評書界內部的派系之爭。在西南三省一市,李伯清是當之無愧的王者。可以以一人之力開專場,火爆程度也只有如今的郭德綱可以媲美。其他的評書藝人,顯然沒有這個能力。

    李伯清曾經在書裡公開表示:在西南三省,像他這樣一場書下來可以掙錢吃飯的,只有他一個。所以,觀眾喜愛才是硬道理,單純的門派之爭是沒有意義的。

    況且,四川的文化藝術,向來是獨樹一幟,並不需要透過與別人一爭長短來體現自身的價值。

  • 2 # 老龍亭拉麵

    李老師,小茶館呆過,五分,一角也收過。也被主流拒絕過。你聽他講傳統,聽他背慣口,基本功也過硬。他就是早了10年。如果晚10年,至少也是京郭蜀李關外趙了。可惜啊,你想一下,郭老師發跡的時候,電視,網路起了好大作用嘛。李老師發跡的時候,92.93年,還是磁帶,BB機的時候。那個時候,李老師狀態相當好,表演的勁頭,業務能力,都相當強。可惜,一個是普通話,一個是媒體,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綠色籃球服裡面配什麼顏色的T恤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