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千山禾秀

    《憫農》是文學作品,只能說作者有這種視野或心念,並不代表作者道德水平,道德是內心認知而付之實踐的行動,它具實踐性,即使有真情實感的道德語言文字也不能稱之為有道德之人,人往往想的多做的少,很難做到言行一致。道德的感召也因人而異,有人為了堅守心中道德而不惜犧牲生命,有人卻口是心非無惡不作,只有將內心道德信念付諸實際行動的才算真正有道之人。《憫農》最多説明李紳看過或心中確有憐憫勞作之念,將其解讀為道德表現,那是讀者的聯想,事實也並非如此。

  • 2 # 草莓愛民謠

    上小學的時候,老師曾教過我們一首非常著名的詩詞,幾乎人人都會背誦,他就是《憫農》,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就是這句詩,道出了農民勞作的辛苦和珍惜糧食的心聲,引起世人的共鳴。也讓小朋友們知道了農民種地時的辛苦與不易,這首詩呼籲人們要珍惜糧食。很多人被這首詩所影響,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此首詩的作者李紳,最後竟然是一個大貪官,為了自己利益,禍害百姓,完全不顧百姓的疾苦。李紳出身官宦世家,家中世代為官,他的早年生活是很幸福的,可後來他父親不幸去世,從此他便跟著母親過上了顛沛流離的流浪生活,也是在這個時候,他創作了《憫農》。在此之後,他努力學習,在27歲那年,中了進士進入官場,從司馬到節度使,再到宰相,十分得意,起初的李紳,確實是個好官,經常為百姓伸張正義,可是在泥潭中的他並沒有一直保持清廉。他慢慢被官場的腐敗風氣影響,不滿現狀,慢慢的淪陷在這官場的權力慾望當中,無法自拔,他魚肉百姓,剋扣百姓,不管誰對誰錯,主要有人賄賂自己,他就會在朝廷上替賄賂他的那一方說好話,最終導致很多冤案的發生。在此之後,他也沒有留下過什麼名作,只有這首《憫農》一直流傳至今,這也是為何在課堂上,老師很少提及作者這個人了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玩吃雞遊戲時,有沒有遇到過殺隊友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