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有抑鬱症明明最懂你

    一個人安全感的建立是在0~3歲,4~6歲是補救期,在這個時候能充分得到情感迴應的孩子,長大後才會有安全感,能真正的獨立自主。安全感缺失的孩子,會有分離焦慮,會害怕分離。因為害怕分離,所以要把身邊能抓住的東西,緊緊的握在自己的手中,增加掌控感。

  • 2 # 漢惠心理工作室但老師

    單親家庭里長大的孩子控制慾不一定很強,健全的家庭里長大的孩子控制慾不一定不強。是這個孩子他從小被養育的方式決定了他長大是否控制。

    有一類家長特別控制,不管是單親家長還是父母雙全。在特別控制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要麼認同了控制,長大以後,也變成一個特別控制的人。要麼就成為被控制的人,特別順從,不敢反抗。所以在控制型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他們有可能會在兩個極端。而不會在這兩個極端之間保持一個平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要了解孩子心理才可以更好的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孩子健全人格的培養,或者說孩子形成人格和性格的關鍵期是在學齡前。恰恰這個時期是家長最不重視的年齡,因為學齡前的孩子都很聽話,很聽從父母。問題的呈現是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家長會發現,孩子再也管不了了。這個時候才想起來尋求心理援助。那這個時候要付出比孩子學齡前,多若干倍的努力。

    所以建議,三歲之前孩子的家長或者學齡前孩子的家長,特別要重視孩子的心理建設和人格培養。如果這個年齡段家長願意去做一些什麼,那這個孩子以後在青春期的發展就會比較順利。不會出現太大的偏差。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大家可以和我有不同的觀點,我尊重每一位和我觀點不同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場遇見愛情的旅行》楚之翰喜歡誰?楚之翰是好是壞,結局如何?