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443832395706

    齊國大饑荒。有個人叫黔敖,他煮了一大鍋粥,擺在大路邊上,救濟捱餓的人。有一個人餓得有氣沒力,跌跌撞撞地從大路那頭走過來。黔敖看見了就大聲吆喝說:“嗨,到這兒來!我讓你吃個飽!”

    那個人抬起頭來,瞪著眼睛對黔敖說:“你吆喝什麼!我就不吃那些吆喝別人的人的東西,所以餓成這樣了!我才不吃你的東西哪!”黔敖才覺得自己的態度不好,趕忙道歉。可是那個人怎麼說也不肯吃,終於餓死了。

    擴充套件資料:

    “嗟來之食”出資《禮記·檀弓下》。比喻用惡劣的恩賜態度給別人的東西。有人很有骨氣,拒絕接受帶有侮辱性的什麼“恩惠”,可以說他“不食嗟來之食”。“嗟”是吆喝的聲音,“來”是很不禮貌地呼喚別人過來。

    原文:

    齊大飢。黔敖為食於路,以待餓者而食之。

    有餓者,蒙袂輯屨,貿貿然來。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揚其目而視之,曰:“予惟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從而謝焉,終不食而死。曾子聞之,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

    啟示

    不食嗟來之食是說為了表示做人的骨氣絕不低三下四地接受別人的施捨,哪怕是餓死。

    貧窮並不可怕,但心不能窮。如果心窮了,那就真窮了。

    選文中的“餓者”不吃“嗟來之食”,表現的就是他做人應有的骨氣、志氣,這是我們應該學習和發揚的一種精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旅遊專案如何招攬第一批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