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竹林七賢
-
2 # 斑馬錦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縣裡有個大戶人家名叫文不識,家中富有,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但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讀遍主人家的書。”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借給匡衡書(用書資助匡衡),並不要報酬。於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學問家
歷史上曾有這樣一個人物,小時候家裡非常貧窮,但是自己又很喜歡讀書,所以經常去有錢人家裡幫工,順便借點書來看。但是他白天要務農,只有晚上有時間看書,可惜家裡窮的連燈油都買不起,於是突發奇想在牆壁上鑿出一個窟窿,成功的把隔壁家的光線引到了自己家裡。這就是有名的“鑿壁偷光”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匡衡(又名匡鼎)
還有個關於他的典故:匡鼎解頤。《漢書·匡衡傳》:“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人頤。”顏師古注:“如淳曰:‘使人笑不能不也。’匡衡非常精通《詩經》,而且講解起來語言詼諧有趣。當時有這樣的一句話:你們不要談論《詩經》了!匡衡馬上要來,聽匡衡解說《詩經》能使人眉頭舒展心情舒暢。由此看出他對詩經通曉程度可見一斑。
可惜的是這位鑿壁偷光的少年,為什麼長大後由偷光發展成竊國了呢?出生在農民家庭想要實現階級躍遷,那麼在當時讀書就是唯一的途徑,他非常的刻苦,也非常聰明,由於他對詩經的理解極為透徹,受到了當時經學界的關注。不過當時學子需要透過考試才能入仕,而匡衡的仕途還是頗有坎坷的。歷經九次考試,才被補錄為太原郡文學卒史,同時他在詩經方面的成就博得了太子劉奭即後來的漢元帝的好感,元帝剛繼位就封匡衡為郎中,不久後升為博士。
歷來是上有所好,下有所效。因為皇帝喜歡儒學所以在當時掀起了一股儒學風潮。那些年京城長安接連發生地震等天災,匡衡上書元帝,用詩經裡上行而下效的道理,勸諫元帝減宮室之度省靡麗之飾,考制度修內外近忠正遠巧佞任溫良之人,退刻薄之吏顯潔白之士昭無慾之路,在民間推廣道德教化弘揚禮讓仁和之風。元帝對他大為賞識,不久又晉升他為光祿大夫太子少傅。建昭三年,丞相韋玄成病逝,匡衡被欽定為新丞相同時授封樂安侯,輔佐皇帝總領全國政務,位極人臣。然而每當大臣們對問題激烈討論時,這位丞相總引用詩經中的句子來回應,然而真正的問題並沒有得到解決,大量的腐儒在朝堂之上空談誤國,除此之外匡衡也沒有實幹興邦。
史料記載位居侯位的匡衡實際封地應為31萬畝,封地租稅都歸他享用,但由於地方官府丈量有誤,給匡衡多圈出四萬多畝封地,匡衡得知後企圖將錯就錯,地方官懾於其權勢只好曲意迎合。漢朝是郡國並行制,這樣等同於擴大自己的統治範圍。匡衡還不斷的收受賄賂,變得極為腐敗墮落,百姓民不聊生。公元前33年,漢成帝劉驁即位,司隸校尉駿等上書檢舉匡衡依仗權勢專地盜土,成帝直接就收回了匡衡的所有錢財土地,最後匡衡被法辦貶為庶民,不久後便鬱鬱而終。到此匡衡終因貪贓枉法身敗名裂,遺臭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